〈談少數族群議題,何謂友善?包容?〉
北歐社會少了熱絡的人際、宗教的依托、與傳統家庭的緊密結構,世間的黑暗根本無法遮蔽。正因為無法遮蔽,北歐社會容易凝聚出處理社會紛擾的集體決策精神。很有趣,北歐社會非常世俗理性,卻又特別強調普世宗教精神。
〈社會永續發展指數〉
北歐社會面對紛擾的方法,是指引苦難社會的明燈。整合各方立場的民主制度,使社會在追求平等之餘,也能強化競爭力。人們彼此信任,希望身旁每一個人都能過得好,認為自己有能力改善社會。平等、信任、與公民意識,讓社會形成契約,透過公共服務降低社會多數人的生活負擔。於是,多數人能達成自我實現,人生目的不是只追求虛無的財富,而是順著興趣追求成就感。因此,人生的玩法有多種組合,社會呈現多元樣貌,無處不樂活!
〈從人類發展指數探討綜合指數〉
北歐模式的社會理念,一言以蔽之:「以集體思維讓社會共榮、讓人們願意分享而信任他人、並營造性別友善與快樂的環境。」
〈樂活社會〉
當社會愈樂活,那麼人們愈滿意自己生活、愈信任他人、愈懂得理性思考、愈會追求自身權益、愈尊重個體差異並支持非主流社群如同志與移民。
§ 目錄
…… 1. 苦難:落入凡間的天使不必死去
…… 2. 傷痕:快樂的表面,悲傷的內心
…… 3. 聲音:內在調和的社會
…………………… 修補傷痕
…………………… 民主統合
…… 4. 夢境:美夢的虛幻,噩夢的真實
…… 5. 早晨:沒有成功者與失敗者的社會
…………………… 平等社會
…………………… 太陽依然升起
…………………… 抗衡金權遊戲
…………………… 揭露真相
…………………… 模範
…… 6. 明鏡:思考轉化的可能
…… 7. 祕密:以教育實現多元平等社會
…………………… 第一個祕密──健康
…………………… 第二個祕密──永續
…………………… 第三個祕密──熱潮
…………………… 第四個祕密──改變
…………………… 第五個祕密──民主
…………………… 第六個祕密──真誠
…… App. 附錄資料
〔資料〕
資料一、民主與生活滿意度
資料二、金融性財富
資料三、教育指標與其他相關指標
〔表格〕
表一、2012年民主指數與生活滿意度
表二、民主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表三、2008-2013年台灣民主自由變化
表四、健康、教育、與民主之間的關係:歐洲先進國家
表五、PISA 2009年平均分數與各項指標之比較
附錄表一、2010年挪威各族裔生育率推算
附錄表二、2011年各國貨品別出口額:OECD先進國家與台灣
附錄表三、2011年各國總出口額與附加價值毛額:OECD先進國家與台灣
附錄表四、2011年挪威國內生產及要素所得
〔圖片〕
圖一、2012年民主與生活滿意度
圖二、家戶部門金融性財富 VS 生活滿意度
圖三、家戶部門金融性資產與負債佔國民所得淨額比例
圖四、平均每人金融性財富:政府部門 VS 家戶部門
圖五、金融性負債佔金融性資產比例:政府部門 VS 家戶部門
圖六、民主自由與永續社會
圖七、PISA 2009年平均分數 VS 教育資源
苦難
北歐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壓倒性強過其他社會,或多或少反映這是個傾向決定論觀的社會。少有個人歸因謬誤,少有人遭他人否定,因此信任基礎不被動搖。沒有個體該為悲劇負責,悲劇只不過是滿足促使事件發生的條件而出現罷了。這是個傾向環境歸因的社會,要阻止悲劇發生,就得修正系統中的錯誤。一味地將過錯推給個體,那些條件仍然會逐漸湊齊,悲劇只會一再重演。
羽毛輕輕飄下,落入凡間的天使替凡人而死。那些潦倒落魄的人們因此相逢。彼此命運交錯的人們終於出現轉機。一人之死,眾人得救。
Hawaii, Oslo ─ 2005年 Amandaprisen 最佳挪威電影獎、最佳劇本獎
他,是先知,是天使,能看穿悲劇背後的條件。當悲劇即將啟動,他的夢境會浮現悲劇。他,一再目睹夢中的悲劇在現實世界發生,卻束手無策,因此憂鬱而痛苦。他,是護士,是精神病患的照護者。夢告訴他,他的一位病人將被車撞死。或許,悲劇預感能力只是大腦顳葉異常放電所產生的「既識感」。因為,這場夢中浮現的悲劇並沒有發生。這位護士自殺了,撲向和夢境中相同的那輛車,從此,不再受預感能力所苦,不再受既識感所苦。
這不是悲劇,而是個美麗的故事。儘管所有小人物都是那麼地無奈,但所有人都如同這位護士一般充滿關懷他人的真誠。每個人都被安撫,每個人都信受承諾。這是個充滿大愛的善良社會,由互信與真誠所維繫的社會。
北歐模式的內涵即是,不必有先知為眾生而死。人們彼此間的互信,使人們無懼直視苦難,幫助人們看穿悲劇結構。人們藉由建立制度,修正系統中的錯誤,使多數人免於受苦。簡言之,北歐模式的本質即是「洞析苦難」。
這是個以「人道精神」為上的社會,或所謂由「大同觀」所主導的社會。人們之間的高度互信感,是否有生物上的解釋?是否艱困的環境,透過表觀遺傳,而使人們腦中的催產素濃度較高,因此使人們願意相信他人?有機會到挪威的花果之鄉──哈當格地區──遊玩,可見許多無人看守的水果攤,攤上放置小錢箱,任由顧客自行付錢與找錢。這樣的趣事,即是高度互信基礎下的產物。
★ 回到目錄
傷痕
「挪威人認為自己很快樂,其實他們很悲傷,就像維格蘭雕塑公園裡的雕像一樣。他們悲傷,卻也很堅強。」
在資本主義下,奧斯陸東西區發展失衡的不公不義,形成一道傷痕。西區住宅新穎,房價高昂,治安良好,形成白領階級住宅區。東區住宅老舊,治安不佳,形成藍領階級住宅區及許多移民社區。西區房價高漲也漫延到東區,使底層弱勢更難以負擔居住成本。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中下階層人口眾多的東區,醫療資源相對較少。
Upperdog ─ 2010年 Amandaprisen 最佳挪威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
這部電影和前一部一樣都是城市故事,而且都使用小人物命運交錯的串連手法。這部電影相較於前部,結構較為鬆散,卻罝入許多複雜的社會議題及政治元素。前一部表面是悲劇,實為描寫人性溫情的美麗故事。這一部表面是喜劇,實為以嘲諷手法突顯社會傷痕的故事。導演直說要大講自己國人的壞話。前面那一段話,就是劇中波蘭籍女主角所說的。
片名語帶雙關,本意是「優勢」,但在電影中又賦予新的意思──像隻狗般抬起頭來的「高姿態」。這部電影即是以「高姿態─低姿態」的對比手法來嘲諷社會。一對領養的姊弟因領養父母分屬東區的藍領與西區的白領家庭,而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弟弟住毫宅,姿態甚高,目中無人;姊姊和波蘭籍勞工一同在簡陋而環境差的租處生活。在國內,西區和東區,白領與藍領,毫華與簡陋,即呈此對比關係。在挪威政府所參與的阿富汗軍事行動中,挪威政府與阿富汗也呈此對比關係。此外,電影更進一步點出正反兩面俱存的關係。其一,電影所述的挪威人特質──「外表快樂、心裡悲傷」。其二,電影刻劃的主角形象──「一個看似有優勢的人,心裡也有難解的恐懼與悲傷」。其三,電影所突顯的社會現象──「一個看似公平富足的社會,內部也有難以修復的傷痕」。導演在嘲諷之餘,並沒有忘記提及社會的美好面。這是北歐的傳統文化,物質條件較好的人,也不應請家傭,如此人與人之間「高姿態─低姿態」的權力關係,是不被接受的。
根據挪威統計局的資料計算,2011年稅後家戶所得中位數,奧斯陸西半五區幾何平均值/東半十區幾何平均值之比值為 1.12。其中,單身家戶為 1.06,單親家戶為 1.10,雙親無子家戶升至 1.20,而雙親有子家戶升至 1.32。這顯示隨著家戶成員增加,兩區所得差距也跟著增加。按〈各國家戶所得與福祉統計〉一文提到的「EU規模」──OECD修正法──所計算的貧窮風險率(%, 切點為中位數60%),奧斯陸西半五區的幾何平均值為 12.0,而東半十區幾何平均值為 15.3。若將範圍限定在家戶中的未滿18歲人口,則兩區差距擴大為相差一倍:奧斯陸西半五區的幾何平均值為 9.8,而東半十區幾何平均值為 19.8。雖然,從所有家戶人口來看,兩區內部的所得分配狀況相差不大,但是,這兩區的孩子,生活環境的差異是相當大的。
§ 資料來源 Statistikkbanken, Statistisk sentralbyrå: [Inntekt og forbruk] Inntekt og formue>Husholdningenes inntekter, geografisk fordeling
|
這是一個對苦難敏感度很高的社會。沒有熱絡的人際網路,沒有緊密的傳統家庭關係,沒有強盛的宗教依託需求,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掩蓋這道傷痕。人們無法忽視它,所以傷心。於是,傷心化為修補傷痕的動力。
這是一個堅強的社會。絕大多數的挪威人過得相當舒適,但底層還是有少數人過得很辛苦。只要有人受苦,就會有團體挺身而出,為弱勢發聲及爭取權益。從以前到現在,受苦的人減少,但修補傷痕的動力並未因此減弱,反而增強。
★ 回到目錄
聲音
秋天孩子們的嬉笑聲,也無法遮蔽優勢與弱勢家庭之間的傷痕
為移居者設計的挪威語教材一課課文呈現了挪威家庭如何參與孩子生活的文化。挪威長家是孩子成長的伙伴,參與孩子的學校活動,並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挪威政府投注了大量的教育資源用於家庭作業之課後輔導。然而,成效並不令人滿意。弱勢家庭的孩子,在學習成效上,仍然比其他孩子還要差。
§ 挪威報導
➀ 2012年左派青年之聲──家庭作業擴大階級鴻溝
➁ 2012年右派青年之聲──家庭作業可以輔助學習
➂ 2011年學生意見──與其寫家庭作業,不如多上課
➃ 沒有家庭作業的中小學──Digermulen skole
-亦可參考:英語簡介專文
前年與去年秋季,挪威紅黨青年軍以「零家庭作業」為訴求,兩度發起全國罷課活動,獲得所有左派草根勢力的支持。中小學生的家庭作業,是傳統結構中造成「階級複製」的要素之一。弱勢家庭的孩子沒有足夠的家庭資源可以透過家庭作業來掌握知識,其學習成效無法與其他家庭孩子相比,因而造成學習成效的差異化,日後多半只能從事低技術性質的工作。「完成所有基礎教育家庭作業的孩子,學習成效高過未完成者」並不能支持家庭作業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成效,因為很顯然地,家庭教育資源為「是否完成所有家庭做業」與「學習成效」的干擾因子。未完成所有作業的孩子,不是沒有作業可以做,而是在老師指派做業後,沒有人可以指導他們完成。研究證實家庭作業提升成績的效果確實相當有限。而家庭作業反倒抹殺這些弱勢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他們可能因此焦慮,最後他們可能逃離學校而成為社會邊緣份子。北挪威蘆浮敦(英譯為羅弗敦)地區一所中小學長年來營造零家庭作業的學習環境,自從取消作業後,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加,學習成效也進步了。這同樣不能說明單從取消家庭作業就能夠提升學習成效,而是該了解這所學校在取消家庭作業後加強了哪些教學方式。雖然紅黨青年軍打著「零家庭作業」的旗幟,但他們仍有其他訴求,那即是「更多的教育資源、更好的師資、與更務實的教學」。
這場活動展現了挪威堅強的民主活力。學生在這樣的年紀就能思考階級複製之不平等,並化作行動來修補這道「傷痕」。活動引發了輿論的熱烈討論,這當中所進行的調查也讓大眾知道,原來有半數的中小學生的家長認為家庭作業應該取消,而且有近四成的家長無力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最後,活動雖然沒有達成零家庭作業的目標,卻也使得政府投注更多教育資源。
年輕的歌聲,甜蜜的旋律,這是實踐民主的社會表象
在玩音樂之餘,也可以投入政治志業。奧斯陸一支年輕樂團,團員們二十來歲,不僅主唱擔任奧斯陸一區之委員會副手職務,而且當中一成員還當上議會外最大政黨之副主席。他們持著學院左派理念,為修補傷痕盡份心力。
挪威近年來各政黨的主席有年輕化的趨勢,許多政黨的主席是在三十來歲的時候選上的。挪威政黨是如此充滿活力!各黨的訴求與討論,皆清楚呈現在公共媒體與其他媒體上。此外,各黨青年軍也經常就社會議題辯論。媒體呈現了這些「年輕的聲音」,因此社會大眾有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各項社會議題。而且,再微弱的聲音,都能被聽見。這些聲音,打破了世代與階級的鴻溝,凝聚出一個「內在調和」的社會。這即是北歐「民主統合媒體模式」的成果。
挪威積極爭取2022年冬季奧運主辦權。不過在媒體上,民眾能聽見反對主辦奧運的聲音。其反對的理由是,政府主辦奧運所投入的鉅額資金,除了圖利特定團體以外,弱勢族群並無法從中受益,政府與其如此燒錢,為何不把這筆資金用來擴充社會福利而幫助弱勢?挪威如同其他歐美國家,醫療供不應求,急診時常大排長龍。像奧斯陸弱勢族群較多的東區,民眾就近能獲得的醫療服務比不上富足的西區,政府為何不把錢花在刀口上,投注更多醫療資源在該區呢?
§ 北歐新聞媒體民主統合媒體模式為民主統合體制的產物,在 Hallin 與 Mancini 的架構中,其特色包含:極高的民眾新聞閱取率、議題為大眾取向而非精英取向、大量的政黨新聞與政治理念宣傳、高度新聞專業與自我調節、政府強力干預但保護新聞自由、政府對新聞業的高額補貼、以及強大的公共媒體服務等。北歐擁有最極端的民主統合媒體模式,而荷蘭、比利時與中歐,則較不極端,具有較多「兩極多元媒體模式」與「自由媒體模式」的特色。北歐的媒體系統,既非單純的市場經濟,也非計劃經濟的產物,而是根植於重視協商與折中的合作文化,而這文化正是北歐確立民主統合體制的根基。北歐除了民眾大量使用公共媒體服務以外,私人報社亦十分興盛,而且媒體市場經由折中政治所調節,產出高度專業且具有競爭力的媒體服務。如此的媒體系統,使北歐社會的各種聲音都能浮上檯面,因此有助於社會議題的討論以及社會共識的凝聚。新聞自由的涵義,莫過於此。如〈社會永續發展指數〉一文中 SSDI 2b. 指標「新聞自由」所示,北歐的新聞自由位居全球之首。此外,在2013年新聞自由的最新報告中,挪威和瑞典並列世界第一。
➀ 北歐媒體市場
➁ Hallin 與 Mancini 之概念架構:〈比較媒體系統:三種媒體與政治模式〉
-重點節選請見 Wikipedia
§ 北歐民主統合與地方政府北歐模式的核心是民主統合。統合主義即一種高度體制化的政治參與,透過協商整合各方立場而達成協定,其最重要的元素是政府行政部門、委員會、及議會中之組織代表,而另一項元素是工會─雇主─國家三方協商。在統合主義中落實民主,不旦充分呈現各種聲音──包含官方與民間以及專家與非專家之意見,還有助於凝聚共識──透過聲音的交流而使各方有所進退,因而大幅減低政策推行的阻力。與之相對的是美國的多元系統,即公共與民間權力被分散,且決策過程受到大量利益團體與政治行動者的影響。
➀ 台大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100-2學期課程「北歐平等主義」之指定閱讀
➁ 挪威地方政府架構簡介
➂ 挪威地方政府內部監控及外部稽核
挪威是一個高度去中央化的國家,超過三分之二的公共服務由地方政府提供。挪威地方政府為二級制,總共有19個一級行政區與428個二級行政區。雖然一級行政區劃分成諸多二級行政區,但此兩級行政區並沒有存在階層關係,兩者地位相同且議會均為民選,差別在於功能的不同。挪威地方政府並非自治,而是與中央政府之目標規劃整合在一起,如此以來才能落實各區公共服務分配的平等。此外,挪威地方政府具有縝密的內部監控及外部稽核架構,使系統中的缺失得以改進,也使政策能夠確實反映民眾的需求、預算能夠確實花費在政策目標上、以及服務之生產能夠更有效率。因此,地方政府成為「不斷學習的組織」,讓民眾能夠得到更好的公共服務。
由於挪威地方政府是日常生活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且制度需要民眾的參與,因此民眾每天的生活就是政治。有著良好的制度以及民眾的高度政治參與,挪威為何能夠成為全世界最民主的國家,也就不難理解了。
資料一、民主與生活滿意度
在經濟學人2010、2011、及2012年所發布的民主指數中,挪威皆居冠。在2012年的報告中,挪威在所有五個項目中皆得到最高分。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運作」這一項拿到最高分的國家只有五個,而且就是北歐五國。如表一所示,無論在2012年的民主指數,或是在2012年的生活滿意度指數中,冰島與斯堪地那維亞都全進前五名。在先進國家中,2012年民主指數與2012年生活滿意度指數呈高度相關,且達統計顯著意義。如表二所示,將2012年民主指數中的五項分數,分別與2012年生活滿意度指數做相關分析,發現「政府運作」、「政治參與」、及「政治文化」三項達統計顯著意義。其中,「政府運作」與「政治文化」這兩項達到高度相關,而且「政府運作」這項的相關係數高達0.83。
國家 | 民主指數 SSDI 2a. Raw data | 選舉過程 及多樣性 (1) | 政府運作 (2) | 政治參與 (3) | 政治文化 (4) | 公民自由 (5) | 生活滿意度 SSDI 5b. Index |
---|---|---|---|---|---|---|---|
![]() | 9.93 | 10.00 | 9.64 | 10.00 | 10.00 | 10.00 | 0.976 |
![]() | 9.73 | 9.58 | 9.64 | 9.44 | 10.00 | 10.00 | 0.959 |
![]() | 9.65 | 10.00 | 9.64 | 8.89 | 10.00 | 9.71 | 1.000 |
![]() | 9.52 | 10.00 | 9.64 | 8.89 | 9.38 | 9.71 | 0.950 |
![]() | 9.26 | 10.00 | 9.29 | 8.89 | 8.13 | 10.00 | 0.860 |
![]() | 9.22 | 10.00 | 8.93 | 7.78 | 9.38 | 10.00 | 0.823 |
![]() | 9.09 | 9.58 | 9.29 | 7.78 | 9.38 | 9.41 | 0.952 |
![]() | 9.08 | 9.58 | 9.29 | 7.78 | 8.75 | 10.00 | 0.893 |
![]() | 9.06 | 10.00 | 9.64 | 7.22 | 8.75 | 9.71 | 0.833 |
![]() | 8.99 | 9.58 | 8.93 | 7.89 | 8.13 | 9.41 | 0.851 |
![]() | 8.88 | 10.00 | 9.29 | 6.67 | 8.75 | 9.71 | 0.657 |
![]() | 8.62 | 9.58 | 8.21 | 7.78 | 8.13 | 9.41 | 0.827 |
![]() | 8.56 | 9.58 | 7.86 | 7.22 | 8.13 | 10.00 | 0.735 |
![]() | 8.34 | 9.58 | 8.21 | 6.67 | 8.13 | 9.12 | 0.588 |
![]() | 8.28 | 9.17 | 8.21 | 5.56 | 8.72 | 9.71 | 0.375 |
![]() | 8.21 | 9.58 | 7.50 | 6.11 | 8.75 | 9.12 | 0.700 |
![]() | 8.19 | 9.58 | 7.14 | 6.67 | 8.13 | 9.41 | 0.382 |
![]() | 8.13 | 9.17 | 8.21 | 7.22 | 7.50 | 8.53 | 0.442 |
![]() | 8.11 | 9.17 | 7.50 | 7.22 | 8.13 | 8.53 | 0.792 |
![]() | 8.08 | 9.17 | 8.21 | 6.11 | 7.50 | 9.41 | 0.271 |
![]() | 8.05 | 9.58 | 8.21 | 5.56 | 7.50 | 9.41 | 0.731 |
![]() | 8.02 | 9.58 | 7.50 | 6.11 | 7.50 | 9.41 | 0.404 |
![]() | 7.92 | 9.58 | 6.43 | 6.67 | 7.50 | 9.41 | 0.085 |
![]() | 7.88 | 9.58 | 7.14 | 6.67 | 7.50 | 8.53 | 0.542 |
![]() | 7.88 | 9.58 | 7.50 | 7.22 | 6.25 | 8.82 | 0.318 |
![]() | 7.74 | 9.58 | 6.43 | 6.67 | 7.50 | 8.53 | 0.303 |
![]() | 7.65 | 9.58 | 5.71 | 6.67 | 6.88 | 9.41 | 0.000 |
![]() | 7.61 | 9.58 | 7.14 | 5.00 | 7.50 | 8.82 | 0.204 |
![]() | 7.57 | 9.58 | 7.14 | 6.11 | 5.63 | 9.41 | 0.332 |
![]() | 7.53 | 8.75 | 7.50 | 8.33 | 7.50 | 5.59 | 0.750 |
![]() | 7.35 | 9.58 | 7.50 | 5.56 | 5.00 | 9.12 | 0.342 |
![]() | 7.29 | 9.17 | 6.43 | 6.11 | 5.63 | 9.12 | 0.408 |
![]() | 5.88 | 4.33 | 7.50 | 3.33 | 6.88 | 7.35 | 0.459 |
- Note:
- SSDI:資料更新至2012年,相關說明請見〈社會永續發展指數〉一文之「指標總表」。
- 民主指數:上表之數值,包含其五大項,均為報告中之數據。
- 生活滿意度:電話民調包含「當下生活評估」與「五年內之生活預評」,分數介於0至10。「生活評估指數」即根據這兩項來計算,包含「欣榮」、「艱辛」、與「痛苦」三項。其中,「欣榮」指前者自評7分以上且後者自評8分以上的受訪者比例,「痛苦」指兩者均在4分以下的受訪者比例,而「艱辛」即為剩下的受訪者比例。不同於OECD美好生活指數僅取「當下生活評估」之平均值,SSDI 5b. 包含這兩項評估之平均值,以及生活評估指數之三項數值。
- 資料表:SSDI_update table
圖一、2012年民主與生活滿意度

兩軸數值均為常態化後的指數,且兩軸數值之相關係數高達0.732!
與2012年SSDI版本之數值相比,橫軸僅差一年,變化不大,而縱軸大致相差兩年,變化相當大,如下所示:
-冰島 0.64 (08年) 升至 1.00
-瑞士 0.87 (09年) 升至 0.95
-丹麥 1.00 (10年) 降至 0.95
-加拿大 0.96 (10年) 降至 0.89
-澳洲 0.89 (10年) 降至 0.82
-以色列 0.88 (10年) 降至 0.75
-台灣 0.45 (10年) 降至 0.33
-希臘 0.17 (10年) 降至 0.00
民主指數項目 | 相關係數 | t-test |
---|---|---|
民主指數 | 0.732 | p < 0.001 |
(1) 選舉過程及多樣性 | 0.195 | p = 0.139 |
(2) 政府運作 | 0.834 | p < 0.001 |
(3) 政治參與 | 0.677 | p < 0.001 |
(4) 政治文化 | 0.717 | p < 0.001 |
(5) 公民自由 | 0.217 | p = 0.113 |
「選舉過程及多樣性」與「公民自由」與生活滿意度不存在相關性,指的是這兩項對於先進國家來說,在生活滿意度的考量上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並不是說這兩項對於全世界來說,在此考量上沒有意義。相對地,「政府運作」、「政治參與」、與「政治文化」這三項和生活滿意度存在相關性,而且北歐在這三項有著全世界最出色的表現,故有檢視報告中這三項標準的必要,以呈現北歐民主的出色之處。
- 〔出色的政府運作〕
- 民選代表充份決定政策
- 立法機關具有明確淩駕於政府其他部門之上之權力
- 擁有有效的系統查核及平衡政府權力之行使
- 政府免於軍事或其他維安部門的不當影響
- 重要的政府職能與政策並非由外來權力及組織所決定
- 獨特的經濟、宗教、或其他有力的國內團體並無行使重大的政治權力,並無與民主機構平起平坐
- 擁有充足的機制與機構為選民擔保政府上任時之權責
- 政府權力延伸至國家所有領土
- 政府運作之資訊透明,民眾能取得這些資訊
- 貪污並非主要問題
- 公務員願意且能夠實行政策
- 多數民眾認為自己能夠自由選擇生活且掌控生活
- 民眾對政府抱持高度信心
- 民眾對政黨抱持高度信心 〔高度的政治參與〕
- 大選投票率高
- 少數族群在政治過程中擁有合理的自主權與聲音
- 國會中的女性多
- 許多民眾為政黨或非政府之政治團體的成員
- 多數民眾對政治有興趣
- 許多民眾參與過或考慮參與合法示威活動
- 極高的成人讀寫能力(先進國家都有極高水準,故此項並非重點)
- 多數民眾每天會追縱新聞媒體上的政治訊息
- 有關當局──尤其是教育系統──努力促進民眾的政治參與度 〔優良的政治文化〕
- 擁有足夠程度的社會共識與凝聚力以支撐穩定且具功能的民主
- 有較少的民眾認為在不干預國會與選舉的前提下,有個強大的領導者是件好事
- 極少民眾偏好峻法
- 有較少的民眾認為由專家,而非政府,為國家作決策是件好事
- 絕大多數民眾不認同「民主不利維持公共制序」這個觀念
- 絕大多數民眾不認同「民主不利經濟運作」這個觀念
- 幾乎所有民眾都支持民主,認為「民主優於政府的其他形式」
- 擁有堅固的政教分離傳統,宗教對於國家沒有殘餘的影響力
將前述「民主」與「新聞自由」的概念結合,即為 SSDI 第二類別「民主自由」的意義。在〈社會永續發展指數〉一文中,民主自由之類別分數,由挪威居冠,且北歐五國囊括先進國家前五名。這再再說明了北歐民主統合的出色之處。
★ 回到目錄
夢境
這世上,多數人做了一個很美的夢:只要肯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財富!然而,美夢曇花一現,多數人面對的是一個如同噩夢般的世界…
夢的底下,是一道巨大的傷痕。這是一個「少數高姿態─多數低姿態」對立的世界。少數人獨尊處優,多數人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為了穩固這個結構,既得利益者為大眾編了一個美夢,以得到大眾所賺取的勞動所得。多數人的勞動所得,投入了價格節節攀升的房地產市場。一些人做了美夢,認為在價格遠高於當下的未來,可以透過房市獲取大量的財富。然而,當大量的貨幣都流向房市而非其他商品市場時,內需開始受到抑制,甚至開始萎縮。這時,薪資所得停滯或下降,愈來愈少人有能力做這場美夢,年輕人甚至不得不和父母同住以維持基本生活。建商為了維持營運,所以仍然不斷興建房屋,於是形成詭異的對比:大量與父母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年輕人,與大量的空屋。愈來愈多背房貸的人,其薪資所得開始不足以應付房貸,於是法拍屋數量增加,房市開始停滯。那些勉為其難、繳完房貸而成為有產階級的人,美夢就成真了嗎?這時的環境,他們就算賣掉自住房,所賺取的交易所得也不足以再次投入房市。既得利益者完成了他們的任務,成功地將眾人的財富,透過房市轉移到他們的手中,在國內金融崩落之前,早已做好風險分散──將財富置於海外。
如此慘況,對於日本、台灣、以及南歐的民眾而言,歷歷在目。
〈各國房價、所得、與生活水平概況〉
與其說這些表象是資產大泡沫下所必然出現的,不如說這是社會中下階層崩潰的寫照。從〈社會永續發展指數〉一文中之跨國文化比較來看,台灣是已開發國家當中人民自我價值實現感最低落的國家之一,多數人的人生目的在於求生存,而非讓自己更快樂。或者說,多數人認為要更快樂,必須努力求生存。
現今的台灣,優勢者所編織的美夢已經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了。逐漸擴大的傷痕,沒有夢可以遮掩,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說些「好話」來轉移弱勢者注視傷痕的悲傷。弱勢者的悲傷沒有因此消除,而是被憤怒暫時掩蓋。
一、年輕人不應儲蓄論
弱勢者的勞動所得,扣除基本生活開銷後,所剩不多,不僅難以購屋,也難以為老年生活準備。弱勢者所剩不多的財富,並無法使他們跨過這道傷痕。傷痕所分隔的兩個世界,由低處向上連結到高處的人際網絡成本,並非是低處世界的人們所能夠負擔的。雖然,靠這些微薄的財力,弱勢者有絲毫的成功機會,但是,如果失敗,弱勢者什麼也不剩。
二、國家競爭力強勁論
台灣政府時常拿國際性的報告來表揚政績。台灣的高競爭力,是透過高工時與大量生產所維持的,並非是躋身全球工業鏈前端所得到的成果。在自褒之餘,政府並未迫使企業,將其生產的果實分享給弱勢者。高工時,與不斷衰退的實質所得,讓弱勢者對政府的姿態更加不滿。
三、購買力勝過西歐論
這是根據購買力平價指數平減的國內生產毛額人均值,所得到的片面解讀。就購買力平價指數而言,台灣在世界銀行國際物價比較計畫基準年之外的數值,均由外插法所估算。如〈購買力平價指數計算方法簡介〉一文所述,台灣由外插法所估算的PPP指數被低估,而實質GDP被高估。就國內生產毛額人均值而言,這項數值不僅看不出流向家庭部門的所得有多少,也看不出家庭之間的所得分配情形。事實上,這幾年來的台灣,無論是實質平均薪資,還是實質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都呈現停滯或倒退的局勢。如〈各國房價、所得、與生活水平概況〉一文所示,從1998年到2010年,台灣的人均實質GDP成長55%,實質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卻衰退了6%。前者成長的幅度,即是「台灣人購買力勝過西歐論」之所以出現的原因。此外,根據〈平均薪資、物價、稅率、與福祉統計〉一文,由平均薪資為基礎所計算的物質福祉,或是根據〈各國家戶所得與福祉統計〉一文,由等值化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基礎所計算的物質福祉,台灣皆明顯低於西歐。
四、女權世界第二論
這是根據聯合國「性別不平等指數」2012年新數據,所得到的片面解讀。
台灣女權,世界第四?也談性別友善 總統數次以台灣在國際綜合指標的表現來讚揚台灣的兩性平等成就,但人人皆知國內女性在勞動市場中仍處處面臨困境,社會對女性還是相當不友善的。除了數字上的兩性平等,台灣真正的兩性平等究竟在何處? |
五、健保偉哉論
台灣政府時常宣揚健保的好,旅居國外者也不忘批評歐美醫療的不方便,並宣揚台灣健保的福國利民之處。事實上,台灣健保下的醫療,如同其他低廉的非貿易財,都是生產者高工時所創造出來的「奇蹟」。
〈台灣出色的醫療保健水平?〉 台灣的全民健保實現了社會醫療保險體制的精神,讓為病所困的中下階層脫離崩潰的處境,但台灣政府卻無視保險收支平衡與醫護人員的處境,讓醫療便利性無限擴張,遠遠偏離加拿大與德國的模式,創造出「台灣式」的獨特醫療體制,即在「社會保險的外表下從事資本主義叢林競爭」的醫療體制,讓具有競爭力的私人醫療院所從無限擴張的醫療便利性中獲利,導致既有的公共醫療院所面臨強烈競爭,也讓許多競爭力不足的區域私人醫院倒閉或是被大型私人醫療財團兼併。 |
台灣的優勢者,與那些美夢尚未破滅的人,在政治上,自然傾向能增加自己財富的政黨。政府─資本家─做美夢者,形成一個穩固的結構。如此的裙帶資本主義,將使得台灣日後難以政黨輪替,現今的局面也難以改變。近年來的台灣,環境日漸惡化,傷痕日漸擴大,民主自由亦每況愈下。台灣的弱勢者該何去何從呢?
年份 | 新聞自由 | 民主指數 | |||||
---|---|---|---|---|---|---|---|
總分 | 總分 | 選舉過程 及多樣性 | 政府運作 | 政治參與 | 政治文化 | 公民自由 | |
2008年 | 20 | 7.82 | 9.58 | 7.50 | 6.67 | 5.63 | 9.71 |
2009年 | 23 | - | |||||
2010年 | 24 | 7.52 | 9.58 | 7.14 | 5.56 | 5.63 | 9.71 |
2011年 | 25 | 7.46 | 9.58 | 7.14 | 5.56 | 5.63 | 9.41 |
2012年 | 25 | 7.57 | 9.58 | 7.14 | 6.11 | 5.63 | 9.41 |
2013年 | 26 | - | |||||
Note: -新聞自由的分數愈低,則表現愈佳 -民主指數的分數愈高,則表現愈佳 |
噩夢中,一個被巨大傷痕分裂的社會,聲音無法聚集,只能四散各處,終至消散。系統中的錯誤,縱使能發出訊號,也因為聲音的分散,而被眾人忽視。悲劇,一再重演…
一群弱勢勞工,因工廠惡性倒閉而血本無歸。裙帶資本主義下的政府單位,反倒提告這群弱勢百姓。他們的聲音屢屢遭到忽視,只能採取最無奈的方式──臥軌──來獲得社會關注。更無奈的是,他們因此被社會大眾的言語中傷。在一個自稱「富有人情味」的社會,弱勢者遭受如此的冷血態度,無疑是人間最大的諷刺…
在「純樸」的農村,人民懷抱著美夢。地方政府的科學園區計劃,讓多村民的美夢能成真。那些不從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家產被徵收。在一個自詡民主的社會,弱勢者最基本的自由,竟然能夠任意被催毀。更無奈的是,做美夢的村民,依然選出那個能夠實現他們美夢的地方政權,並且指責這群弱勢者有所意圖。這樣的劇本,在大城市依然上演…
在這些悲劇劇本中,悲劇因既得利益者收集財富而啟動。既得利益者對做美夢者說盡「好話」,又對悲劇小人物及社會運動者說盡「壞話」。悲劇小人物,被譏諷「貪得無厭」。為弱勢者挺身而出的活動份子,若是學生,則被優勢者與做美夢的人們嘲諷為「不愛唸書的學生」或是「為將來政治路做好打算的學生」,若是社會人士,則被這群人嘲諷為「職業抗議者」。
悲劇結構往往十分複雜。物質、性別、勞動、教育、以及醫療的悲苦面,經常是一樁悲劇的共通元素…
§ 延伸閱讀物質條件較差的家庭,孩子就讀私立大學,學費比公立大學──有較多家庭背景較好的孩子──還高昂許多,出社會後得背負沉重的學貸,卻面對僅能維持生活所需的低薪資。她,已經30歲,在公司工作八年,學貸仍未繳清。淪為窮忙族已經相當悲涼,她還得面對這個歧視女性的社會結構。這八年來,她再怎麼努力工作,其薪資成長幅度,仍然小於與她年齡相近的男同事。婚後,由於和先生兩人無力買房,因此只能一同住在先生父母的家中。隨著先生職業升遷,他們得以支付房貸頭期款而搬出父母的家,卻也得開始考慮養育兒女。孩子出生了,夫妻兩人考量在沉重的房貸壓力下,請保母照顧孩子無疑會吃掉家庭大半收入,於是在機會成本的考量下,選擇離開職場。如今,孩子已進入學齡前教育年齡,她可以開始投入職場。很無奈,在四十多歲年紀下,她找不到正職工作,在面對家裡的沉重的房貸壓力與孩子龐大的幼兒教育費下,她只能選擇沒有安全性的派遺工作,沒有勞保,也沒有健保。
悲劇中的女性角色:〈政府拼經濟富了誰?〉
幾年過後,孩子已經就讀高中,能夠打工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是一喜。然而,景氣不斷惡化,先生遭裁員,在待業中,更不幸罹患憂鬱症,因此喪失找工作的能力,更染上酒癮,是一憂。家裡的重擔,得由她與孩子承擔。由於社會對情緒疾患的不理解,因此將先生不工作的狀態歸因於個人的問題──懶惰、軟弱、缺乏男子氣愾。她因外人的閒言閒語而飽受煎熬。孩子辛苦打工,支付學費。很無奈,政府不但無法幫助弱勢學生,高官還火上加油,說出「大學生打工是浪費黃金時間,笨死了。」如此不食人間煙火的話。由於缺乏完善的基層醫療,父親的憂鬱症沒有被診斷出來,酒癮也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最後罹患酒精性失智症,終身得受人照顧。因此,她請外籍看護來照顧先生。因為衛教不足,她並沒有代謝症候群的危機意識,最後不幸得到糖尿病。孩子背學貸,與她一同奮鬥,一同背負家中的債務。受基因與環境的影響,孩子得到了焦慮症,也因此藥物成癮。在用藥助性下,孩子染上了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直到發病後就醫才驗出。即使孩子得到醫院的心理輔導資源,在面對社會大眾的「個人歸因──愛玩而染病」與歧視下,他的服藥順從性依然甚差,最後進入病程晚期階級,得到失智症。更無奈的是,私人醫院不願處理如此棘手的病人,於是將他轉到公立醫院。她,面對家裡的債務,面對兩個生病的家人、與自己為病所困的身軀,無所適從。
一樁悲劇還沒結束,就有新的悲劇即將啟動。同樣的錯誤,不斷發生,留下無所適從的人們。這些弱勢者,只能祈禱先知解救眾生。
★ 回到目錄
早晨
平等社會中,多數人活在早晨的清醒時分
這是一個沒有成功者,也沒有失敗者的社會。並不是功利社會中所定義「成功─失敗」的「階級」消失,而是「平等思想」、以及實踐平等所產生的樂活紛圍,讓功成名就不再是多數人所追尋的人生最大目標,亦即,多數人達成自我價值實現。
在〈社會永續發展指數〉 SSDI 5a. 中的自我價值實現指標,挪威在十幾年間快速逼近瑞典,可以預料 WVS 在明年公佈的最新調查結果,挪威超越瑞典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經濟學人的民主指數,挪威在2010年超越瑞典,成為全世界最民主的國家,而在〈台灣出色的醫療保健水平?〉一文中由歐盟統計局所編製的65歲健康人年,挪威同樣在2010年超越瑞典,成為全歐洲──等同全世界──最老當益壯的國家。
§ 醫療服務平等在挪威,醫院的單人房很少,而單人房是以重病病患或必須被隔離的病患為優先。不只是公立醫院如此,在私人醫院也可看見這樣的醫療環境。如公視節目所專訪的奧斯陸西區私人醫院 Diakonhjemmet sykehus,就相當堅持醫療服務平等,醫院沒有VIP病房。在公視專訪節目中,當時醫院院長所說的這句話──「挪威社會不能接受用不同標準對待病人,如果要這樣,那就離開這個國家吧!」──充分展現挪威的平等思想。
公視節目:為何照顧 - 活躍老挪威系列7之7
一些挪威人認為醫院少有單人房,是基於經費考量,殊不知在一些功利社會,就連公立醫院也會開設自費的單人房來增加收入。這是因為在如此重視平等的社會,人們認為無論是單人房,還是多人房,在一般情況下,都應該平等分配,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機會使用,而特權是不應該存在的,因此人們不會想到「特權,可以作為一種幫助經營的工具」,就如同他們不會想到「僱請家傭,可以幫助家傭謀生」一樣。
平等,是信任的基礎。如果特權被允許,那麼信任則不復見。這是一個由信任所支撐的社會,如果沒有信任,人們將難以克服艱困的環境。所以,這社會賦予平等至高無上的地位,重視平等的社會制度因而建立。
昔日,在資本家擴大生產之時,人們為了防止社會傷痕擴大,遂齊力修補。知識份子向大眾傳達政治理念,透過大眾之力,讓資本家知曉其訴求,並經由談判而有所退讓。最後,資本家認為社會福利制度建立後,也能夠擴大生產。於是,建立社會福利制度的阻力就此消失。
北歐福利制度的原型是瑞典,瑞典社民黨當年如此建立社會福利制度,其他北歐國家的左派政黨也是如此。共通點都是「知識份子的理念推行、民眾聲音的確實傳達、重視協商的政治體系、與資本家的知曉進退」。如果沒有人努力爭取勞工階級的權益,那麼這套社會福利體制就無從建立。簡言之,從平等思想到落實平等之間,經過漫長的努力。
瑞典社民黨由馬克思主義起家,經過路線調整後,放下強硬的社會主義路線,改走社會民主主義,政權即開始穩定。工會─雇主─國家三方集體協議制度、落實強調「低通膨、全面就業、高經濟成長、與所得均勻分配」的 Rehn–Meidner 模式、以及將民主制度從政治延伸到產業內部,這些重視平等的社會制度慢慢的改變社會價值觀,最終就連既得利益者也認為這套制度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
金權遊戲的洗劫後,早晨太陽照常升起
§ 延伸閱讀瑞典在四零年代開始建立福利國家,到六十年代確立瑞典模式,而國力在七零年代達到巔峰。七零年代末期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歐洲吹起新自由主義之風,表面上振興經濟,暗地裡是不折不扣的金權遊戲,管制放寬的金融政策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北歐的這場災難,不但成功被化解,經濟未成為一灘死水,還再創經濟高峰,成為美國次貸危機與歐債危機時的神話。穩固的民主基礎讓系統中的錯誤得以改正,而瑞典模式給予內需一定的支撐力,財富循環並未中斷,待市場重整之後很快就走出低迷的經濟。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神話:遠離災難的北歐模式
七零年代是北歐民主統合的高峰,瑞典社民黨再度走向社會主義,提出企業所有權公共化政策,企業大量股權將由工會掌握。此政策遭資本家反對,最後並未獲得大眾支持。1976年社民黨大選失利,從此之後,新自由主義之風便吹進瑞典。社民黨在四年後取回政權,但因應第二次石油危機,而使路線大幅調整,轉向新自由主義。
§ 延伸閱讀八零年代瑞典產業轉型,大力發展資訊及通訊科技,國家賺取龐大的外匯,資金大量湧入瑞典。在政府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下,於1983至1985年,金融市場去調節化,並壓低利率以提升銀行業之效率。1985年商業銀行的借貸上限取消,信用高度擴張,銀行與貸款機構數量高度成長,大量資金湧入股市與不動產市場,產生巨大的資產泡沫。此外,政府又開放外國投資者購買國內資產,也開放外國銀行在國內開設子銀行。在1991年,由於國際景氣低迷,瑞典受到影響,而使資產泡沫破裂。泡沫破裂後,銀行危機爆發,大量企業倒閉,失業率劇升,經濟衰退,政府收入無法應付原本的公共支出,於是社民黨的路線又更偏向新自由主義,大幅度降低公共支出。儘管瑞典國有化銀行而成功走出危機,並於2000年後再創經濟高峰,瑞典的內需始終沒有重現昔日光采,拯救失業青年一直是兩大黨的大選政策焦點,而政黨輪替變得相當頻繁。
銀行危機:
-1991-1993年瑞典銀行危機始末
-1988-1993年挪威銀行危機始末
挪威與芬蘭,和瑞典一樣,同樣實施金融市場去調節政策,然後產生資產泡沫並破裂導致銀行危機。芬蘭與瑞典遭受的衝擊相當大,而挪威則相對較小。這三國很快走出危機並再創經濟高峰。成功走出危機後,挪威和瑞典一樣政黨輪替頻繁,而芬蘭則是左右兩派陣營共同執政。
實踐平等的北歐模式,作為金權遊戲的抗衡手段
北歐並非是沒有階級的社會主義社會,而是充滿金權遊戲與傷痕的資本主義社會。穩固的民主基礎,讓人民得以盡力實踐平等,防止金權遊戲擴大傷痕。在北歐,協商是實踐平等的方法,而非革命性地改變不公平的結構。昔日民眾經過漫長努力,終於使得既得利益者認同福利制度。至今無論政黨如何輪替,福利體制都不會出現重大改變,差別在於右派政府比左派政府更傾向私有化。在全球景氣低迷的年代,提升效率的手段變成主流,使得既得利益者更有理由做大金權遊戲。這時,實踐平等有助於檢視金權遊戲,在錯誤尚未導致災難時就修正它,或者在災難發生時盡快修正它而增加走出泥淖的機會。
舊的災難結束,新的災難可能在未來發生。北歐四國在1990年代初期,為了提升租稅效率,而採行二元稅制,資本利得稅從個人所得稅分離。一般個人所得稅是累進的,但資本利得稅率固定,而且貼近個人所得稅的最低稅率。北歐四國在這十幾年來,房價漲勢驚人,房貸餘額規模擴大,泡沬形成,二元稅制是推手之一。丹麥房市泡沬在2007年破裂,而其銀行體系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受創慘重,經濟至今仍然相當疲弱。在歐債危機時,外界推測北歐三國房市泡沬即將破裂,但是至今仍未發生。儘管如此,危機仍有到來的一天。事實上,全球正處在巨大的泡沫下,有些國家已經出現災難,或是中下階層生活苦不堪言,而北歐的泡沫較小,而且中下階層受苦的人非常少,或許北歐模式的抗衡作用發揮了效果。
§ 延伸閱讀丹麥未曾經歷過像瑞典那樣嚴重的銀行危機,而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丹麥銀行危機也已經結束。但是,現在丹麥房貸市場卻潛藏危機。丹麥房貸市場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其房貸銀行每貸出一筆金額,就會出售等價的抵押債券,而高透明度、高度監督、審核嚴格、以及風險分散讓這套制度至今仍備受推崇。然而,在右派陣營執政後,於2003年允許新房貸方案──房屋貸款者長達十年僅需繳納利息,使多數都市居民得以購屋。從這年開始,房價加速成長,直至2007年房價下滑。在2008年過後,法拍屋上升五倍之多。在二元稅制下,想要累積財富的人們,將他們的所得大量投入房市。而右派政府允許的新房貸方案,吸引許多年輕人進入房市。據統計,35歲以下背房貸的年輕人,高達八成選擇這項方案。今年,有許多人純利息的期限即將結束,要開始分期繳本金及利息,但是疲弱的經濟環境讓一些人無力負擔,法拍屋可能大量湧現。在這樣的情勢下,不難理解為何丹麥馬克思主義政黨在2011年的大選,拿下將近7%的選票,且票數是上一次大選的三倍之多。如果這黨在2011年大選沒有加入左派陣營,那麼左派陣營是不可能勝出的。
房貸系統:美國與丹麥的差異
功利社會善於掩飾事實,平等社會善於揭露真相
功利社會的政府,善於說好話,會想盡辦法透過統計數字來瞞騙社會大眾,例如以家戶可支配所得分配狀況來聲稱「貧富差距不比其他國家大」。事實上,目前沒有一個統計數字可以畫出貧富差距的輪廓。家戶可支配所得是流量概念,而且絕大多數是勞動所得,但是資產是長年累積的結果,而且絕大多數是資本利得。因此,家戶可支配所得分配相對均勻,不代表資產分布相對均勻。有些國家會使用抽樣調查來推算財富分配狀況,但是富人往往不會接受調查,因此使結果不可靠。台灣的左派民間組織,會利用繳納稅金多寡來判斷財富分配狀況,但是富人總是有多種避稅手法,因此貧富差距的調查結果仍然被低估。
挪威是全世界財產訊息最透明的國家。挪威政府自2005年開始,每年皆將所有公民前一年的財務訊息公布在網路上供人查閱。只要輸入姓名,或是所在的行政區,再比對出生年份或年齡,就能查到每一個人的「所得」、「財產」、與「納稅額」。政府同時將這些資訊提供給各大媒體,民眾不用到稅務局網站,就能透過媒體查尋這些訊息。媒體會列出每一年的「富豪排行榜」,分別就所得、財產、以及納稅額列出三項排名。此外,媒體也會就行政區、性別、以及年齡等項目列出財富分配狀況。有了這些資料,大眾能夠更清楚看見「傷痕」的大小。
儘管實施二元稅制而減低納稅公平性,但是挪威政府的財政並未因此受到影響。根據稅務局資料,挪威首富一年的納稅額,遠高於其當年收入。而且與其他歐美富豪相比,挪威富人們的財產只有他們的零頭而已。
如〈生育率與社會模式〉一文的資料所示,挪威有西方社會最健全的政府,政府財政盈餘之龐大,其他國家無法望其項背。儘管如此,挪威政府依然節制開支。理由之一可能是為了創造更佳的財政數據,以吸引更多外資。挪威政府節制開支的程度,竟然令民眾十分不滿。挪威民間企業發展蓬勃,勞工薪資增幅相當可觀,但政府依然限制公部門勞工的薪資,而使公私兩部門薪資差距日益擴大,而這擴大的速度,讓公部門勞工例如教師與護理師不得不罷工。此外,公共醫療照護機構因限制預算而無法滿足公眾需求,而一些公共休閒場所也被迫關閉。在其他歐美國家,左派份子會抗議貪婪的資本家。但在挪威,左派份子並不覺得富豪有所增加,反倒抗議政府並未滿足民眾需求,尤其是人口成長快速、中下階層較多的社區,公共照護機構竟然沒有多的位置接納一些老人而任其獨居,而年輕人也少了一些公共休閒場所。
資料二、金融性財富
資料表:FBS2011 2013/6/12建立家戶部門(包含 NPISH 對家戶服務之非營利組織)「金融性資產」減「金融性負債」所得之淨額,稱為家戶部門「金融性財富」。將其除以人口數,再透過民間消費購買力平價指數平減所得之數值,為OECD美好生活指數「所得」類別底下兩項基本項目之一。北歐國家的這項數值,低於其他西方國家甚多,而挪威甚至是先進國家中最低的。很明顯,北歐富人的金融性資產相對較少,因此整個家戶部門的財富人均值自然相對較低。
-資料取自OECD.Stat;台灣之數據取自中央銀行與主計處
-圖二至圖五依此資料表之數據繪製
圖二至圖五底下附有台灣數據
-金融平衡帳數據取自中央銀行資金流量統計
--民國100年>民國89年至100年底金融性資產負債餘額表
-匯率資料取自 IMF
-民間消費PPP指數資料來源與計算方法請見〈購買力平價指數計算方法簡介〉一文
事實上,在今日的金權遊戲中,絕大部分的家戶金融性資產為富人所有,而絕大部分的家戶金融性負債則由平民所背負。金融性負債幾乎是長期貸款,而長期貸款幾乎是房貸。當有產階級將一棟房子賣給平民,房貸銀行貸出一筆金額給民眾,這筆錢轉移成為有產階級的資本利得,而民眾得分期繳納本金及利息給房貸銀行。於是富人增加的金融性資產,成為平民增加的金融性負債。當政府經過稅收將家戶部門的收入及金融性資產轉移至政府部門,家戶部門的金融性資產因此減少。政府若將稅捐用於減低大眾生活負擔,那麼也會提高大眾租屋或購屋的誘因。平民無論是租屋,或是購屋,均會減少其金融性資產,而增加有產階級的金融性資產。而政府透過稅捐促進財富流動的功能,能夠穩固這個關係。因此,最重視此功能的北歐,如〈各國房價、所得、與生活水平概況〉一文之數據所示,年輕人最為獨立。在北歐四國,不到4%的年輕人與父母同住,而丹麥甚至僅1%。丹麥之所以能夠低於其他北歐三國,可能和其新房貸方案有關。
北歐三國在銀行危機結束後,房價快速飛漲。一方面,北歐的房價所得比較低,而且房租和房貸的負擔相近,因此提高購屋誘因。另一方面,北歐新屋落成數較少,現有住宅數目在較高的購屋需求下,價格勢必上漲。這些因素,再加上強大經貿能力所帶來的龐大資金,讓北歐的房地產價格上揚許多。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北歐家戶金融性資產相較於所得水準而言,相對較低,而家戶金融性財富亦相對較低。挪威是這四國中最極端的,而丹麥則比較不典型。
圖二、家戶部門金融性財富 VS 生活滿意度

橫座標:同OECD美好生活指數所使用之數據,2013年版中的此項數據為2010年,於此更新至2011年。
縱座標:SSDI 5b. 生活滿意度,於本文更新至2012年。
相當有趣的是,挪威擁有OECD先進國家最低的橫座標數值,與僅次於冰島的縱座標數值。此外,將兩軸數據做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未達統計顯著意義,但使用匯率則達統計顯著意義,且相關係數達0.44。北歐三國與日本的相同之處是曾歷經嚴重銀行危機,不同之處是北歐三國走出危機並再創經濟高峰,而日本則是持續陷入泥淖中。如此圖所示,北歐三國位於左上方,而日本則位於右下方。丹麥與北歐三國一樣位於左上方,而位置最接近北歐的其他西方國家是澳洲與奧地利,即擁有低人均家戶金融性財富與高生活滿意度。在〈生育率與社會模式〉一文中,荷蘭和北歐較接近,但是在此圖中,卻相差甚多,荷蘭位於右上方,擁有第五高的橫座標數值。
台灣 2012年:縱軸數值為 0.332 2011年:橫軸數值為 103,646,僅次美國 -若改以GDP之PPP平減之,則高達 138,424 美元PPP,超過所有OECD國家; --但兩軸數值之相關係數依然未達統計顯著意義,且相關係數比原本更低! |
圖三、家戶部門金融性資產與負債佔國民所得淨額比例

就縱軸數而言,OECD前五名依序是日本、瑞士、美國、荷蘭、以及英國。這些國家的家戶金融性資產是國民所得淨額的三倍以上。就橫軸數值而言,OECD前五名依序是丹麥、愛爾蘭、荷蘭、瑞士、以及澳洲。這些國家的家戶金融性負債比國民所得淨額高出一半。在此圖中,北歐三國與丹麥相差甚多,北歐三國位於中間偏下方。其中,挪威兩軸數值皆和國民所得淨額相當。此外,就橫軸數值相近的日韓而言,日本的縱軸數值高於韓國甚多,但日本的生活滿意度卻低於韓國許多,而日本的實質平均薪資停滯,韓國則大幅成長。
台灣 2011年:縱軸數值為 521.0,橫軸數值為 108.3 2008年:縱軸數值為 456.7,橫軸數值為 106.6 2005年:縱軸數值為 436.2,橫軸數值為 104.2 2001年:縱軸數值為 387.6,橫軸數值為 102.6 縱軸數值逐年增加,對照實質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倒退的趨勢,令人不勝唏噓! |
圖四、平均每人金融性財富:政府部門 VS 家戶部門

將兩軸數值做相關分析,發現雖然達到統計顯著意義,可是相關係數並不高,僅-0.46。就縱軸數值而言,OECD前五名依序是瑞士(因缺橫軸數值而未列出)、日本、美國、比利時、以及荷蘭。這些國家富人的金融性財富最為驚人。就橫軸數值而言,OECD前五名依序是挪威、盧森堡、芬蘭、瑞典、以及韓國。這些國家政府的金融性財富均為正值,而北歐三國均超過一萬美元,而挪威超過十萬美元。瑞士的橫軸數值尚未取得,但其長年為負值。對於北歐四國而言,政府愈富有,那麼富人就愈不富有。
台灣 2011年:縱軸數值為 71,294 美元,橫軸數值為 -1,712 美元 | ||||
家戶部門 | 政府部門 | |||
億台幣 | 平均每人, 台幣 | 億台幣 | 平均每人, 台幣 | |
2011年 | 500,863 | 2,159,497 | -12,029 | -51,864 |
2008年 | 385,896 | 1,677,978 | -7,993 | -34,758 |
2005年 | 349,891 | 1,539,351 | 776 | 3,412 |
2001年 | 254,487 | 1,139,096 | 8,579 | 38,400 |
圖五、金融性負債佔金融性資產比例:政府部門 VS 家戶部門

將兩軸數值做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相關係數為-0.49,且達統計顯著意義。就縱數值而言,挪威高達91,愛爾蘭高達61,而澳洲、芬蘭、與瑞典皆為55。就橫軸數值而言,美國與義大利均超過400。挪威位於此圖最左上方,原因之一是政府掌握國家大量的財富。一方面,油氣資源由國家所有,而且將絕大多數的油氣收入存入主權基金,因此絕大多數的天然資源財富並未流到富人手中。另一方面,富人繳納高額稅金、以及炒作金融商品的風氣不盛,因此累積金融性資產的能力較有限。此外,企業蓬勃發展使人們勇於投資產業,也可能使家戶部門的金融性資產減少。同時,房價所得比相對較低,許多民眾購屋而背負房貸,因此家戶部門有一定的金融性負債,如圖三所示,與國民所得淨額相當。
台灣 2011年:縱軸數值為 20.8,橫軸數值為 123.0 2008年:縱軸數值為 23.3,橫軸數值為 118.3 2005年:縱軸數值為 23.9,橫軸數值為 98.5 2001年:縱軸數值為 26.5,橫軸數值為 82.7 縱軸數值逐年減少,對照實質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倒退的趨勢,令人不勝唏噓! |
挪威──最左傾的民主國家
從挪威的例子似乎能看出,民眾的勞動所得透過房市轉移到有產階級手中,再轉移到政府手中,而在這個過程中,富人累積財富的能力有限,但政府卻十分富有。不外乎,挪威是民主國家中最接近社會主義的國家。
挪威擁有先進國家中:
- 最高的信任感 ➀
- 最高的民主指數
- 最高的生活水準 ➁
- 最高的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淨額 ➁
- 最長的65歲健康人年 ➂
- 最高的運動習慣比例 ➂
對於挪威一般人民而言,稅捐負擔並沒有非常重,可支配所得佔總所得的比例比許多西方國家還高。在「物質福祉」的概念下,挪威全時員工薪資平均值所能得到的物質生活水準,是先進國家第一 ➃,而挪威家戶所得中位數所能得到的物質生活水準,僅次盧森堡 ➄。當然,物質福祉並未考量房貸壓力,即使在奧斯陸精華區的中高檔現有住宅,其價格與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淨額的比值,在先進國家中是非常低的 ➁。此外,挪威與其他國家差異甚大之處,是挪威全國房價走勢與首都一致 ➁,這意謂著挪威的區域發展較為均衡,勞動人口往首都集中的情形相對輕微,而富人自然較難從中累積財富。
§ 文章連結 |
去年,挪威有則十分吸引人的報導。挪威馬克思主義政黨提出所得上限的理念,個人年所得若超過150萬挪威克朗,邊際稅率即達100%,即超過150萬的部分得全部繳稅。挪威首富的回應是「個人所得有個兩三百萬,就應該滿足了」。就2011年的統計數字來看,挪威全時員工的平均年薪資約50萬挪威克朗,而媒體列出以形成矚目焦點的大企業高層的年薪也不過是三四百萬。由此來看,挪威社會對於不公不義的容忍度,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是非常低的。
然而,挪威終究不是社會主義國家,金權遊戲仍然持續進行中,房價與所得的差距愈來愈大,未來仍會遭遇危機。從八零年代至今,民主統合漸弱,而多元主義漸強,利益團體遊說的情形愈來愈明顯。挪威2013年大選將至,由於這一兩年來,中老年族群希望局勢能有所轉變,因此左派陣營的支持率下降,而右派陣營的支持率則大幅上升,因此政黨即將輪替。右派陣營上台後,可能會取消財產稅和遺產稅,以及降低個人所得稅,而且醫療服務將會更加私有化。經濟效率提升,但是傷痕也因此擴大。
其他北歐三國的情勢變化,比挪威劇烈。瑞典早已取消遺產稅,而且貧窮率(OECD規模)在近年來快速上升。芬蘭處於左右兩派共同執政的情勢下,且房價與所得的差距和瑞典一樣持續擴大。丹麥政府若無法處理好新房貸方案的問題,勢必會遭遇災難。
北歐的早晨太陽能否維持?或者即將結束?外界所推崇的北歐模式新風貌是否只是情勢變化中的偶然產物?這一切得看北歐社會的核心價值──信任──能否維持。
★ 回到目錄
明鏡
北歐模式的核心──民主統合,以及北歐社會的核心價值──信任,彼此相繫。雖然北歐的民主統合已經減弱,但仍然是全世界民主統合最極端的社會。從社會統計來看,北歐社會的信任感仍有相當出色的水準。凝聚共識的民主統合,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的信任感,使得社會產生正向循環,一切都步上軌道,人們得以達到自我價值實現。
北歐模式的各種面向:
➀ 〈生育率與社會模式〉 高就業率、低貧窮風險率、高生育率、經常帳盈餘
➁ 〈社會永續發展指數〉 在十一個項目中皆達最高水平
在《北歐模式─擁抱全球化與風險承擔》一書中 ➁,作者以WVS自我價值實現指數作為一個社會個人主義強盛程度的依據。在這樣的觀點下,北歐擁有全世界最強盛的個人主義。然而,北歐在制度卻擁有最極端的民主統合,最為重視集體決策。事實上,個人主義和群體主義並非互斥,北歐證明兩者是環環相扣的。北歐重視平等,讓人們擁有足夠的資源來發展個人特色。
台灣是講求多數民主的社會,信任感低落。依照上述觀點,台灣是個人主義相當微弱的社會,但在社會制度面上,擁有強烈的兩極多元色彩,缺乏集體決策精神。社會以功利為至上,人們對公共事務持冷漠態度,微小的聲音時常被忽視,系統中的錯誤難以被修正,很多悲劇一再重演。社會缺少平等來抗衡金權遊戲,自由無限擴張而使多數人失去自由,資源過度集中在優勢者手上,人們並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發展個人特色,社會從眾氣氛非常強烈。
台灣多數人對於北歐模式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從未聽過的反應,另一種是僅有感嘆的反應。其實,在十幾年前,台灣就有人在思考如何轉化北歐模式來改善社會。然而,多年過去了,成效卻十分受限。原因在於這套制度的能見度太低,而且民眾也不知道轉化後有什麼好處。
§ 北歐模式中的生育及托育政策北歐模式轉化的原則是導入「公共」的概念,並使政府能透過「社會福利服務」來減低人們的生活壓力,而且這些福利是全民共享的,並無任何門檻。雖然轉化的最終目的是落實理念,但轉化並非是複製的同義詞。轉化是個漸進的過程,且須同時透過教育培養公共意識,使民眾了解「公」的好處。一開始,因為受限於財政,故先由一項社會福利政策開始,且個人使用這些服務的自付額度較高,等到民眾都能了解其好處,再逐步增加預算來降低自付額。逐漸地,就有辦法擴大福利服務規模並延伸到其他社會福利服務政策。
➀ 參見〈生育率與社會模式〉一文之延伸閱讀
➁〈生育率的政治經濟學〉
➂〈托育公共化 幸福生活基石〉
延伸閱讀:〈不優質 不公共 托育政策挨轟〉既得利益者試圖以各種理由來強化「轉化不可行」的論點。事實上,這是可行的。就生育及托育福利政策來說,台灣政府透過「現金福利」而非「服務福利」的方式來增加民眾生育誘因。但是,從日本與德國的經驗可知,生育現金福利對於提升生育率的幫助十分有限。長年提供托育福利服務的國家,生育率確實都達到高水平。在托育政策方面,台灣政府目前現金福利的預算,比提供服務福利的預算還多得多,但民眾非但不知情,也沒有興趣思考這些議題。台灣人漠視政策的後果就是使得政府以福利之名,行圖利之實。就托育政策而言,最大的受惠者並非百姓,而是提供托育服務的民間業者。
資料說明:挪威各族裔生育概況既得利益者反對托育福利服務的論點是,那些提供公共托育服務的國家,高生育率並非是這些福利的結果,而是移民政策使然。然而,這樣的論點只是空談,並沒有統計數據來支持。挪威的實例就能反駁這樣的論點。雖然政府並沒有統計各族裔的生育率,但是還是能透過相關的數據來粗略比較各族裔的生育率。今年年初,挪威的移民與其子女佔總人口比例高達14%,而且這比例還在迅速上升中。就2010年的統計數據來推算,在「附錄表一」所設定的標準下,移民的生育率為1.61,低於非移民的1.96。此外,於此所推算的全國生育率為1.91,和此標準的實際值1.89僅差0.02,而且和國際比較標準的實際值1.95僅差0.04。
資料說明:既得利益者認為轉化不可行最主要的理由是北歐國家坐擁龐大天然資源,而台灣沒有。這想法背後的邏輯是,要有完善的社會福利,一定得有出色的經濟予以支撐,而北歐之所以能有如此經濟成就,是因為天然資源能減低產業的中間投入而創造較高的附加價值。然而,創造高附加價值並非單靠減少中間投入就能達成,還必需設法擴大產出。北歐今日能創造高附加價值,是因為位居全球工業生產鏈前端,以及透過創新提升附加價值使然。從北歐擁有全世界最密集的高科技企業就能看出這點。根據歐盟統計局的高科技產業統計數據,在2010年,瑞典每194人就有一家知識密集高科技服務企業,其密度高居歐洲之冠,遠高於德國(978)、奧地利(503)、以及瑞士(1521);挪威為383,而丹麥為437,這兩國在西半歐洲,緊跟在瑞典、盧森堡(307)與荷蘭(317)之後;芬蘭為653,亦高於德國。在2012年,獲得創業投資資金的高科技公司數目,北歐四國按其人均值,在西半歐洲僅次於盧森堡,其中,瑞典、芬蘭、挪威、與丹麥分別位居第二至第五。對於高科技公司所得到的創業投資資金而言,在2012年,北歐三國按其人均值,在西半歐洲僅次於盧森堡,其中,丹麥、挪威、與瑞典分別位居第二至第四,依序是德國的4.6倍、3.4倍、與3.3倍;芬蘭亦高於德國,是德國的2.1倍。在延伸閱讀的專文中,提到北歐完善的社會福利有助於發展高科技產業,因為社會安全網能保護個人,達到風險承擔的效果。
-北歐國家的天然資源、出口實力、與產業附加價值
-挪威各行業國內生產及要素所得
延伸閱讀:〈重視科技素養,使瑞典成為理想國家〉
§ 資料來源 Eurosta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igh-tech industry and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
如果說北歐模式無法轉化,因為北歐擁有天然資源,而台灣沒有,那麼世界上似乎沒有什麼模式能夠學習了:加拿大的多元族群政策不可學,因為加拿大坐擁龐大天然資源;荷蘭的社會住宅政策不可學,因為荷蘭擁有北海油田;德國的技職教育制度不可學,因為德國擁有森林與礦產資源…。如果因為自身的劣勢就不學習他國制度,那麼台灣現有的結構根本無法動搖,台灣也只能在現有的結構中向下沉淪。
挪威的社會福利制度及民主統合體制建立的時間點遠早於石油經濟。當時的挪威,海洋及水力資源的優勢根本抵不過破碎地形的劣勢,不僅交通建設開支龐大,也因為平地稀少且零星散布而使得許多產業發展受限。就人口數與平地面積的比值而言,挪威肯定是全歐洲最高的國家之一。由此來看,各種反對北歐模式轉化的論述根本無法成立。事實上,許多社會福利政策的反對言論充其量僅是「反動的修辭」,沒有證據,一切只為了分散焦點,捍衛自身利益。
由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 Daron Acemoglu 以及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 James Robinson 所著之《國家為何衰敗》一書中提到,國家繁榮的原因,既非地理因素,也非文化因素,而是整個社會能將經濟果實與眾人分享、保護個人權益、建立權力制衡制度、並促進多元思想。而那些經濟利益由特權階級所把持的國家,即使短時間經濟繁榮,也不能持久,終究會因既得利益者捍衛自身利益而設法阻礙競爭,因而使國家走向衰敗。現今的台灣民眾,正在目睹那些特權階級如何使國家走向衰敗。同時,有太多人活在特權階級所編織的美夢而無法看穿悲劇結構。
其實,北歐模式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不過是落實前述「國家永續繁榮」的具體作為而已。如果能在轉化北歐模式的過程中,讓做美夢者醒來,並透過民主統合機制讓特權階級後退一步,那麼國家就能免於走向衰敗。
★ 回到目錄
祕密
健康、教育、與民主之間藏有祕密…
擁有較高教育水平的個體,也有較高的健康水平。那麼,在國家之間,教育與健康兩者的關係,究竟為何?在〈台灣出色的醫療保健水平〉一文中,藏著這樣的祕密:將SSDI當中的所有指標中與65歲健康人年(HLY65)進行相關分析,發現教育指標D1「公共教育支出人均值」的相關係數竟然大於所有的醫療保健指標──當然包括零歲平均餘命,而民主指數是唯一超過教育指標者。此外,零歲平均餘命兩性差距的相關係數大於零歲平均餘命者,而且兩性成年死亡率之比值的相關係數也大於成年死亡率之幾何平均數者。無論是民主指數、教育指標D1、還是兩性醫療保健指標,與65歲健康人年皆呈高度相關,且達統計顯著意義。如表四所示,民主指數、教育指標D1、以及65歲健康人年三者彼此間皆呈高度相關,且達統計顯著意義。
相關係數 | |||
---|---|---|---|
65歲健康人年 | SSDI: D1 | SSDI 2a. | |
65歲健康人年 | .. | 0.751 | 0.772 |
SSDI: D1 | 0.751 | .. | 0.733 |
SSDI 2a. | 0.772 | 0.733 | .. |
t-test, Sig. | |||
65歲健康人年 | SSDI: D1 | SSDI 2a. | |
65歲健康人年 | .. | 0.000 | 0.000 |
SSDI: D1 | 0.000 | .. | 0.000 |
SSDI 2a. | 0.000 | 0.000 | .. |
Note: 數據取自資料表 Education table 之表單「A」 -SSDI 數據皆取自資料表 SSDI2012 (rev2) -包含更多數據 --如其他教育指標,或包含其他先進國家 -HLY65估計值,說明請見 〈台灣出色的醫療保健水平?〉一文 |
追求「健康水平」而非僅是生命死亡統計中的「平均餘命」,是各國政府應該追求的目標。空有高平均餘命而無高健康水平,只會讓勞動者背付沉重的社會負擔。北歐國家有最高的65歲健康人年,同時也有最高的民主指數及教育指標。雖然無法知曉這三者彼此間的因果關係,但是在政策上,北歐模式中的民主制度以及教育制度對於健康水平的影響,都能給我們一些想像空間。
擁有民主自由的台灣,竟然有公開的祕密:高競爭力與對勞工不友善的勞動環境相依並存…
從台灣的勞動統計中的實際工時數據,並無法看出責任制底下的驚人工時。許多勞工覺得如此驚人的工作時數已影響自己的健康。勞工階層對於政府吹捧「競爭力評比」出色表現的樣貌,總是嗤之以鼻。在勞工階層眼中,台灣的高競爭力是建立在「高工時」與「對勞工不友善的勞動環境」之上的,而且對於高競爭力的真實性還抱持懷疑態度。此外,民間有這樣的聲音:高工時讓人難以參與政治,而且對勞工不友善的勞動環境,讓勞工沒有辦法爭取自身權益。擁有民主與自由的台灣,高競爭力竟然伴隨著勞工階層權益與健康不被重視的處境。這讓人不禁懷疑「高競爭力」真的是社會永續發展的要素嗎?SSDI納入「競爭力指標」是否具有強烈的新自由主義色彩?不如試著將「競爭力指標」從中排除,檢視民主自由和整體社會永續指標之間的關係。
將競爭力指標排除之後,挪威位居社會永續指標之首,而瑞典、丹麥、冰島、瑞士、與芬蘭分別位居第二至第六。有趣的是,在西半歐洲、紐西蘭、澳洲、與加拿大這些社會永續指標較高的國家當中,民主自由與社會永續指標之間呈現三次曲線關係,而且橫軸的民主自由度愈高,曲線坡度愈陡。
圖六、民主自由與永續社會

縱座標:SSDI 扣除「競爭力」類別
橫座標:SSDI「民主自由」類別分數:2a「民主指數」與 2b「新聞自由」之加總
(由於圖六僅取橫座標0.5以上的部分,故新加坡未列出,但仍有列入相關分析中)
在相關分析中,兩軸數值的相關係數高達0.82,且達統計顯著意義。選取縱軸數值達0.64以上的國家,畫上三次迴歸之趨勢線,判定係數 R² 高達0.92,且 F-test 顯示達到統計顯著意義。若從縱軸數值中扣除「民主自由」類別分數,那麼相關係數仍有0.67,且達統計顯意義。而同樣再選取這些國家畫上三次趨勢線,判定係數變化相當小,亦有0.87,且 F-test 同樣顯示達到統計顯著意義。這兩條趨勢線的差異不大,同樣呈現如此趨勢:一開始的坡度小,隨著民主自由分數增加,坡度也隨之增加。
台灣興起芬蘭教育熱潮
芬蘭教育風潮在台灣已久,且方興未艾,坊間相關書籍不斷推陣出新,可見一斑。如果芬蘭沒有在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劃(PISA)中得到高分,那麼不鼓勵競爭、重視地域資源平均分配的教育體制,還能受到台灣民眾的矚目嗎?
在PISA 2009年的測驗結果顯示,芬蘭的平均分數在所有先進國家當中僅次韓國,而芬蘭在閱讀測驗中,擁有最小的學校間差異。其他北歐四國在閱讀測驗學校間差異的表現上僅次於芬蘭:挪威、丹麥、冰島、瑞典分別位居先進國家第二至第四、與第六。然而,各項測驗結果亦顯示國內學生表現的標準差在各國間相差不大,這意謂著如果學校間差異較小,那麼學校內的差異可能較大。北歐雖然擁有最小的學校間差距,同時也擁有最大的學校內差距:瑞典、冰島、挪威、芬蘭、與丹麥分別位居先進國家第一、第三、第五、第六、與第十一。
在各項測驗當中,「標準差」在各國間差異不大的結果,正呼應「前5%與後5%成績差距」在各國間差異不大的事實。換言之,平均數較高的國家,最高5%的學生成績與最低5%的學生成績也都較高。事實上,就測驗結果而言,芬蘭與其他北歐四國有著天壤之別。芬蘭的平均分數遠高於其他北歐四國。而芬蘭在每項測驗中,無論是前5%或是後5%的成績,都高於其他北歐四國。
§ 延伸閱讀就教學方式而言,芬蘭同樣與其他北歐四國有著天壤之別。芬蘭教育具有較多威權色彩,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而其他北歐國家則重於培養師生關係,教學以學童為中心。PISA受到批評之處在於其背後深具傳統色彩的立意。「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固然能創造出色的測驗表現,但是從測驗中並無法看出學生的主體性。
➀〈芬蘭PISA奇蹟背後的兩個弔詭〉
➁〈芬蘭的教育奇蹟≠臺灣的教育危機?—論PISA測驗伴隨的警訊〉
➂〈芬蘭迷思?芬蘭奇蹟?〉
文章 ➀ 所導讀之文作者乃赫爾辛基大學教育社會學博士 Hannu Simola。從此文亦可知他對芬蘭教育體制有著相當大的期盼,不只是提供全球讀者另一個看芬蘭教育的視野而已。若從主流觀點來看芬蘭教育,肯定遺露了芬蘭社會對於教育改革的渴望。若從PISA表現來讚嘆芬蘭,無疑是錯失發現這個社會美好面的良機。
台灣輿論在芬蘭教育議題上,對於芬蘭高學歷師資的著墨甚多。然而,主流聲音對於師資的定義僅侷限在學歷上,而非訓練過程,對於教師的定位亦無著墨。當民眾沒有思考教育體制中教師定位的議題時,這股熱潮還能帶來什麼啟發呢?
資料三、教育指標與其他相關指標
PISA由OECD 主辦,那麼PISA平均分數成為OECD美好生活指數「教育」類別底下的基本項目,也是可以預料的。在SSDI中,並未採用富有威權色彩的國際學生測驗成績數據,也未採用意義不明的教育年數,而是設置「教育資源」主項目,將國民所得統計與公共教育支出數據列為基本項目,同時考量各國所產出的教育貨品及服務總量之人均值,以及公共教育的規模──包括人均值以及相對於GDP之規模。其中,公共初等教育獨立成為一項(D3)。將PISA 2009年平均分數與教育資源指標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在先進國家當中,相關係數未達統計顯著意義。而且,PISA 2009年平均分數與公共初等教育規模的相關係數亦未達統計顯著意義。更有趣的是,PISA 2009年平均分數與SSDI 2a. 民主指數(2011年)的相關係數,或是與65歲健康人年(2010年,包含估計值)的相關係數,皆未達統計顯著意義。再列出世界經濟論譠2009-2010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的「人才流失」指標,雖然其與PISA 2009年平均分數的相關係數達統計顯著意義,但是兩者僅呈低度相關,相關係數未及0.4。相反地,教育資源指標、民主指數、65歲健康人年、以及人才流失指標之間的相關係數均達統計顯著意義,且皆呈中度相關,而相關係數全都超過0.5。有趣的是,就OECD歐洲先進國家而言,65歲健康人年(2010年實際值)除了與PISA 2009年平均分數的相關係數未達統計顯著意義以外,其與上述所有指標的相關係數均達統計顯著意義,且皆呈高度相關。
相關係數 | ||||||||
---|---|---|---|---|---|---|---|---|
PISA 2009 | SSDI 1c. | SSDI: D1 | SSDI: D3 | Brain drain | SSDI 2a. | HLY65 | HLY65* | |
PISA 2009 | .. | ✕ | ✕ | ✕ | 0.341 | ✕ | ✕ | ✕ |
SSDI 1c. | ✕ | .. | .. | .. | 0.548 | 0.606 | 0.622 | 0.737 |
SSDI: D1 | ✕ | .. | .. | 0.809 | 0.667 | 0.686 | 0.696 | 0.797 |
SSDI: D3 | ✕ | .. | 0.809 | .. | 0.606 | 0.549 | 0.672 | 0.731 |
Brain drain | 0.341 | 0.548 | 0.667 | 0.606 | .. | 0.347 | 0.402 | 0.715 |
SSDI 2a. | ✕ | 0.606 | 0.686 | 0.549 | 0.347 | .. | 0.779 | 0.817 |
HLY65 | ✕ | 0.622 | 0.696 | 0.672 | 0.402 | 0.779 | .. | .. |
t-test, Sig. | ||||||||
PISA 2009 | SSDI 1c. | SSDI: D1 | SSDI: D3 | Brain drain | SSDI 2a. | HLY65 | HLY65* | |
PISA 2009 | .. | 0.109 | 0.234 | 0.180 | 0.030 | 0.203 | 0.251 | 0.132 |
SSDI 1c. | 0.109 | .. | .. | ..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SSDI: D1 | 0.234 | ..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SSDI: D3 | 0.180 | .. | 0.000 | ..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Brain drain | 0.030 | 0.001 | 0.000 | 0.000 | .. | 0.028 | 0.012 | 0.000 |
SSDI 2a. | 0.203 | 0.000 | 0.000 | 0.001 | 0.028 | .. | 0.000 | 0.000 |
HLY65 | 0.251 | 0.000 | 0.000 | 0.000 | 0.012 | 0.000 | .. | .. |
Note: 若相關係數未達統計顯著意義,則以「✕」標示。 國家:除HLY65*僅包含OECD歐洲先進國家,其餘數據均包含所有OECD先進國家、台灣、與新加坡。 Brain drain:世界經濟論譠2009-2010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的「人才流失 Brain drain」指標,數值愈高,表示企業管理階層認為國內人才流失愈少,或是國家愈能吸引國外人才。簡言之,此指標反映人力吸引力。 數據取自資料表 Education table 之表單「B」 -SSDI 數據皆取自資料表 SSDI2012 (rev3) -HLY65估計值,說明請見〈台灣出色的醫療保健水平?〉一文 |
圖七、PISA 2009年平均分數 VS 教育資源

-北歐四國的縱軸數值低於芬蘭,但橫軸數值高於芬蘭
-北歐四國的縱軸數值由高到低依序是:挪威、冰島、瑞典、丹麥
-PISA 2009 閱讀測驗學校間差距:愛沙尼亞位居第四低
-PISA 2009 閱讀測驗學校內差距:紐西蘭位居第二高、澳洲位居第四高
-根據人力流失指標所顯示的人才吸引力,前五名依序為:美國、瑞士、新加坡、挪威、瑞典
--芬蘭位居第八,冰島與丹麥分別位居第十與第十一
-D1 公共教育支出人均值前五名依序為:挪威、丹麥、冰島、瑞典、美國
--芬蘭位居第十一
表五所呈現的結果相當清楚,PISA平均分數和人才吸引力的相關性很低,而且PISA平均分數無論和民主指數、或是和65歲健康人年,皆無相關性可言。相反地,教育資源指標與所有項目均有中度以上的相關性。如果國家盲目追求所謂的「國際表現」,但不願投入更多教育資源以實現更多教育目標,無異是本末倒置。
台灣只要走回路頭,重拾「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PISA成果就能和其他東亞國家一較高下,而不會有不及於美國的表現。但是,如此犧牲學生主體性的作法,將使社會更加封閉保守,而能否增加人才吸引力還是個未知數。
一國的教育模式,或多或少反映社會風氣。雖然台灣的PISA成果不及其他東亞國家,但是台灣的社會風氣顯然比其他東亞國家開放許多。芬蘭PISA表現亮眼,但是社會風氣不如其他北歐四國那樣開放,不僅樂活氛圍較弱,在政治上也顯得保守。芬蘭在「性別平等價值觀」、「對於少數族群的態度」、或是「民主自由」方面,仍與其他北歐國家有一段落差。芬蘭左派與右派共組政府,政黨因此失去調整路線的壓力。此外,芬蘭65歲健康人年遠不及其他北歐四國,而且芬蘭成人死亡率之兩性比值竟然比日本還高,這表示芬蘭教育在「健康意識培養」與「性別氣質去框架化」方面,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讓教育改變社會
教育並非只有培育社會所需人才的目標,還必須達成「社會多元與整合」的目標。國家必須將個人整合至平等社會,使其具備多元價值、獨立思考、以及體會社會悲苦面的能力。如果教育無法達成這些目標,社會自然冷漠,個人以補償式的樂觀態度來矇蔽雙眼,將目光轉離傷痕。於是,社會瀰漫著「失控正向思考」的氣氛。
§ 延伸閱讀台灣這幾年來,逐漸轉化學童中心式的教育模式,卻也遭受保守聲音的反擊。或許 PISA 成果不令人滿意,但是社會封閉保守的樣貌逐漸轉變。愈來愈多人不甘願就此放任傷痕在冷漠的社會中愈來愈深、愈來愈大。雖然反動聲音毫無留情地攻擊這些人,卻也使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定。這是黑暗社會中,一點微弱的希望。芬蘭教育熱潮之所以能在台灣這麼熱烈,一方面也反映社會對於平等的渴望,雖然這股熱潮夾帶著台灣社會本身的保守價值。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教育界能夠慢慢地轉化平等社會的教育模式,讓學童能認識社會結構及其轉變、以培養族群與性別的多元價值觀。當社會不再冷漠,民主體制也就更加堅實。
〈髒兮兮的挪威小孩 給的啟示〉
擁有深厚民主基礎的社會,善於討論悲劇結構中的教育問題
§ 挪威報導在台灣,教育議題很難成為政論之一,但在挪威,教育議題是政論焦點之一。或許,挪威輿論與政界對於教育議題的討論,能帶給國人更多的啟發。
➀ 政黨之聲:增加上課時數並非正解
➁ 丹麥經驗:沒有課後作業,成功減低中學生輟學率
從罷課活動的社會脈絡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社會對於弱勢者的關懐,而不是那些冰冷且富有傳統色彩的測驗結果。從罷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學生是如何應用社會學想像來看社會結構,探討階級複製的沉重議題。而挪威青年對於師資的詮釋也能有別於台灣輿論的主流聲音。發起罷課活動的紅黨青年軍,對於師資的訴求是提高教師訓練成果的門檻,而非提高僱用教師的門檻。
在罷課活動後,政界對教育議題的討論相當熱烈。挪威左派傾向於全日學校教育,但是右派認為增加上課時數並非正解,因為增加上課時數,恐將使師資變差,而 PISA 的結果也顯示上課時數和成績之間沒有明顯關聯,所以提高師資才是正解。事實上,分析 PISA 的數據並無法控制「教學方式」的變因,因此依分析結果來否定全日教學實為偏頗。而增加上課時數可能降低師資的論述也不見得成立,如果預算不變,當然無法培育出足夠的教師,而只好放低標準引進較差的師資,但是如果能夠投入更多的預算用於培育師資,那麼這樣的焦慮自然不存在。右派背後的邏輯是預算愈少愈好,因此不會考慮同時增加上課時數與提升師資的可能性。
挪威輿論在教育議題方面,除了反思自我以外,也不忘借鏡國外經驗。挪威媒體報導丹麥的實驗性作法:哥本哈根一所技職高中,在一年級的上學期免除課後作業,但是每週增加兩小時的上課時數,結果輟學率減少了15%,曠課率也下降了10%,而且完成學業的比率高於全國平均值甚多。高中教育並不能全面免除課後作業,因為高中教育必須為學生將來所有準備,使其在高等教育時能完成課業。這所學校的啟示在於:在課程中傳遞知識以培養學生完成作業的能力,比作業本身的形式更加重要。這樣的思維對小學教育來說更加重要,與其給予孩子家庭作業而讓父母指導,不如先免除家庭作業,由老師培養孩子學習的動機,為日後教育的課後作業有所準備。對於小學教育而言,家庭作業形同減輕教師負擔的形式,並未考量父母指導課業能力的差異。當父母指導孩子課業使不上力時,如果孩子的課業表現低落,更因此氣餒的話,那麼也不用談什麼學習動機了。
真誠的祕密,溫暖的內心
從「不簡單的北歐性教育」段落,我們看到講求務實的社會如何培養健全的性別態度。挪威許多人口密集的行政區有打擊性取向歧視的行動計劃,將性別教育向下札根至學齡前教育。教師與父母將多元性別童書應用於兒童教育,童話故事並非只有王子與公主、國王與皇后的組合。多元性別童書中的「國王與國王」的組合給予孩童無限想像。有趣的是,台灣有民眾將這樣的感動寫下,而成為報紙家庭親子版面的短文,當中提到掛在挪威幼稚園內的一段標語:「你們當中,有人長大後會喜歡異性,有人長大後會喜歡同性,無論你們喜歡異性或同性,你們在挪威都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奧斯陸教育局的計畫中,將各種書籍與電影應用於多元平等教育,例如所有小學都有描寫同志兒童心動歷程的挪威真實故事書《同志兒童──原來也有酷小孩 Gay Kids – Kule barn som også finnes》。該書作者認為:兒童與年輕人都應公開討論同性之愛,這包括所有人,但那些為此心動的人更應該如此。此外,挪威著名小說《愛上英格的男人 Mannen som elsket Yngve》翻拍成電影,並成為中學多元平等教育之教材。這部電影獲得 Amandaprisen 2008年多項大獎,包括最佳挪威電影獎、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兒童與青少年電影獎。電影描寫1989年,高中生迷惘的心路歷程,那樣的撼動勝過當時倒下的柏林圍牆。由於電影擁有許多性別刻板印象的素材,因此成為絕佳的性別平等教育教材。故事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上,那樣生活化的劇情能使孩子們感同深受,啟發他們的同理心。電影不僅吻合孩子們的心智年齡,也能使成年人有所共鳴,而電影流露的真誠,亦相當感動人心。
真誠並非是演技能夠模擬的,那是一個人們彼此信任的社會所展現的氣質。2010年由挪威公視所製作的性教育節目 Trekant,當中一集的內容相當感人。帥氣的主持人與同志青年在湖畔談心,是那樣的真誠,是那樣的溫暖。
挪威社會之所以如此致力於落實平等,即是人們悲傷的內心使然。一個外表快樂,但內在悲傷的社會。
轉化北歐模式的重要關鍵,即是透過教育使人們看見傷痕,並將悲傷化為改善社會的動力。
★ 回到目錄
附錄資料
一、挪威各族裔生育概況
許多人看到部分移民生育了三個以上的子女,就以為所有移民都是如此,更直接認定全國高生育率是因為移民的關係。然而,各族裔生育率推算的結果顯示移民的生育率比全國還低。除了非洲移民的生育率是全國的1.7倍以外,其餘移民的生育率均低於全國水準甚多。就零歲人口數而言,歐洲移民子女居首,亞洲移民子女居次,非洲移民子女僅位居第三,而北美洲、中南美洲、以及大洋洲的移民子女非常少。
移民與其子女➀ | |||
---|---|---|---|
移民背景 | 零歲人口數 | 16-44歲婦女人數 | 總生育率* |
歐洲不含土耳其 | 3156 | 63480 | 1.44 |
非洲 | 1906 | 17410 | 3.17 |
亞洲包含土耳其 | 3014 | 59226 | 1.48 |
北美洲 | 55 | 1993 | 0.80 |
中南美洲 | 128 | 6470 | 0.57 |
大洋洲 | 10 | 416 | 0.70 |
總計➊ | 8269 | 148995 | 1.61 |
全國➁ | |||
零歲人口數 | 16-44歲婦女人數 | 總生育率* | |
總計➋ | 61858 | 941467 | 1.91 |
非移民背景➀➁ | |||
零歲人口數 ➋ - ➊ | 16-44歲婦女人數 ➋ - ➊ | 總生育率* | |
總計 | 53589 | 792472 | 1.96 |
Note: 總生育率 = Σ(A/B).C A:某一年齡組婦女產下之活嬰數 B:某一年齡組婦女人數(年中人口數,即兩年年初人口數之算術平均數) C:年齡組距 國際比較標準:年齡層為15-49歲,而年齡組距為1歲 總生育率* = Σ(A*/B).C A*:零歲人口數 在此設定的標準:年齡層為16-44歲,僅有一組,即年齡組距為29歲 資料➁為年初人口數,故在此取2010-2011兩年數值之算術平均數 事實上,零歲人口數和16-44歲婦女產下之活嬰數相差極小 例如以全國而言,兩者相差之值佔前者的比例不到1% -全國活嬰數為61442(資料➂) -全國15-49歲婦女產下的活嬰數為61435(資料➃) -全國16-44歲婦女產下的活嬰數為61325(資料➃) 根據資料➁➃: -生育率(15-49歲,年齡組距1歲)為1.946 -生育率(16-44歲,年齡組距1歲)為1.942 -生育率(15-49歲,年齡組距35歲)為1.891 -生育率(16-44歲,年齡組距29歲)為1.889 | |||
§ 資料來源 Statistikkbanken, Statistisk sentralbyrå: [Befolkning] Innvandrere>Innvandrere og norskfødte med innvandrerforeldre -➀ Tabell: 07111: Innvandrere og norskfødte med innvandrerforeldre, etter kjønn, alder og landbakgrunn Barn, familier og husholdninger>Folkemengd etter alder, kjønn, sivilstand og statsborgarskap -➁ Tabell: 07459: Folkemengde, etter kjønn og ettårig alder. 1. januar Barn, familier og husholdninger>Fødte -➂ Tabell: 09745: Fødte, etter kjønn -➃ Tabell: 06990: Levendefødte, etter morens alder |
在族裔背景人口統計方面,瑞典統計局提供的資料並沒有像挪威統計局那麼詳細,沒有提供零歲人口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僅有0-4歲的人口總數,也沒有15-49歲的人口資料,只能知道15-44歲的女性人口數。在2010年,瑞典0-4歲人口與15-44歲女性人口的比值為0.311,依族裔背景細分,瑞典裔為0.337,遠高於非瑞典裔的0.225。假設零歲、一歲、兩歲、三歲、和四歲的人口數相等,依上表註解的定義計算,瑞典15-44歲女性總生育率*為1.86,依族裔背景細分,瑞典裔為2.02,遠高於非瑞典裔的1.35。這些數據可否定「瑞典幼年人口多,是因為移民比瑞典裔更會生的關係」的說法。
§ 資料來源
Statistikdatabasen, Statistiska centralbyrån:
[Befolkning] Befolkningsstatistik>Utländsk/svensk bakgrund
Tabell: Antal personer med utländsk eller svensk bakgrund (grov indelning) efter region, ålder i tioårsklasser och kön
在2010年,瑞典15-44歲女性總生育率為1.97,瑞典統計局已提供的資料無法精確求得15-49歲女性總生育率,但可得知15-48歲女性總生育率為1.97,而所有年齡女性總生育率是1.99,因此15-49歲女性總生育率必介於1.97與1.99之間。瑞典統計局會交付詳細資料給歐盟統計局;將15-48歲女性總生育率加上歐盟統計局所提供的49歲女性生育率,而求得15-49歲女性總生育率1.97。依上表註解的定義計算,瑞典15-44歲女性總生育率*為1.91;依前述假設(零至四歲各年齡的人口數相等)所計算的總生育率*1.86與此數值很接近,因此前述有一定的參考性。
§ 資料來源
Statistikdatabasen, Statistiska centralbyrån:
[Befolkning] Befolkningsstatistik>Födda
Tabell: Levande födda efter region, kön och moderns ålder
[Befolkning] Befolkningsstatistik>Folkmängd
Tabell: Befolkning efter ålder och kön
[Befolkning] Demografisk analys (Demografi)
Tabell: Summerad fruktsamhet efter region och kön
★ 回到內文
二、北歐國家的天然資源、出口實力、與產業附加價值
挪威有石油與天然氣資源及海洋資源、瑞典有鐵礦及森林資源、芬蘭有森林資源、冰島有海洋資源。瑞典鐵礦主要用於鋼鐵工業與機械工業、而瑞典與芬蘭的森林資源主要用於紙漿及造紙工業。挪威漁業出口以養殖漁業為主、而冰島則以捕撈漁業為主。丹麥除油氣外,其餘天然資源相對稀少。北歐國家人口少,即使工業規模相較於人口規模相當大,天然資源供國內產業使用後仍有剩餘而得以出口。從貿易統計能看出一些端倪。根據OECD貨品別國際貿易額2011年的數據,在OECD先進國家中:挪威的煤與油氣(HS 26)出口額以1080億美元高居第三、而其人均值以21,814美元居首,而且挪威的水產(HS 03)出口額也以91億美元居首;瑞典的礦石(HS 26)出口額以41億美元位居第四,而其人均值以435美元位居第二;芬蘭與瑞典的紙與紙漿(HS 48)人均出口額分別以1,962美元與1,399美元位居第一與第二;丹麥的煤與油氣(HS 26)人均出口額為1,845美元,而且丹麥是煤與油氣(HS 26)淨出口額為正值的四個國家之一;冰島的水產(HS 03)人均出口額以5,746美元居首。
除了前述產品,北歐國家在其他工業領域也創造出相當高的人均出口額,例如芬蘭與瑞典的鋼鐵(HS 72)人均出口額分別以1,026美元與953美元位居第三與第五;瑞典的機械、電機與電子設備(HS 84, 85)人均出口額以5,564美元位居第五,高於德國的4,939美元;丹麥與挪威的造船工業產品(HS 89)人均出口額分別以350美元與303美元位居第二與第三;丹麥與瑞典的藥品(HS 30)出口額分別以937美元與855美元分別位居第六與第九,皆高於德國的833美元。僅管丹麥土地狹小且人口密度高,畜產業也能成為出口主力之一,其肉類(HS 02)出口額以51億美元位居第五,而其人均值以918美元位居第二。
HS分類 | OECD先進國家前五名 | 台灣 | |
27. 煤/油氣 | 出口額 M US$ -人均 US$ 淨出口/出口額 % | 美國 129,497、加拿大 116,063、挪威 108,044、澳洲 75,819、荷蘭 72,825 挪威 21,814、比利時 4,708、荷蘭 4,363、加拿大 3,366、澳洲 3,311 挪威 95、加拿大 54、澳洲 48、丹麥 11、愛沙尼亞 -10 | 17,437 752 -262 |
26. 礦石 | 出口額 M US$ -人均 US$ 淨出口/出口額 % | 澳洲 79,190、加拿大 9,005、美國 7,655、瑞典 4,107、西班牙 2,279 澳洲 3,479、瑞典 435、加拿大 261、比利時 137、愛爾蘭 129 澳洲 99、葡萄牙 96、紐西蘭 81、瑞典 72、愛爾蘭 62 | 149 6 -2554 |
03. 水產 | 出口額 M US$ -人均 US$ 淨出口/出口額 % | 挪威 9,102、美國 5,068、加拿大 3,698、西班牙 3,081、荷蘭 2,892 冰島 5,746、挪威 1,838、丹麥 406、瑞典 281、紐西蘭 243 挪威 95、冰島 95、紐西蘭 92、愛爾蘭 69、加拿大 49 | 1,700 73 61 |
02. 肉類 | 出口額 M US$ -人均 US$ 淨出口/出口額 % | 美國 15,352、德國 9,942、荷蘭 9,726、澳洲 7,298、丹麥 5,114 紐西蘭 986、丹麥 918、愛爾蘭 700、荷蘭 583 紐西蘭 97、澳洲 93、愛爾蘭 81、丹麥 74、冰島 69 | 19 1 -4924 |
44. 木材與 木製品 | 出口額 M US$ -人均 US$ 淨出口/出口額 % | 加拿大 9,160、德國 8,936、美國 7,886、奧地利 5,394、瑞典 4,549 愛沙尼亞 891、奧地利 641、盧森堡 587、紐西蘭 573、芬蘭 535 紐西蘭 95、愛沙尼亞 68、加拿大 68、芬蘭 56、捷克 54 | 198 9 -598 |
48. 紙/紙漿 | 出口額 M US$ -人均 US$ 淨出口/出口額 % | 德國 25,680、美國 16,907、瑞典 12,270、芬蘭 10,573、加拿大 9,863 芬蘭 1,962、瑞典 1,299、盧森堡 842、奧地利 600、比利時 511 芬蘭 91、瑞典 83、韓國 47、奧地利 45、加拿大 40 | 1,688 73 -4 |
72. 鋼鐵 | 出口額 M US$ -人均 US$ 淨出口/出口額 % | 日本 42,164、德國 35,195、韓國 27,581、美國 25,278、比利時 22,558 盧森堡 5,288、比利時 2,055、芬蘭 1,026、荷蘭 1,014、瑞典 953 日本 73、斯洛伐克 42、芬蘭 38、奧地利 35、瑞典 33 | 11,761 507 -9 |
84, 85. 機械與 電機/電子 | 出口額 M US$ -人均 US$ 淨出口/出口額 % | 德國 403,877、美國 363,904、日本 300,771、荷蘭 129,309、韓國 178,184 荷蘭 7,747、捷克 5800、奧地利 5,661、瑞士 5,573、瑞典 5,564 韓國 41、日本 29、愛爾蘭 26、斯洛維尼亞 22、斯洛伐克 21 | 144,308 6,222 38 |
89. 船舶 | 出口額 M US$ -人均 US$ 淨出口/出口額 % | 韓國 54,133、日本 26,055、義大利 4875、德國 3,957、美國 2533 韓國 1,087、丹麥 350、挪威 303、日本 204、荷蘭 139 日本 99、韓國 96、荷蘭 72、芬蘭 68、紐西蘭 63 | 886 38 54 |
30. 藥品 | 出口額 M US$ -人均 US$ 淨出口/出口額 % | 德國 68,098、瑞士 53,063、比利時 47,916、美國 38,556、愛爾蘭 35,165 愛爾蘭 7,683、瑞士 6,743、比利時 4,365、斯洛維尼亞 1,281、奧地利 1,038 愛爾蘭 86、以色列 77、瑞士 61、斯洛維尼亞 61、瑞典 41 | 263 11 -763 |
Note: 貨品別出口額依HS分類 -煤/油氣: --27: Mineral fuels, oils, distillation products, etc -礦石: --26: Ores, slag and ash -肉類: --02: Meat and edible meat offal -水產: --03: Fish, crustaceans, molluscs, aquatic invertebrates -木材與木製品: --44: Wood and articles of wood, wood charcoal -紙/紙漿: --48: Paper & paperboard, articles of pulp, paper and board -鋼鐵: --72: Iron and steel -機械/電機與電子: --84: Nuclear reactors, boilers, machinery, etc --85: Electrical, electronic equipment -船舶: --89: Ships, boats and other floating structures -藥品: --30: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 |||
§ 資料來源 ➀ OECD.Stat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alance of Payments] 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mmodity Statistics (ITCS) -Harmonised System 1988 ➁ 財政部貿易統計資料庫: 進出口貿易值>貨品別貿易值>HS ➂ 期中人口數取自OECD與主計處之國民所得統計 |
儘管北歐三國擁有豐富礦產資源,但扣除礦產及其副產品(HS 25-26)出口額後,剩餘的貨品及服務出口額人均值依然相當高:挪威為19,120美元、瑞典為26,597美元、丹麥為30,114美元。與其說北歐模式建立在豐富天然資源之上,不如說北歐模式是以高附加價值產業為基礎。北歐國家乃位居全球工業生產鏈前端,跨國企業數目相當多,而瑞典更是世界上平均每人擁有最多跨國企業的國家之一。根據OECD的國民所得統計資料,在2011年,北歐三國所有產業的附加價值毛額人均值皆在前六位:挪威以88,435美元位居第二、丹麥以51,510美元位居第五、而瑞典以50,075美元位居第六。即使扣除以礦產、能源、以及水電為主的工業大類BDE,挪威仍以62,976美元位居第三,再扣除農牧林漁業,挪威仍以61,726美元位居第三。在製造業附加價值毛額人均值方面,瑞典、芬蘭、以及挪威均高於美國,而丹麥與冰島也相當接近美國。在資訊及通訊傳播業附加價值毛額人均值方面,挪威與瑞典位居OECD先進國家前五名,而丹麥與芬蘭緊跟其後,分別位居第六與第七。在先進國家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是服務業中薪資水準僅次於金融及保險業,而與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相當的行業。此服務業在北歐蓬勃發展,這反映在世界經濟論譠資訊及通訊科技競爭力報告中名列前茅的出色表現。
國家 | Export, ph Total US$ | Export, ph excl. HS25-27, US$ | GVAph Total US$ | GVAph A US$ | GVAph BDE US$ | GVAph C US$ | GVAph J US$ |
---|---|---|---|---|---|---|---|
![]() | 201,343 | 200,871 | 103,247 | 349 | 1,519 | 7,092 | 7,030 |
![]() | 41,100 | 19,120 | 88,435 | 1,251 | 25,459 | 6,839 | 3,242 |
![]() | 42,993 | 42,054 | 79,409 | 616 | 1,754 | 14,598 | 3,234 |
![]() | 14,317 | 7,488 | 62,405 | 1,475 | 8,058 | 4,763 | 1,893 |
![]() | 32,003 | 30,114 | 51,510 | 734 | 3,255 | 5,582 | 2,302 |
![]() | 28,501 | 26,597 | 50,075 | 885 | 2,237 | 8,398 | 2,695 |
![]() | 6,988 | 6,853 | 45,908 | 534 | 873 | 8,536 | .. |
![]() | 28,441 | 27,703 | 44,990 | 742 | 1,725 | 8,407 | 1,367 |
![]() | 41,608 | 37,100 | 44,919 | 721 | 2,949 | 5,798 | 2,111 |
![]() | 6,711 | 6,264 | 44,722 | 557 | 1,570 | 5,770 | .. |
![]() | 50,656 | 50,085 | 44,011 | 890 | 1,251 | 9,560 | 4,464 |
![]() | 19,949 | 18,486 | 41,956 | 1,216 | 1,527 | 6,987 | 2,125 |
![]() | 39,500 | 34,523 | 41,885 | 294 | 1,346 | 5,775 | 1,723 |
![]() | 22,112 | 21,663 | 39,393 | 367 | 1,410 | 8,916 | 1,512 |
![]() | 26,078 | 25,713 | 38,583 | 3,187 | 2,497 | 5,714 | 1,664 |
![]() | 11,492 | 11,063 | 38,295 | 729 | 941 | 3,917 | 1,811 |
![]() | 12,577 | 11,532 | 34,195 | 224 | 1,943 | 3,719 | 2,017 |
![]() | 10,411 | 9,978 | 32,344 | 643 | 781 | 5,280 | 1,370 |
![]() | 9,699 | 9,139 | 29,424 | 735 | 995 | 3,979 | 1,274 |
![]() | 11,718 | 11,605 | 28,320 | 530 | 499 | 3,803 | .. |
![]() | 6,422 | 5,536 | 22,510 | 759 | 934 | 2,065 | 1,093 |
![]() | 17,743 | 16,889 | 21,331 | 564 | 903 | 4,323 | 868 |
![]() | 12,545 | 11,463 | 20,183 | 540 | 538 | 6,311 | 790 |
![]() | 15,216 | 14,444 | 19,625 | 367 | 364 | 5,084 | 717 |
![]() | 7,978 | 7,482 | 19,483 | 423 | 806 | 2,736 | 698 |
![]() | 15,004 | 14,386 | 18,544 | 430 | 1,211 | 4,443 | 927 |
![]() | 15,847 | 14,839 | 15,976 | 548 | 937 | 3,363 | 739 |
![]() | 15,141 | 12,831 | 14,418 | 514 | 909 | 2,490 | 739 |
![]() | 15,698 | 12,025 | .. | .. | .. | .. | .. |
![]() | 10,901 | 10,446 | .. | .. | .. | .. | .. |
- Export, ph:平均每人出口額。總出口額為國民所得統計數據,為所有貨品與服務之出口額。
- HS25-26:貨品貿易統計中,HS編碼25至26之貨品。
-25: Salt, sulphur, earth, stone, plaster, lime and cement
-26: Ores, slag and ash
-27: Mineral fuels, oils, distillation products, etc
「Export, ph excl. HS25-26」為國民所得統計中之總出口額(US$)扣除貨品貿易統計中,HS編碼25至26之貨品出口額(US$),再除以期中人口數所得數值。 - GVAph:平均每人附加價值毛額。
在經濟活動分類方面,除美國、以色列、與日本的數據為 ISIC rev3,其餘均為 ISIC rev4。
A 為農牧林漁業,B 為礦業及土石採取業,C 為製造業
D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E為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J 為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 資料取自OECD及主計處。
三、挪威各行業國內生產及要素所得
挪威國民所得統計中的行業分類乃依據 NACE rev2。在此,將B大類行業中的「06 原油及天然氣採取業」獨立出來與其他A至S大類行業比較。根據挪威統計處2011年的資料,「行業 06」是產出最高的行業,佔全體14.5%,但其中間投入甚少,僅佔全體4.0%。因此,「行業 06」成為附加價值毛額最高的行業,附加價值毛額高達579,230百萬挪威克朗,佔全體23.6%。挪威所有行業的附加價值毛額人均值為88,435美元,而此行業就高達20,866美元。此外,行業06受僱人員報酬為32,812百萬挪威克朗,僅佔全體2.7%,且受僱人員報酬佔附加價值毛額的比例僅5.7%。挪威所有行業的受僱人員報酬人均值為44,074美元,而此行業僅有1,182美元。挪威石油產業的龐大收益幾乎都存入主權基金,成為受僱人員報酬的比例極低,而且用於社會福利的部分也極少。這不只有效減低石油產業壓制其他出口產業發展的程度,也避免過多的資金流向房地產而使富人成為最大受益者。
此行業的中間投入為84,413百萬挪威克朗,這筆金額一部分成為其他行業的產出;此行業的受僱人員報酬為59,769百萬挪威克朗,部分成為稅收用於社會福利,而部分成為民間消費帶動內需。而挪威面對石油生產所需的服務與設備,很多都自行生產,所以中間投入很大一部分能帶動許多產業。不只是油氣開採,挪威面對破碎的地形也需要大量的挖鑿設備及服務,挪威也能從中發展技術。近年來,挪威綠能科技產業蓬勃發展,而且已有許多出色成果。
§ 挪威工程、科技、與環保
|
挪威「M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附加價值毛額人均值為3,903美元,高於「J 金融及保險業」的3,655美元。而「行業 M」與「J 資訊及通訊傳播業」的受僱人員報酬人均值分別為2,643美元及2,190美元,均高於「行業 K」的1,525美元。「Q 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的附加價值毛額僅次於「行業 06」,人均值高達8,631美元,而其受僱人員報酬位居所有行業之首,人均值為7,593美元。就受僱人員報酬佔附加價值毛額比例而言,「P 教育服務業」以89.7%位居所有行業之首,而「行業 Q」以88.0%位居第二。
NACE rev2 | (1) 附加價值毛額 | (2) 受僱人員報酬 | (2) / (1) | ||
佔全體, % | 平均每人, US$ | 佔全體, % | 平均每人, US$ | % | |
Total | 100.0 | 88,435 | 100.0 | 44,074 | 49.8 |
A: 01, 02 | 0.6 | 520 | 0.4 | 193 | 37.1 |
A: 03 | 0.8 | 731 | 0.3 | 135 | 18.5 |
B: 06 | 23.6 | 20,866 | 2.7 | 1,182 | 5.7 |
B: 09.1 | 2.0 | 1,788 | 2.2 | 971 | 54.3 |
B: other | 0.2 | 193 | 0.2 | 102 | 53.1 |
C | 7.7 | 6,839 | 10.5 | 4,622 | 67.6 |
-19-21 | 1.0 | 870 | 0.8 | 367 | 42.2 |
-26-30 | 3.1 | 2,703 | 4.4 | 1,928 | 71.3 |
--* | 0.8 | 738 | 1.3 | 594 | 80.4 |
D | 2.4 | 2,080 | 0.7 | 305 | 14.7 |
E | 0.6 | 532 | 0.6 | 269 | 50.6 |
F | 5.5 | 4,868 | 7.1 | 3,133 | 64.3 |
G | 7.6 | 6,760 | 11.7 | 5,155 | 76.3 |
H | 4.3 | 3,759 | 6.5 | 2,858 | 76.0 |
I | 1.3 | 1,113 | 1.9 | 837 | 75.1 |
J | 3.7 | 3,242 | 5.0 | 2,190 | 67.6 |
K | 4.1 | 3,655 | 3.5 | 1,525 | 41.7 |
L | 2.8 | 2,434 | 1.0 | 427 | 17.5 |
** | 4.3 | 3,787 | 0.0 | 0 | 0.0 |
M | 4.4 | 3,903 | 6.0 | 2,643 | 67.7 |
N | 2.7 | 2,382 | 3.8 | 1,667 | 70.0 |
O | 5.5 | 4,822 | 8.4 | 3,707 | 76.9 |
P | 4.4 | 3,907 | 8.0 | 3,506 | 89.7 |
Q | 9.8 | 8,631 | 17.2 | 7,593 | 88.0 |
R, S | 1.8 | 1,621 | 2.4 | 1,054 | 65.0 |
Note: NACE rev2 說明請見: 〈各國員工平均薪資、物價、稅率、與福祉統計〉一文之「表二」 01, 02:農牧業及林業 03:漁業 06:原油及天然氣採取業 09.1:原油及天然氣採取之支持服務業 19-21:石油及煤製品、化學材料及化學製品、及藥品製造業 26-30:設備製造業 *:船舶、鑽油平台、及模具製造業 **:自有住宅之設算租金 | |||||
§ 資料來源 ➀ Statistikkbanken, Statistisk sentralbyrå: [Nasjonalregnskap og konjunkturer] Nasjonalregnskap>Årlig nasjonalregnskap -Tabell: 09170: Produksjon og inntekt, etter næring ➁ 期中人口數及匯率取自OECD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