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

About 統計文章

寫本文的目的在於說明撰寫本站統計文章的來龍去脈,以及為所有統計文章做個簡單提要。

〈北歐模式〉是篇統合性文章,以兩部電影所呈現的社會元素貫穿全文,串連本站所有統計文章,並加入新的統計資料,希望能以客觀數據直入北歐模式核心。要理解北歐模式,就必須先脫去烏托邦的刻板印象,以「悲情」來理解平等社會從昔至今運作的動力。


撰寫本站統計文章之目的乃呈現北歐模式的出色之處,為北歐模式有其轉化價值背書。
北歐模式對於多數台灣人來說,相當陌生。但試圖了解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人,應該知曉北歐模式在台灣的民主發展上扮演過相當大的角色。現任民主進步黨智庫執行長,台大教授林萬億先生是台灣最早研究北歐模式的學者,著有論文〈國家與社會政策:台灣與瑞典的比較〉以及書籍《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與《福利國》。林教授為民進黨草擬福利國家政策,不僅福利國理念寫入黨綱,福利國還成為黨內派系名稱。其老人年金政策可說是轉化北歐模式的第一步,打破老年福利集中於特定族群的局面。雖然民黨內派系混亂局面導致執政期間的施政路線背離黨綱,大幅右傾,但一些左派理念是有被採納的。

台大教授劉毓秀女士是台灣研究北歐性別平等的第一人,開展婦女運動的北歐路線,透過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試圖轉化北歐模式,在社區提供普及照顧服務。由此可見,北歐模式的轉化無論在論述上,或是在實踐上,都有了基礎。

〈台灣女權,世界第四?也談性別友善〉是篇「反政府自褒」之文,點出兩政黨施政時,性別路線的左右之別。民黨政府期間將多元性別平等落實到教育與職場,這使得台灣的性別多元政策大幅領先其餘亞洲國家,而國黨政府期間卻是保守勢力反撲性別平等的局面,兒少法亦遭到保守人士修改。國黨的福利制度乃殘補式,重視照顧服務的市場機制,而非由政府開辦普及照顧服務。

〈台灣出色的醫療保健水平?〉亦是篇「反政府自褒」之文,點出國黨所吹捧的健保成就,其實是弊病叢生。健保表面上是普及福利政策,但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並非以政府為主,而是許多財團,這不僅使基層醫療制度無從建立,還造成大量醫護人力轉移至非醫療工作場所,而使醫護人力出現大斷層。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