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6日

說話像唱歌的語言-挪威語與瑞典語

挪威語和瑞典語,是歐洲極少數擁有聲調的語言。挪瑞兩語的聲調非常特別,融合了漢語的旋律對立特性、以及英德荷語等語言的語調特性。所以,挪瑞兩語被冠上「說話像唱歌的語言」的美稱。其中,以挪威語東部方言最可愛,因為說話時的高低起伏是挪瑞兩語各方言當中最大的。挪威語標準東部方言,即東部都會區的口音,是外國人所學的挪威語口音。

不妨聽聽看 Marit Larsen 的挪威語口音:

Marit 是曾經紅遍全球的流行音樂團體 M2M 其中的一位。歌聲甜美,當時迷倒了無數少男少女。

本文主題:語言(韻律)、地理、音樂

超音段音位如聲調及語調,是學習第二外語相當重要的部分。聲調及語調是小孩最早學得的語音音位,也是最困擾第二外語學習者的地方。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學習國語,把音段音位如母音和子音咬得純熟相當容易,但卻難以掌握國語聲調。相反地,台灣人學習英語,也很難掌握英語的語調。挪瑞兩語兼有聲調和語調,因此讓學習者相當困擾。說一句話時,如何把音調拼湊起來,不只令初學者相當頭痛,就連已習得中高程度語法的學習者,也難以理解當中的奧秘。更讓人驚慌的,是這兩國各地方言的聲調及語調特性都不相同,挪威尤其誇張。若身處於這兩國,生活上會碰到東西南北各地的口音,在如此嚇人的超音段轟炸之下,想必語言學習之路會格外艱辛。本文的目的之一,在於解惑。事實上,本文是以解惑之名,行宣傳之實。透過這兩國語言奇特的性質,打開這兩國影音文化的大門。

想要驗收成果,或是純粹想挑戰,或是只想輕鬆聽看影音資料,都可點入這篇文章:
〈Scandinavian Tonal Melodies:牛刀小試〉

該篇文章當中的影音資料,和本文內容相輔相成,也是重點所在!
題目解答總結了本文的大意,讓本文內容更加實用!


§ Contents
…… 1. 旋律
………… 1.1. 聲調語言
………… 1.2. 屈折與二聲調
………… 1.3. 解析旋律
…………………… 聲調區別本質假設
…………………… 聲調旋律組成
…………………… 音節結構
…………………… 音調之對應
…… 2. 語調
………… 2.1. 挪威語語調分析
…………………… 語調系統性描述:特隆罕姆模型
…………………… AP
…………………… IP 和 IU
………… 2.2. 瑞典語語調分析
…………………… 隆德模型
…………………… 重音與焦點
…………………… 複合詞
…………………… 構成詞組
…… 3. 方言類型與分布
…… 4. 挪威語方言
………… 4.1. 挪威東部至中部
………… 4.2. 挪威南岸
………… 4.3. 挪威西岸至北岸
…… 5. 瑞典語方言
…… 6. 起源與演進
………… 6.1. 北歐聲調起源假說
………… 6.2. 北歐聲調演進
…… 〈參考文章〉
…… 〈附錄〉北歐一詞的地理與語言意義

〔表格〕
…… 表一、何謂聲調語言?
…… 表二、音調之對應
…… 表三、詞重音的音高實現方式
…… 表四、複合詞音高實現方式
…… 表五、詞組語調之方言分野
…… 表六、Gårding-Lindblad Typology
…… 表七、兩聲調趨近
…… 表八、南岸方言雙音節聲調形態
…… 表九、IU 邊界高調對高調方言的影響
…… 表十、瑞典語各方言聲調形態之地理分布

〔圖片〕
…… 圖一、挪瑞兩語方言類型與分布
…… 圖二、挪威語各城鎮方言「一聲」的旋律形態
…… 圖三、挪威語各城鎮方言「二聲」的旋律形態
…… 圖四、挪威東部至中部
…… 圖五、挪威南岸
…… 圖六、挪威西岸南段
…… 圖七、挪威西岸北段

§ 延伸閱讀


1、旋律
挪威語總共有兩種旋律,第一種旋律,挪威文寫作 tonelag 1,在此稱它為“一聲”;第二種旋律,挪威文寫作 tonelag 2,在此稱它為“二聲”。這兩種旋律,會因方言的不同而不同。很巧,有些挪威語單字長得一樣,但不一樣的意思卻有不同的旋律!以奧斯陸方言為例:
  • 如果以 tonelag 1 來唸 aksel 這個字,是名詞“肩膀”的意思 。
    第一音節如國語的三聲(L),第二音節如二聲(LH)。
  • 如果以 tonelag 2 來唸 aksel 這個字,是名詞“輪軸”的意思。
    第一音節如國語的四聲(HL),第二音節如二聲(LH)。

瑞典語也是這樣,有兩種旋律,也有上述這種情形!以斯德哥爾摩方言為例:
  • 如果以 tonelag 1 來唸 vreden 這個字,是名詞“門把(複數, the~)”的意思 。
    第一音節如國語的二聲(LH),第二音節如三聲(L)。
  • 如果以 tonelag 2 來唸 vreden 這個字,是名詞“生氣(單數, the~)”的意思。
    第一音節如國語的四聲(HL),第二音節如四聲(HL)。

挪瑞兩語的這些旋律,就是所謂的「聲調」嗎?這些旋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一、聲調語言
音韻類型學以各語言的詞彙特性 lexical characteristics 來分類語言。詞彙特性就是人們要能聽、能說、與能理解一個語言所必須知道的特性。一項音韻特性屬詞彙特性的充分(但非必要)條件就是存在只差在此音韻特性之最小對立體 minimal pairs
【例】
  • 音強 stress 為詞彙特性:
    英語  addict /ˈæˌdɪkt/ (Su)  /əˈdɪkt/ (uS) 音強和母音都改變
    義語  ancora /'ancora/ (Suu) /an'cora/ (uSu) 為最小對立體
  • 音調 tone 為詞彙特性:
    國語  媽 /maa1/ (H) 麻 /maa2/ (LH) 馬 /maa3/ (L) 罵 /maa4/ (HL) 為最小對立體
    日語  牡蠣 /ka'ki/ (HL) 圍籬 /kaki'/ (LH)  為最小對立體
    挪威語 ak'sel (LH) ak`sel (HLH) 為最小對立體
    瑞典語 ver'd-en (LHL) ver`de-n (HLHL) 為最小對立體

具有辨義功能的差別性稱為對立 contrast。對立可分成以下兩種:
  • 橫向對立 syntagmatic contrast
    【例】
    英語 addict 這詞,第一音節或第二音節帶有音強,分別代表不同涵義
    義語 ancora 這詞,第一音節或第二音節帶有音強,分別代表不同涵義
    日語 /kaki/ 的第一音拍或第二音拍帶重音,分別代表涵義不同的詞
  • 縱向對立 paradigmatic contrast
    【例】
    國語 /maa/ 這個音節有四種音調形態,各代表四個涵義完全不同的詞
    挪威語 aksel 和瑞典語 verden 的第一音節可有兩種重音,使其最小對立體出現兩種音調形態,分別代表不同涵義

在詞彙韻律分類法中,最常用來分類語言的三個特性:
  • 聲調特性 “tone” feature:音節限定的音高 pitches,或語素或詞所限定的一系列音高,用以形成縱向對立。聲調有兩種類型。其一,若改變單一音節的音調,則語意改變,具有非常多組僅調形不同的最小對立體,常見於遠東地區的語言。其二,因應語法上的需要,加上詞綴而改變詞幹或其他詞綴的音調,上述最小對立體並不容易找到,常見於非洲地區的語言。
    (Cruttenden 1997)
    以國語“/xʷaa/ 好多!”這句話為例 ,若 /maa/ 所代表的詞唸作高平調 high level tone(H),則多數人會解讀成「花」;若唸作降調(HL)falling tone(H),則多數人會解讀成「話」。
    傳統上,聲調定義是最嚴格的,每個音節都必須帶有具對立性之音調*。
    (Harry van der Hulst 1988)
  • 音強重音特性 “stress-accent” feature:一詞中的一特定音節,相對於其他音節,在時長 duration 及(或)音量 amplitude 上較突出,表現出橫向對立。
    (Sun-Ah Jun 2005)
    以英語“apple /'æpəl/ ”這詞為例,第一音節的時長和音量都較第二音節來得大。
  • 詞彙音高重音特性 “lexical pitch-accent” feature:一詞中的一特定音節而非所有音節,具有音高的詞彙規範,表現出橫向對立。
    (Sun-Ah Jun 2005)
    以日語“心 /koko'ro/”這詞為例,第二音拍具有音高的詞彙規範,使這詞後二音拍的音高變化出現HL。
    若聲調的定義採取最嚴格的,那麼音高重音與聲調的差別在於:詞彙音高重音所構成的音調範域大於單一音節,且音調對立只出現在此範域的重音節之中。
    (Harry van der Hulst 1988)

加註處* 的說明不完全正確,國語和閩南語只有重音節帶有聲調,只是輕音節數目遠少於重音節而已。由此也可看出聲調一詞是很含糊的。在這含糊的分類下,挪瑞兩語被視為音高重音語言,但其形態和日語相差甚多。事實上,挪瑞兩語融合了「純聲調語言」如國台語等漢語族語言的聲調特性,以及「純音強重音語言」如英德荷語等日耳曼語族語言的語調特性。

表一、何謂聲調語言?
語言詞彙
音強重音
詞彙
音高重音
音節聲調音調之
詞彙表徵
分類一分類二
國語➀➁、閩南語➀聲調語言聲調語言
-音節聲調語言
粵語、泰語
挪威語、瑞典語
丹麥南日德蘭語
萊茵法蘭克尼亞兩語➂
音高重音語言聲調語言
-聲調重音語言
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音高重音語言
日語、巴斯克語
義語、西語、葡語
英語、德語、荷語
丹麥語、法羅語
音強重音語言
法語、韓語、芬蘭語
冰島語
非聲調非重音語言
Note:
  1. 國語和閩南語具有詞彙音高重音特性,重音節帶有聲調,而輕音節不帶聲調。由於輕音節的音高不固定,所以其音調稱作中性調(輕聲調)。
  2. 國語(Taiwan Mandarin)和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的聲調調值不同,而且輕音節出現頻率也不同。國語聲調的音高變化較小,而且輕音節出現頻率較低,只有後綴是輕音節。在普通話中,一些雙音節詞之第二音節會弱化成輕音節,而使雙音節詞出現SS與Su這兩種形態,人們會更加留意具有輕音節的雙音節詞。而國語沒有這種現象,因此台灣人必須從前後用語來分辨兩個語意不同但音段特性完全相同的雙音節詞。例如「東西」究竟是指「兩個方向」還是「某物」,中國人會弱化「西」字表示「某物」,而台灣人必須推敲語意才能分辨。
  3. 萊茵法蘭克尼亞兩語包含林堡語和里普利安語,此兩語之部分方言帶有聲調。

從上述定義來細看,國語、閩南語、粵語等具備聲調特性的語言,和挪瑞兩語、日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等具備詞彙音高重音特性的語言,皆具有詞彙之音高顯著特性。而音調之詞彙表徵 lexical representation,可以用來區分上述語言。例如:
  • 部分具有詞調對立的語言,此音韻特性並沒有出現在詞彙表徵之上,僅是建立在判斷重音出現的位置,即音調之橫向對立。絕大部分的音高重音語言皆是如此,例如日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 【例】日語
    雙音拍詞之形態:uu uH Hu
    -H為帶有詞彙音高重音之音拍
    -u為非重音拍
    【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雙音節/多音節詞之形態:Hu Shu uShu
    -H為帶有詞彙音高及音強重音之音節
    -h為僅帶詞彙音高重音之音節
    -S為僅帶詞彙音強重音之音節,必為H/h的前一音節(同一詞內)
    -u為非重音節
  • 聲調語言和少數音高重音語言的詞調對立特性,出現在詞彙表徵之上,即音調之縱向對立。這些少數的音高重音語言有四個,為挪瑞兩語、丹麥南日德蘭語、以及林堡語。
  • 【例】挪瑞兩語與丹麥南日德蘭語
    雙音節詞之形態:1u 2u u1
    -1、2為兩種帶有詞彙音高與音強重音之音節
    -u為非重音節

另外,有些語言帶有詞調對立,但在傳統分類下,既不屬於聲調語言,也不屬於音高重音語言。不屬於聲調語言,因為並非每個音節都帶有具對立性之音調;不屬於音高重音語言,因為音調對立沒有侷限在重音節之中。
(Harry van der Hulst 1988)

因此,放寬定義,定義聲調語言為:表現在詞彙表徵之上,於單一位置形成縱向對立的音調訊息。而定義音高重音語言為:不具有詞彙表徵之上的音調訊息,但具有重要的表層型式 surface form 之非語調音調,簡單來說,即詞調沒有建立在詞彙表徵之上,僅建立在重音出現的位置。在此,聲調語言可以細分成三類:
  1. 音節聲調語言 syllable tone language:傳統看法的聲調語言
  2. 限制型聲調語言 restricted tone language:前述所提無法被分類成聲調語言或音高重音語言,但卻帶有詞彙音高對立的語言,於其,一些而非所有的重音節,是不帶詞調的
  3. 聲調重音語言 tone-accent language:詞彙音高對立侷限在重音節的聲調語言。
最後,加上此處定義的音高重音語言,具有詞調的語言總共可分成四類。
(Harry van der Hulst 1988)
詞調對立︱-有-在詞彙表徵之上︱-有-聲調語言︱-音節聲調語言
:   丨          ︱       ︱-限制型聲調語言
:   ︱          ︱       ︱-聲調重音語言
:   ︱          ︱-無-音高重音語言
:   ︱
:   ︱-無-詞彙音強重音︱-有-音強重音語言
:             ︱-無-非聲調非重音語言
★ 回到目錄


二、屈折與二聲調
挪瑞兩語是具有詞調對立的語言,且此音調對立建立在詞表徵之上,屬於「聲調語言」當中的「聲調重音」語言,主重音帶有「聲調重音 tonal accent。前述 tonelag 1 和 tonelag 2 這兩個旋律即為挪瑞兩語的「二聲調」。但是,挪瑞兩語「聲調」的使用方式,和漢語並不一樣!我們在學國字的時候,除了記字的寫法,還得記住字的聲調,因為用錯聲調,唸出來的字是另外一個意思,會嚴重造成聽者的困擾。這是因為國語屬於分析語 analytic language,沒有用屈折inflection(即字的形態變化)來表示字和字之間的語法關係,而且音節結構太整齊簡單。相反地,挪瑞兩語屬於屈折語 fusional language (inflecting language)。挪瑞兩語聲調的辨義功能,和語法有關,會因為屈折而創造出兩種旋律。以挪威語標準東部方言為例:
  • 【名詞】
    一輛“車” en “bil”是一聲,這一輛車 bilen 也是一聲,但很多輛“車” biler 就變成二聲,這些很多輛車 bilene 還是二聲;一本“書” en “bok”、這一本書 boken (boka)、很多本書 bøker、這些很多本書 bøkene,全都是一聲。
  • 【動詞】
    “喝”的不定式 drikke 和現在式 drikker 都是二聲,過去式 drakk 就變成一聲,而過去分詞 drukket 又變回二聲;“愛”的不定式 elske、現在式 elsker、過去式 elsket (elska)、和過去分詞 elsket (elska) 都是二聲。
  • 【形容詞】
    “讚” flott 和“大” stor 都是一聲,兩者的複數形式 flottestore 都變成二聲;flott 的比較級 flottere 變成二聲,最高級 flottest 又變成一聲;stor 的比較級 større 和最高級 størst 都還是一聲。
所以,在說挪瑞兩語時,如果用錯聲調,並不會帶給聽者太大的困擾,但語法錯誤會很明顯地被對方察覺到。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挪瑞兩語各種屈折所決定的聲調是那一種,請見文章開頭列出的第一篇延伸閱讀(Allison)的第三章。(第四章是介紹複合字的聲調,第五章是介紹由外來語所組成的字的聲調以及特別的一聲字彙)
★ 回到目錄


三、解析旋律
(1)聲調區別本質假設
傳統上,挪瑞兩語的第二聲調重音被視為帶有標記者,而第一聲調重音則否,僅因為二聲旋律較一聲旋律複雜。例如在挪威語東部方言的分析中,二聲旋律比一聲旋律多出一個高調,因此二聲旋律多出來的高調被視為詞彙調,而一聲旋律僅是語調而已。然而,這樣的看法充滿爭議。丹麥語的 Stød 相當於挪瑞兩語的一聲,因此也有學者認為一聲才帶標記。也有學者認為兩聲調皆帶標記。總之,看法相當分歧。

學者對挪瑞兩語聲調對反的本質提出兩種假設
  1. 有無對反 Privative opposition
    兩聲調之對反為詞彙調有無之區別,二聲即等於一聲加上詞彙調,例如挪威語標準東部方言之一聲為 LH,而二聲為 HLH,二聲開頭的 H 即為詞彙調。
  2. 等價對反 Equipollent opposition
    兩聲調之對反為相同旋律之時序區別,例如瑞典語斯德哥爾摩方言之非焦點重音皆為 HL,第一重音之 L 對應重音節,而第二重音之 H 對應重音節。
挪威學者分析挪威語主要採用有無對反之假設,而瑞典學者分析瑞典語主要採用等價對反之假設。然而,如果要同時比較挪瑞兩語的聲調旋律,則必須使用同一個方法來分類之。這時,有無對反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

(2)聲調旋律組成
在有無對反的假設下,挪瑞兩語的聲調旋律可以解構成三個部份:
  1. 詞彙調 Lexical tone二聲旋律的第一個音調
  2. 顯著調 Prominence tone二聲旋律的第二個音調,一聲旋律的第一個音調
  3. 邊界調 Boundary tone兩個聲調旋律的最後一個音調
(Kristoffersen 2004)
而詞彙調與顯著調的部分,稱為調位二 Toneme 2
顯著調的部分,則稱為調位一 Toneme 1
(Abrahamsen 1998)
【例一】挪威語標準東部方言
二聲旋律HLH=詞彙調H+顯著調L+邊界調H  調位二為HL
一聲旋律 LH=     顯著調L+邊界調H  調位一為 L
【例二】挪威語西部與北部方言
二聲旋律LHL=詞彙調L+顯著調H+邊界調L  調位二為LH
一聲旋律 HL=     顯著調H+邊界調L  調位一為 H
從上面這兩個例子可知,二聲調的區別在於顯著調的時序,即一聲較二聲早。

(3)音節結構
挪瑞兩語屬量敏型語言 Quantity sensitive language重音節 ('σ) 有兩個音拍 (μ),而輕音節 (σ) 只有一個。如果重音節的母音是長母音,那麼長母音佔據兩個音拍。如果重音節的母音是短母音,那麼短母音佔據一個音拍,而母音後的子音佔據另一個音拍。以挪威語之詞為例:
單音節之詞
詞彙Ap
μμ
拿取 tatɑːtɑː
謝謝 takktɑktɑk
屋頂 taktɑːktɑːk
Ap = Appendix
雙音節之詞
詞彙σ
μμμ
此屋頂 takettɑːkətɑːk ə
致謝  takketɑkətɑkə

(4)音調之對應
在音韻音調分析方法方面,自主音段模型 Autosegmental model 由挪威學者引入以分析挪威語。在這些研究當中,基本假設是:理想上,構成聲調旋律的任何一個音調都必須對應到自己所屬的載調單位 Tone bearing unit (TBU)。載調單位,顧名思義,即攜帶音調之韻律單位,而音調會與之對應 association。最簡單的假設是一語言只牽涉一種載調單位,例如不是音拍就是音節,或者甚至是音步。但是,載調單位的選擇會因不同語言而有所不同。事實上,這個假設並不全然正確,因為挪威語有些方言兼有兩種載調單位,即音拍和音節。

由於瑞典學者認為瑞典語的聲調為等價對立,所以並不像挪威學者的分析方式如此複雜。目前,挪威語只有四處方言被分析透徹,一是東部都會區方言,二是卑爾根方言,三是南岸高調方言,四是南默勒方言。在這四地方言的分析當中,載調單位的選擇都不盡相同。最初,挪瑞兩國學者認為挪瑞兩語的載調單位應是音節,但後來這些挪威語的分析顯示並未如此。在卑爾根方言的分析當中,認為載調單位以音節為主,音拍為輔:當音節數目等於或多於音調數目時,載調單位是預設的音節;而當音節不夠對應時,即音節數目少於音調數目時,例如二聲LHL三個音調要對應到兩個音節時,音拍即成為載調單位。不過在東部方言的分析中,這個方法不適用。後來在南岸高調方言的分析下,音拍成為這些方言的載調單位,後來更進一步套用到卑爾根方言。而最後在南默勒方言的分析中,詞彙調的載調單位是音節,而顯著調與邊界調是預設的音拍。

在自主音段理論中,音調與載調單位之間呈線性對應關係:音調會從一範域一端之載調單位開始連結,並且盡量呈現「一對一」的關係。如果音調數目大於載調單位數目,那麼此範域另外一端會出現升降調 contour tone。如果載調單位數目大於音調數目,那麼最後一個音調會延伸至尚未被對應的載調單位。

挪威語聲調實現的範域是重音詞組 Accent Phrase (AP),包含一個以上的詞。重音詞組之說明請見下一節。瑞典語聲調實現的範域是詞,分析方式與挪威語有所出入。挪威語最基本的兩個方言──即東部方言與西部方言──的載調單位是音節,音調從 AP 左端之載調單位(音節)開始對應,且對應方式偏好一對一關係。
  • 如果音調數目剛好等於載調單位數目,那麼就會呈現最理想的一對一關係。
  • 如果音調數目多於載調單位數目,那麼由左至右一對一對應完之後,剩下未對應的音調就從右端開始擠,因此出現升降調。當最後一個音節擠了兩個音調還裝不下,其他滿出來的音調就擠入倒數第二個音節,以此類推。
  • 如果音調數目少於載調單位數目,詞彙調保持一對一,邊界H或顯著H也保持一對一,而邊界L或顯著L對應剩下的載調單位。由此可見東部方言的對應關係與前述理論有所出入,即並非最後一個音調(邊界H)延伸至尚未由左而右依序對應的載調單位。
事實上,所有西部方言的載調單位都不只是音節。當然,少數聲調與東部方言相同的西部方言例外。有關這個部分的說明,請見第四節。

表二、音調之對應
挪威語方言單音節與雙音節 AP三音節與四音節 AP
一聲二聲一聲二聲
東部方言:奧斯陸
︱\
LH
○○
︱︱
LH
○ ○
︱/︱
HLH
○○○
︱/︱
L H
○○○
︱︱︱
HLH
○○○○
︱︱/︱
HL H
西部方言:卑爾根
︱\
HL
○○
︱︱
HL
○ ○
︱/︱
LHL
○○
︱\︱
H L
○○○
︱︱︱
LHL
○○○○
︱︱\︱
LH L
載調單位:音節○(Kristoffersen 2004)

四音節以上之一聲 AP 與五音節以上之二聲 AP 以此類推。
其與三音節一聲 AP 與四音節二聲 AP 之差異僅在於L對應到三個以上的音節。

事實上,光靠音高升或降不足以判斷音韻音調,只有音調基頻走勢的轉折點可視為音韻音調之H或L。例如挪威語東部方言的一聲 AP 開頭有小幅降落,但這個降落並不會被視為HL。前端的音高較高,可能受前一個 AP 的邊界高調影響,或是這個 AP 前方正好是 IU 開頭,因此受到語調的影響。最初分析卑爾根方言的二聲 AP 調形是LHL,就如上表所示。但是,後來發現音高走勢在前一個 AP 即已落底並開始上升,音高並未在 AP 的開頭出現轉折,仍持續上升,所以卑爾根方言的聲調旋律是沒有詞彙調L的。後來其他學者也認為卑爾根的兩個調形都是HL,差別在於H對應的位置不同。

挪威語大數多方言的單音節 AP 是一聲,只有少數方言有例外。在某些方言當中,某些原本是雙音節的二聲詞,其末音節的主音會被省略,但仍保留原來的旋律,這種情況稱為 cirkumfleks,這是單音節 AP 會出現二聲的唯一情形。在這個特例以外,單音節的詞一定是一聲詞,而這些詞所組成的 AP 一定是一聲。另外,挪威語有大量的複合詞 compound word,這些詞帶有兩個以上的重音 stress,包含一個主重音 primary stress 和一個以上的次重音 secondary stress。複合詞是由兩個以上的單純詞所構成的,主重音位於構成它的第一個單純詞,而次重音位於其餘單純詞。而一些方言略有不同,如南默勒地區某些方言的複合詞的主重音位於構成它的最後一個單純詞,而次重音位於其餘單純詞。次重音和主重音都有兩個音拍,時長和音量都較輕音節為大。除了一些北部方言,其他方言的次重音都不會影響聲調旋律。
★ 回到目錄


2、語調
雖然挪瑞兩語的聲調對比屬詞彙特性,但其實也嵌入語調與節律系統之中。這也是為什麼挪瑞兩語同時具有純聲調語言和純音強重音語言的特性的關係。挪威語的語調分析和瑞典語的語調分析差異很大,因為聲調本質區別假設並不相同。挪威語語調分析較易以文字理解,而瑞典語語調分析須以圖形理解。

一、挪威語語調分析
(1)語調系統性描述 Trondheim Model
挪威學者建立一種稱為 Trondheim Model 的系統性描述,目的在於分析挪威東部方言的語調。Trondheim 是位於挪威中部的城市,和周圍的城鎮形成挪威第四大都會區,Trondheim 有間和台灣師範大學相同縮寫的理工名校-挪威科技大學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TNUTrondheim Model 是 1970年代 NTNU 執行的方案,所以才會以 Trondheim 這個城市名稱來命名。

Trondheim Model 總共包含六個韻律層級,由低到高分別是:音節 Syllable (σ)、韻律詞 Prosodic Word (ω)、重音詞組 Accent Phrase (AP)、語調詞組 Intonational Phrase (IP)、語調言說 Intonational Utterance (IU)。分析挪威語語調,只使用 AP、IP、和 IU 這三個韻律單位。音節是此模型的最小單位,主重音節界定 AP 之左端。而韻律詞和分析挪威語無關。AP 左端從主重音節開始,往右到下一個主重音節之前或 IU 末音節結束。因此,AP 會分開帶有非首位主重音之詞,也會橫跨詞之邊界。AP 依其音韻顯著層級分成焦點重音詞組 focal AP、與非焦點重音詞組 non-focal AP。焦點 AP 最為顯著,而非焦點 AP 較不顯著。IP 即包含一個焦點 AP,且焦點 AP 位於 IP 的右端。IU 是此模型的最高韻律層級,至少包含一個 IP,至多兩個。一般而言,一個典型的 IU 相當於一個句子。但是,一個句子可以被言說成二個以上的 IU。

在《Phonology of Norwegian》(Kristoffersen 2000)一書中,以 Jeg tror jeg finner et sted å sove. (我想我發現一處可以睡覺的地方)這個句字來分析。首先挑出主重音節來界定 AP:jeg (tror jeg) (finner et) (sted å) (sove) 總共四個 AP。

在此以 (AP)、[IP]、和 {IU} 表示此例句,依焦點的選取而有三種可能:
  1. { jeg [ (tror jeg) (finner et) (sted å) (sove) ] }
  2. { jeg [ (tror jeg) (finner et) ] [ (sted å) (sove) ] }
  3. { jeg [ (tror jeg) (finner et) ] (sted å) (sove) }

(2)AP
挪威語標準東部方言 standard østnorsk,兩個完整的聲調旋律 tonelag 1 與 tonelag 2 分別是LH] 和HLH],詞彙調為H,顯著調為L,而邊界調為H]。一聲詞帶有第一重音,構成一聲 AP,而二聲詞帶有第二重音,構成二聲 AP。我們會用縮小的數字“ ¹ ”和“ ² ”分別來標示第一和第二重音的位置。另一方面,因為 tonelag 1 沒有詞彙調,所以也可以用主重音的記號“ ˈ ”來標示第一重音。在上例句中,tror、finner 和 sted 帶第一重音,是一聲詞,構成一聲 AP,而 sove 則帶第二重音,是二聲詞,構成二聲 AP。我們可以這樣標註:
Jeg ¹tror jeg ¹finner et ¹sted å ²sove.
[ jæj ¹tʰɾ̥uːɾ jæj ¹fɪnɾ̩ ɛt ¹steːd ɔ ²soːʋə ]
[ jæ.¹tʰɾ̥uːɾ.jæ.¹fɪn.nə.ɾɛt.¹steː.dɔ.²soː.ʋə ]

(有關挪威語母音寬式國際音標所代表的舌位,請見〈挪威語母音發音〉)
【補充】動詞的命令式和現在式
finner 是現在式動詞,它的不定式是 finne,而命令式是 finn。單音節的字一定是一聲,而這些命令式是單音節的現在式動詞,可依詞尾分成兩類,一類是 /r/,另一類是 /er/。原則上,如果屬於前者,例如 finner /ˈfinn-r/(找)、skriver /ˈskriv-r/(寫)、hjelper /ˈhjelp-r/(幫)這些字,就是一聲。如果屬於後者,例如 viser /ˈvis-er/(秀)、sykler /ˈsykl-er/(騎單車)、åpner /ˈåpn-er/(開)、klatrer /ˈklatr-er/(攀爬),就是二聲。當然,有輕音節字首的字,永遠都是一聲,例如 analyserer /analyˈser-er/。

回到上述例句,因為挪威語標準東部方言的 TBU 是音節,所以每個音調必須對應到音節。第一至第三個 AP 是一聲,L對應第一個音節,即主重音節,而H] 位於最後一個音節;第四個 AP 是二聲,H對應第一個音節,L對應第二個音節,而H] 位於最後一個音節。

(3)IP 和 IU
IP 的右端是 focal AP,而 focal AP 是 IP 當中音高變化最大之處,即 focal AP 的音高變化會比同個 IP 中所有 non-focal AP 的任何音高都高。挪威語的 focal AP 透過焦點高調Hfoc 來表現。對於二聲旋律有兩個高調的方言來說,focal AP 的第二個高調才是焦點高調。由於東部方言的焦點高調剛好是 AP 邊界調,所以 IP 的最右端正好是音高最高處。IU 邊界調可為低調或高調(記為L%, H%),最後一個 IU 邊界調是低調,而其他 IU 邊界調都是高調。此外,以疑問詞開頭的問句,IU 邊界調是高調。在東部方言當中,Hfoc 後方若接著 L%,那麼 L% 只會造成略為降落的情形,這是因為Hfoc 使旋律上升的幅度太大,時間太長,所以接著 L% 自然沒有足夠的時間使音高降落太多。在最後一個 IU 當中,如果只有一個 IP,而且 IP 後方還有沒組成 IP 的 non-focal AP,那麼未成 IP 的非末位 non-focal AP 的邊界高調會變得非常不明顯,而最後一個 non-focal AP 的邊界高調會消失,所以音高在這些 AP 之間會遞減至L%。

依(2)到(4)所述,上述例句可以表示成:
  1. { jeg [ (tror jeg) (finner et) (sted å) (SOVE) ] }
    { jeg [ (LH) (LH) (LH) (HL) ] L }
    { jeg [ (‥‥╱¨) (‥‥╱¨) ] [ (‥‥╱¨) (¨╲‥╱¨)* ]↘ }
    第四個H) 是Hfoc,音高非常高(*)
  2. { jeg [ (tror jeg) (FINNER et) ] [ (sted å) (SOVE) ] }.
    { jeg [ (LH) (L) ] (LH) (HL) ] L }
    { jeg [ (‥‥╱¨) (‥‥╱¨)* ] [ (‥‥╱¨) (¨╲‥╱¨)* ]↘ }
    第二和第四個H) 都是Hfoc,音高非常高
  3. { jeg [ (tror jeg) (FINNER et) ] (sted å) (sove) }
    { jeg [ (LH) (L) ] (LH) (HL)L }
    { jeg [ (‥‥╱¨) (‥‥╱¨)* ] (‥‥╱¨)! (¨╲‥‥)↓ }
    第四個H) 是Hfoc,音高非常高;第三個H) 變得非常不明顯(!),最後一個 AP 的H) 消失。
★ 回到目錄


二、瑞典語語調分析
傳統上,瑞典語聲調區別本質假設採有無對立,但在由學者 Bruce 所主導的 SweDia 2000 研究計畫中,卻採等價對立。建立 SweDia 2000 方言資料庫的目的即在於發展方言之韻律形態學。在此架構下,語調分析與挪威語有兩個相異之處。第一,挪威語大於韻律詞之韻律層級有三個:AP、IP、IU。而瑞典語則有兩個:韻律詞組 Prosodic Phrase (PP)、韻律述說 Prosodic Utterance (PU)(Hansson 2003)。然而,此部分並非本文所欲探討的。事實上,瑞典語的語調分析並沒有像挪威語那麼成熟。第二,瑞典語聲調實現的範域是韻律詞,所以聲調可稱作字調 word tone,而挪威語則否,因為挪威語聲調實現的範域是 AP。

(1)隆德模型
瑞典語的語調模型由南瑞典隆德大學的學者建立,故稱為隆德模型。隆德模型有四個要素,第一是詞重音的時序特徵,第二是焦點的音高實現方式,第三是複合詞的音高形態,第四是串接形態。隆德模型的基礎是斯德哥爾摩方言,就如同挪威語的特隆罕姆模型的基礎是標準東部方言一樣。在隆德模型當中,有三個顯著層級 prominence level:第一級是音強重音 stress,第二級是音高重音 accent,第三級是焦點重音 focal accent。在描述語調方面,大於韻律詞的音韻單位是語調詞組 IP,包含一個焦點。音調描述系統之符號如下:
第一非焦點重音 HL*
第二非焦點重音 H*L
第一 焦點重音 (H)L*H
第二 焦點重音 H*LH
邊界調     L%, H%
(Hansson 2003)

(2)重音與焦點
在此分析下,聲調本質假設為等價對立。完整聲調旋律可視為焦點重音的音高走勢加上邊界低調,例如一聲為 (H)L*HL%,二聲為H*LHL%。焦點重音的音高走勢依方言類型而有所不同。傳統上,瑞典語依雙音節單純詞的完整聲調旋律,將方言分成東西南中四個大類。其中,由於東部和西部方言的二聲旋律有兩個高調,所以被稱作雙峰方言,而南部和中部方言則因為只有一個高調,所以被稱作單峰方言。事實上,雙峰方言和單峰方言的差別可視為焦點重音的音高實現方式:雙峰方言為在詞重音音高走勢後方加上額外的音高走勢(上升,且升至更高的音高),而單峰方言為擴大音高範圍(低調更低,高調更高)。無論是雙峰方言還是單峰方言,焦點重音的音高變化幅度一定遠大於非焦點重音。

在詞重音方面,詞重音音高走勢是 H+L,無關聲調種類和方言類型,但時序會依聲調種類和方言類型而有不同,即瑞典語的詞重音時序特徵:對於聲調種類而言,無關方言類型,一聲的時序比二聲早;對於方言類型而言,東部和西部方言較早,而南部和中部方言較晚,而東部又早於西部,中部又晚於南部。然而,在時序最晚的中部方言中,H+L 之音高走勢並未出現在重音節,所以後來改將音高走勢 L+H+L 作為基礎。此走勢會出現在重音節的部分,會依方言與字調的不同而不同(Bruce 2005)。在下表中,以音高走勢之符號與圖形表示詞重音的音高實現方式。

表三、詞重音的音高實現方式
時序很早很晚
方言大類東部西部南部中部
非焦點第一重音H+L*H*+L*H*+LL+H*
¹(‥)¹(╲‥)¹(¨╲‥)¹( ¨╲‥)
第二重音H*+LL+H*L*+H*L*+H
²(¨╲‥)²( ¨╲‥)²(╱¨╲‥)²(‥╱¨╲‥)
焦點第一重音¹(‥)*¹(╲‥╱¨)*¹(¨╲‥)*¹( ¨╲‥)*
第二重音²(¨╲‥╱¨)*²( ¨╲‥╱¨)*²(╱¨╲‥)*²(‥╱¨╲‥)*
〈說明一〉
焦點重音之圖形,會以星號特別加註
非焦點重音之圖形,從重音節的起端開始標示,直到 L+H+L 走勢尾端「‥」
∣‥∣╱∣ ∣¨∣╲∣‥
1_2_3 4_5_6_

可將 L+H+L 走勢圖看作一個「山丘」
上坡坡度先由小轉大,再由大轉小而達頂端
下坡坡度先由小轉大,再由大轉小而達底端
1位於底部=底端+上坡坡度小處
2位於升部=上坡坡度大處
3位於頂部前半=上坡坡度小處+頂端
4位於頂部後半=頂端+下坡坡度小處
5位於降部=下坡坡度大處
6位於底部=下坡坡度小處+底端

東部: ¹( 6- ) ²( 4- )
西部: ¹( 5- ) ²( 3- )
南部: ¹( 4- ) ²( 2- )
中部: ¹( 3- ) ²( 1- )

〈說明二〉
H+L 走勢之時序以詞 ((V)C'VCV…) 之非焦點重音為例
(重音節主音為短母音)
想像將該圖形的H與L對應到該詞的部位:
︱(V)︱C︱'V ︱ C ︱V︱C︱V︱
︱(0)  1 2 3 4 5 6 7 ︱

〔第一非焦點重音〕
很早:H位於0(如果存在的話),L位於2
早 :H位於1,L位於3
晚 :H位於2,L位於4
很晚:H位於3,最後的L位於5

〔第二非焦點重音〕H之位置同第一非焦點重音之L
很早:H位於2,L位於4
早 :H位於3,L位於5
晚 :H位於4,最後的L位於6
很晚:H位於5,最後的L位於7

(3)複合詞
複合詞有兩個以上的重音,主重音位於構成複合詞的第一個單純詞,而次重音位於其餘單純詞。唯獨北部方言之主重音位於構成複合詞的最後一個單純詞,而次重音位於其餘單純詞。東部方言和中部方言的次重音會影響聲調旋律,而這兩地方言的複合詞必帶第二重音。對於東部方言來說,開頭降落之後,直到最後一個次重音才會上揚。對於中部方言來說,開頭上升之後,直到最後一個次重音才會上揚。而西部與南部方言無此特徵,且這兩處方言的複合詞帶有第一或第二重音。

表四、複合詞音高實現方式
焦點重音+邊界調
方言大類第二重音第一重音
東部²((¨╲‥)(‥‥)(‥‥)(‥╱¨╲‥))
中部²((‥╱¨)(¨¨)(¨¨)(¨╲‥))
西部²(( ¨╲‥)(‥‥)(‥‥)(‥╱¨))¹((╲‥)(‥‥)(‥‥)(‥╱¨))
南部²((╱¨╲‥)(‥‥)(‥‥)(‥‥))¹((¨╲‥)(‥‥)(‥‥)(‥‥))
Note:
對於東部方言與西部方言來說,第二個高處之音高最高
邊界調之說明請見本節第四段內容

(4)構成詞組
特定詞組的語調形態具有方言的分野。此特定詞組包含頭尾兩個帶重音之詞,其中一個是焦點,而這兩詞之間包含數個不帶重音之詞或是沒有其他詞。瑞典語的聲調即嵌入這個詞組語調當中。這個部分難以單獨用文字說明,因此以下表之圖形呈現。

表五、詞組語調之方言分野
詞組頭尾皆為帶第二重音之詞
方言大類焦點在前/非焦點在後非焦點在前/焦點在後
圖形數字圖形數字
東部*(¨╲‥╱¨)(¨¨)(¨╲‥)(314)(-)(40)(¨╲‥)(‥‥ ∕ )(¨╲‥ ∕ ¨╲‥)*(31)(-)(3140)
中部*(‥╱¨)()(‥╱¨╲‥)(24d)(d)(130)(‥╱¨╲‥)(‥‥)(‥╱¨╲‥)*(231)(-)(140)
西部*( ¨╲‥)()( ¨╲‥)(30u)(u)(40)( ¨╲‥)(‥‥)(∕ ¨╲‥╱¨)*(31)(-)(304)
南部*(╱¨╲‥)(‥‥)(╱¨╲‥)(u40)(-)(u30)(╱¨╲‥)(‥‥)(╱¨╲‥)*(u31)(-)(u40)
〈說明〉
一開始之音高為「2」,邊界低調為「0」
頂端為「3」或「4」,底端為「1」或「0」
最高處為「4」,最低處為「0」
語調上升「u」、語調下降「d」、語調平緩「-」

焦點之音高變化是詞組當中最大的
若焦點在前,則兩帶重音之詞之間會出現具有方言分野的特調形
-東部呈高原狀、中部呈下坡狀、西部呈上坡狀、南部呈盆地狀
若焦點在後,則詞尾會加上L%,使兩帶重音之詞之間呈低平狀

東部方言:
若焦點在前,則中間呈隆起的高原狀,此處音高最高
若焦點在後,則最後一個高峰最高

中部方言:
若焦點在前,則第一個高峰最高,中間漸降(↓)
若焦點在後,則最後一個高峰最高

西部方言:
若焦點在前,則第一個低谷最低,第二個高峰最高,中間漸升(↑)
若焦點在後,則最後一個低谷最低,之後上升至邊界高調,且此邊界高調最高

南部方言:
若焦點在前,則第一個高峰最高,中間呈深陷的盆地狀,此處音高最低
若焦點在後,則第二個高峰較高,末端降落幅度較大

只有詞組首位是焦點才會出現這種具方言分野的特殊調形,即出現串接形態 Concatenation pattern。若只有詞組末位是焦點,則僅是非焦點重音與焦點重音之組合而已。而詞組末位帶重音之詞的音高變化為焦點重音加上L%,唯獨西部方言不會在此加上L%,只有在PU結尾處才會加上L%(相當於挪威語東部方言IU之L%)。上表是兩者皆為第二重音的組合,兩者皆為第一重音或是其中之一是第一重音之組合,同樣可依本節第二段內容所述類推,因為兩重音之差別僅在於時序早晚,而具方言分野的特殊調形是焦點重音所造成的,無關時序。範例如下:
²焦點-¹非焦點¹焦點-²非焦點¹焦點-¹非焦點
〔東部方言〕
圖形:*(‥╱¨)(¨¨)(\‥)
數字:(14)(-)(0)
〔東部方言〕
圖形:*(‥╱¨)(¨¨)(¨╲‥)
數字:(14)(-)(40)
〔西部方言〕
圖形:*(╲‥)()(╲‥)
數字:(d0u)(u4)(d0)
²非焦點-¹焦點¹非焦點-²焦點¹非焦點-¹焦點
〔中部方言〕
圖形:(‥╱¨╲‥)(‥‥)(∕ ¨╲‥)*
數字:(231)(-)(u40)
〔東部方言〕
圖形:(‥)(‥‥)(‥╱¨╲‥)*
數字:(1)(-)(140)
〔南部方言〕
圖形:(¨╲‥)(‥‥ ∕ )(¨╲‥)*
數字:(31)(-)(40)

複合詞通常是焦點,若構成此詞組,原則與前述相同,如下表所示:
詞組頭尾皆為帶第二重音之詞
方言大類焦點在前/非焦點在後非焦點在前/焦點在後
圖形數字圖形數字
東部*((¨╲‥)(‥‥)(‥╱¨))(¨¨)(¨╲‥)(31-14)(-)(40)(¨╲‥)(‥‥)((¨╲‥)(‥‥)(‥╱¨╲‥))*(31)(-)(31-140)
中部*((‥╱¨)(¨¨)(¨))()(‥╱¨╲‥)(24-4d)(d)(130)(‥╱¨╲‥)(‥‥)((‥╱¨)(¨¨)(¨╲‥))*(231)(-)(14-40)
西部*(( ¨╲‥)(‥‥)(‥))()( ¨╲‥)(30-0u)(u)(40)( ¨╲‥)(‥‥)((∕ ¨╲‥)(‥‥)(‥╱¨))*(31)(-)(30-04)
南部*((╱¨╲‥)(‥‥)(‥‥))(‥‥)(╱¨╲‥)(u40-)(-)(u30)(╱¨╲‥)(‥‥)((╱¨╲‥)(‥‥)(‥‥))*(u31)(-)(u40)
各方言的範例與說明,請見第五節。
★ 回到目錄


3、方言類型與分布
前一節提到挪瑞兩語聲調本質有兩種假設。然而,若要同時比較挪瑞兩語各種方言的聲調區別,只能選擇其中一種。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採用的是「有無對反」。

以下是挪威和瑞典學者建立收集的方言錄音檔,在看以下各小節時,供比對之用。以下挪威語方言資料庫中的方言錄音檔在地圖上的位置,都在下一節圖四至圖七(含 Bing Map 連結)的標號中清楚標示。而連結的 Bing Map 有附挪威各地方言聲調形態的文字說明。圖四至圖七的標號所在地的方言,有些沒有出現在方言資料庫中。
§ 方言資料庫:錄音檔
1. 挪威各地方言 Nordavinden og sola, NTNU
2. 瑞典鄉區方言 SweDia 2000

關於挪威各地方言,也可參考:維基百科錄音資料

從聲調的觀點來看,挪威語的方言可依一聲主重音節所被對應的音調,分成低調方言 lavtone-dialekt 和高調方言 høytone-dialekt 兩大組。習慣上,稱低調方言為東部方言組別,而稱高調方言為西部及北部方言組別。

瑞典語的方言分類方式稱為 Gårding-Lindblad Typology。此方式依二聲雙音節單純詞的完整聲調旋律,將瑞典語方言分成 1A、1B、2A、2B 四類。首先依二聲旋律之高峰數分成「單峰方言」和「雙峰方言」兩類:“1”代表單峰方言,“2”則代表雙峰方言。然後,再依時序細分:“A”代表高峰相對較早出現,“B”則代表高峰相對較晚出現,例如南部方言相對中部方言早,東部方言相對西部方言早,反之亦然,故南部方言為1A,中部方言為1B,東部方言為2A,西部方言為2B。

表六、Gårding-Lindblad Typology
類型第一重音第二重音區域代表城鎮
1A¹(¨╲∣‥)²(╱¨∣╲‥)南部馬爾摩
1B¹(╱¨∣╲‥)²(‥╱∣¨╲‥)中部法倫
2A¹(‥╱∣¨╲‥)²(¨╲‥∣∕ ¨╲‥)東部斯德哥爾摩
2B¹(‥‥∣╱¨)²(¨╲∣‥╱¨)西部哥德堡
Note:
「∣」是重音節和輕音節的分界
圖形 (╱¨∣╲‥) 如 1A 之第二重音與 1B 之第一重音,開頭即上升
圖形 (‥╱∣¨╲‥) 如 1B 之第二重音與 2A 之第一重音,開頭是低處

此分類法中的調形,相當於表五中詞組末位,但圖示的標示略有不同,這是因為在前一節,音高走勢圖形從音節開端開始,但此處則從母音開始。在表三中,西部方言之非焦點第一重音之圖示為¹(╲‥),而這音節開頭的降落是受語調影響所致,並非母音開頭有如此明顯降落,因此這個降落並未在此分類中畫出。

挪威語和瑞典語方言的聲調分類方式雖然有些不同,但其實兩者是可以互相套用的。單峰方言和雙峰方言分別對應到挪威語的高調方言和低調方言。整合兩套分類方式所呈現的地理分布如下圖所示:

圖一、挪瑞兩語方言類型與分布

(原始圖片:Bye 2010)

圖一之說明整理於下表:
挪威語瑞典語一聲二聲代表城鎮
σσ挪威瑞典
H11ABergenMalmö
H1dHLÅlesund
H21BHLBodøFalun
H2-H31B-2AHLEgersundUmeå
H32AHLHLStavangerStockholm
2ABHLHLVäxjö
L12BLHOsloGöteborg
L2LHTrondheim
Note:
本表的表示法同表八

在上標的部分:
「d」表示高峰後移
「*」表示保有古北歐語的等重音,出現在挪威 Nord-Gudbrandsdal
以及瑞典 MoraOrsa
有關本表中的概念,請見後面幾節內容!
★ 回到目錄


4、挪威語方言
§ 挪威地理小百科
1. 挪威分區簡介

挪威語的方言依詞彙與語法可分為四大群:東部方言 Østlandsk、中部方言 Trøndersk、西部方言 Vestlandsk、北部方言 Nordnorsk。其中,西部方言包含西挪威 Vestlandet 和南挪威 Sørlandet 的方言。而這四群底下還有更細的劃分,其地理分區請參考圖片《Norske Målgreiner》(Nynorsk)。

若依聲調類型區分,方言可分入低調方言-東部方言組別,以及高調方言-西部及北部方言組別。中部方言屬東部方言組別,而南部方言多數屬西部及北部方言組別,少數屬東部方言組別。圖二與圖三是具有代表性的城鎮方言的聲調形態:東部 Oslo,中部 Trondheim,北部 Bodø,西部 Ålesund、Bergen、Stavanger、Egersund、與 Kristiansand。在調形的部分,H和L必須是音高變化的轉折點,H是高處轉折點,而L是低處轉折點。

圖二、挪威語各城鎮方言「一聲」的旋律形態

HLH:Trondheim
LH :Oslo
HL :Bergen、Ålesund、Bodø(前方上升)、Kristiansand(前方上升)、Egersund(前方上升)
LHL:Stavanger(仍被劃入高調方言組別,L是否存在尚無定論)

圖三、挪威語各城鎮方言「二聲」的旋律形態

HLH :Oslo、Trondheim
HL  :Bergen(前方上升)
LHL :Bodø、Ålesund、Kristiansand、Egersund(前方滑降)
HLHL:Stavanger

挪威語有兩種書面語:書面挪威語 Bokmål 和新挪威語 Nynorsk。有些地方採用書面挪威語,有些則採用新挪威語,而有些則處於中立。一般來說,採用相同書面語的地區的方言,口語用詞差異較小,反之則較大。不過這也並非絕對,還是要看方言類型。被劃入同一組的方言,差異就相當小。

★ 回到目錄


一、挪威東部至中部
§ 挪威地理小百科
2. 挪威東部至中部

圖四、挪威東部至中部

✓ Bing Map 與文字說明

國語三聲的音韻聲調是L,以1至5的調值表示是21,這樣的音高變化似乎也出現在標準東部方言的一聲當中。在《挪威語音韻學》一書中,提到標準東部方言的一聲開頭有很小的降落。這相當合理,如同國語的三聲一樣,一開始音高即低沉根本不符合發音習慣。翻開延伸閱讀(Allison 2007)第六章207頁,該頁有張奧斯陸方言兩個雙音節 AP 聲調的基頻走勢圖,此圖謫自1970年之文獻。在這張圖當中,長母音前方的子音是無聲摩擦音,所以該處在基頻走勢圖中是空白的,一聲旋律之音高走勢在母音開頭相當平緩。《挪威語音韻學》一書中之一聲雙音節 AP 調形圖(第九章圖一之左),長母音前方的子音是響音,所以母音的音高走勢會受到這個子音的影響,一聲旋律之音高走勢在母音開頭出現小幅降落。為何音高會在重音節母音前之有聲子音降落,要分兩種情況來看。第一,這個 AP 是 IU 第一個,因此受到前方的語調影響。第二,這個 AP 並非 IU 第一個,因此受到前方 AP 的邊界高調影響。可以確定的是,一聲旋律音高走勢之低處轉折點出現在重音節當中,因此探討標準東部方言一聲的開頭是低平還是小幅降落,似乎不重要。

閱讀:〈Tonelag i norsk〉
文中第一張圖是東部都會方言(Larvik)之一聲調形,詞彙為雙音節,且重音音節主音是短母音,音高在開頭出現小幅降落,但在短母音尾落底。第二張圖是同一方言之二聲調形,其詞彙與前一張圖之詞為最小對立體,音高在開頭即降落,於長子音後半(即輕音節開頭)落底。

中部方言和東部方言在聲調類型中屬同一組,皆為低調方言,而且是2B類型。現在,來檢視中部最大城特隆罕姆之方言聲調。翻開延伸閱讀(Allison 2007)第六章213頁,該頁有張特隆罕姆方言兩個雙音節 AP 聲調的基頻走勢圖,詞彙與來源和奧斯陸方言那張圖相同。與奧斯陸方言相比,其二聲降落的時間點略為後移,音高在長母音前半相當平緩,直到長母音後半才降落,而奧斯陸方言開頭即降落;而且,其一聲有明顯的降落,起始之音高較二聲低。打開方言資料庫的錄音檔,實際比較奧斯陸方言與特隆罕姆方言的差異。究竟,特隆罕姆方言一聲旋律的開頭,有沒有H呢?

進入方言資料庫 Nordavinden og sola,依圖五 (1) 的位置找到 Oslo 的錄音檔,這位講者把一句話切成好幾個 IU。
聽聽第一句話的前三個 AP:
{ [ ( ²noravinn ) ] } { å [ ( ¹soln ) ( ²kranglet ) ]... }
依上圖 (14) 的位置找到 Trondheim 的錄音檔,這位講者說得較順暢。
聽聽第一句話的前三個 AP:
{ [ ( ²noravinn å ) ( ¹sola ) ] [ ( ²kjækla om )... }
聽完後會發現 (1) soln 的開頭沒有明顯的降落,而 (14) sola 開頭的降落相當清楚。但是這很可能只是受前方邊界高調的影響,無法斷言開頭有H。不過,錄音檔 (14) 中其他一聲雙音節焦點 AP 旋律開頭都有明顯的降落,因此不能全歸於前方 AP 邊界高調的影響。鄰近特隆罕姆地區如 (13),其錄音檔的一聲旋律,就如同 (14),兩者皆與前述之調形一致。在錄音檔 (14) 當中,我們並無法在同一個基準上客觀判斷一聲與二聲開頭的音高是否有差別。直覺上,兩聲調開頭的音高並無明顯差別。這似乎和文獻中的聲調基頻走勢圖不太一樣。

文獻中的聲調基頻走勢圖,或是方言資料庫的錄音檔,少說有數十年的歷史,年輕人的發音不見得如此。現在來聽聽看當地年輕人的口音。兩位分別是來自東部都會區與特隆罕姆的男性知名音樂人,年紀剛好一樣,都是1987年出生。
東部都會口音:歌手 Didrik Solli-Tangen

Didrik 來自東挪威泰勒馬克郡 Porsgrunn,2010年代表挪威出賽歐洲唱歌大賽。2012年挪威環境服務公司找了他拍支音樂宣傳影片《We Can Do More》呼喻民眾減少製造垃圾,做好資源回收,愛護環境。
Didrik Solli-Tangen - My Heart Is Yours (live)
Didrik Solli-Tangen - Cold words
We Can Do more
特隆罕姆口音:歌手 Aleksander Denstad With

Aleksander With 是挪威歌唱選秀節目2006年的冠軍。
Aleksander With - A Little Too Perfect
Aleksander With - The Other Side
Aleksander With - Once
Aleksander 的口音,一聲旋律和 Didrik 的差界很小,降幅比 Didrik 略大一些,但沒有出現錄音檔 (14) 中那樣明顯的降落。但是,特隆罕姆一位少女歌手 Malin Reitan 口音中一聲旋律的降落,就和錄音檔一樣明顯,而且兩聲調開頭的音高並無明顯差別。

根據分析,以主重音位於詞幹且主音為短母音之雙音節詞來比較兩個聲調的差異,特隆罕姆兩個聲調在重音節內都是降落。在短母音當中,兩聲調開頭的音高相同,但一聲的降幅比二聲大得多,這顯然是因為兩聲調的差別在於音高最低處的時間點:一聲之L位於長子音之中央,即重音節尾端,而二聲之L則位於輕音節。
(Allison 2007)

中部方言的特色是,兩個聲調的調形較接近,都是HLH,差別並非是標準東部方言中,詞彙調H之有無。兩聲調趨近的特色也出現在東部方言,是其地理分布的最南端:東挪威的北-古德布蘭茲谷地區 Nord-Gudbrandsdal,與中挪威 Dovre 深山地區的奧普達爾 Oppdal。在有無對立的方法下,這兩地方言的聲調類型無法和標準東部方言區分,但在等價對立的方法下,可以區分。北古德布蘭谷方言一聲旋律的H位於主重音節的前一音節,即前綴(如果存在的話),其載調單位與標準東部方言一樣都是音節,而LH的對應也和標準東部方言一樣。烏普達爾方言一聲旋律的L位於主重音節的第二個音拍,而二聲旋律的L位於輕音節,其載調單位是音拍,而非音節。這兩地方言單音節 AP 的旋律和標準東部方言大致相同,都是LH,除了北古德布蘭谷方言有前綴之詞為HLH。此特色整理於表七。

表七、兩聲調趨近
方言載調單位一聲旋律二聲旋律一聲旋律
前綴雙音節 AP前綴雙音節 AP前綴單音節 AP
東部都會區 音節LHLH
北古德布蘭谷音節LHLH
奧普達爾  音拍LH
Note:
這些 AP 均是 IU 第一個 AP,因此前綴不會帶有 AP 邊界高調。如果在前綴中發現H,那麼這個H必是此前綴所屬語法詞之 AP 的聲調旋律的一部分。
Oppdal 方言二聲旋律中,雙音節 AP 之H對應重音節的兩個音拍。
(Kristoffersen 2006a)

北古德布蘭谷方言的錄音檔如 Dovre (10)。奧普達爾方言的錄音檔如 Oppdal (11),以及鄰近奧普達爾且位於西挪威北默勒 Nordmøre 地區山谷的 Gjøra (12)。

特隆罕姆方言的聲調旋律究竟較接近這兩地方言當中的哪一個呢?延伸閱讀文章(Allison 2007)尚有上表三地方言雙音節詞的聲調基頻走勢圖,謫自原著(Kristoffersen)未發表之手稿。北古德布蘭谷方言二聲旋律開頭降落的時間點很早,且二聲開頭的音高比一聲高。奧普達爾方言二聲旋律先平緩而後降落,且兩聲調開頭的音高一樣高。這兩地方言之兩聲調L的時間差,比東部都會方言還接近。而這三地方言的共通點是二聲之L比一聲還晚出現,二聲的L位於輕音節,而一聲的L位於重音節。

文獻中特隆罕姆的聲調基頻走勢圖,在兩聲調開頭音高差異方面,相當於北古德布蘭谷方言,但二聲的調形卻接近奧普達爾方言。以分析(Allison 2007)中特隆罕姆的基頻走勢圖來看,無論是兩聲調開頭音高差異方面,還是二聲的調形,都類似奧普達爾方言。在地理位置方面,奧普達爾較接近特隆罕姆,兩地都位於同一郡。在聲調方面,奧普達爾和特隆罕姆都有單音節 AP 之二聲旋律,即抑揚調。在方言詞彙方面,北古德布蘭谷方言保有古北歐語的雙音節詞彙,而且部分這些古老詞彙帶有所謂的等重音 Level Stress,即兩音節同樣顯著,但這兩音節都只有一個音拍。而奧普達爾方言和特隆罕姆方言都沒有這個特別之處。因此,特隆罕姆方言應較接近奧普達爾方言。在聲調旋律上,應該也是如此。其他中部方言的聲調形態接近特隆罕姆方言,應該也和奧普達爾方言差不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西挪威北默勒地區之方言屬於中部方言,在其他學者的分析中,兩聲調都是HLH,且區別都與其他位於中挪威的中部方言一樣,都是L出現的位置不同。北默勒方言的錄音檔除了圖四 (12),還有圖六之 (13) 的 Eid,這兩地距離相當遠,圖四 (12) 靠近奧普達爾,而圖六 (13) 靠近羅姆斯達地區 Romsdal。羅姆斯達方言較接近南默勒方言,屬於西部方言而非中部方言。在同份分析中,還提到東部方言有其他聲調形態,這個方言所在之處位於古德布蘭茲谷地北段西側分枝奧達谷地 OttadalenSkjåk。此地方言兩聲調都是LH,與奧普達爾方言兩聲調的差別僅在於開頭沒有明顯降落而已,其重音節的音高變化相當平緩。

本段所講的「兩聲調趨近」特色只出現在兩音節以上的 AP,所有東部與中部方言的單音節 AP 都是LH,而且中部方言的抑揚調是特例。最後,回到圖一。在圖一當中,北古德布蘭谷、奧普達爾與其他中挪威地區,都套上最深的顏色。其實,原著漏掉了北默勒地區。我以「L-2」表示這些地區的方言在傳統分類中屬低調方言,但在等價對立的分析中,其兩聲調旋律都是HLH,具有兩聲調趨近的特色。為什麼在 Aleksander With 和一些中部人的口音中聽不太到這個特色,而其他中部人卻有這個特色?這只能說生長環境的不同會造成區域內部口音的差異。


二、挪威南岸
§ 挪威地理小百科
3. 挪威南岸

圖五、挪威南岸

✓ Bing Map 與文字說明

挪威南岸受丹麥文化影響很深,從城鎮名即可見一斑。例如在 1024年由挪威國王 Harald III 建立的奧斯陸,因為建城之後常受祝融之災,所以在丹麥統治時期,1624年丹麥國王 Christian IV 重建奧斯陸,就把城市名改為 Christiania,之後到了十九世紀初,丹麥因戰敗將挪威割讓給瑞典,在瑞典統治之下,市名就改成了Kristiania,直到挪威獨立後才改回原名 OsloKristiansand 便是以城市的建立者丹麥國王 Christian IV 之名命名,命名為 Christianssand,意指“克理斯蒂安的海角沙地”,後來在瑞典統治時期改為 Kristianssand,直到瑞典統治後期才改為現在的名稱;Fredrikstad 是以當年城鎮建立者丹麥國王 Frederik II 之名命名,命名為 Frederiksstad,意指“腓得烈克的城鎮”,後來在瑞典統治時期改名為 Fredriksstad,直到瑞典統治後期才改為現在的名稱;位於 Vest Agder 最西邊的小鎮 Flekkefjord,也是以當年丹麥國王 Frederik II 之名命名,因為當年丹麥安娜公主在這個小鎮和蘇格蘭國王結婚;位於 RogalandEigersund kommune 的小城 Egersund,其實 EigersundEgersund 這兩個名稱有相同起源:古北歐語名稱為 Eikundarsund,意指“橡樹很多的海峽”,後來變成 Eigersund,之後又受丹麥語影響,把字首的雙母音變成單母音,於是就成了城名 Egersund

南岸東段城鎮的方言是標準東部方言,口語用詞接近瑞典語。而且R音是彈音,因此很多捲舌音會形成。另一方面,長母音後的L音和字尾的rd還會近一步形成捲舌彈音。這些東部方言特色,在南岸東段以外的南岸城鎮的方言都聽不到。南挪威和羅加蘭郡沿岸城鎮,多半是在丹麥統治時期開發,所以這一區的語言受到丹麥語影響最深,不僅R音是小舌音,而且有很多類似丹麥語的口語用詞和語法。一旦R音是小舌音,那麼那些東部方言特色的捲舌音就不會形成了。因此,雖然這一區的書面語主要是書面挪威語,但因為用詞和腔調實在很奇特,所以東部人往往不易聽懂南部和西南部的方言。

在聲調方面,南岸方言聲調形態的分布連續,但種類很多,例如東段至 Aust-Agder 屬2B方言區,東段的文化中心是 Oslo,而 Aust-Agder 的文化中心是 ArendalVest-Agder 海岸屬1B方言區,文化中心是 Kristiansand;羅加蘭郡的 Dalane 地區屬1B-2A中間形態,文化中心 Egersund;而羅加蘭郡其他三個傳統地區是2A方言區,文化中心是 Stavanger,唯獨羅加蘭郡西北邊的城鎮 Haugesund 與其鄰近地區屬該郡之2B方言區。

西南部的人口集中在 Jæren 地區,文化中心是 StavangerJæren 地區的方言都是雙峰方言,而且辨識度很高。其一聲屬2A或1B方言的形態,依分析方式不同而不同。即使一聲屬2A的形態,習慣上仍視此方言為高調方言。範例如圖六 (10) (11) (12) 等地方言的錄音檔。

南岸1B方言的錄音檔如圖 (6) 與 (7),此方言資料庫沒有南岸1A方言的錄音檔,而且維基百科所附的錄音檔均聽不到1A口音,因為在南部幾乎只剩老人有此口音,1A口音可比照卑爾根方言。南岸高調方言是被分析透徹的方言,其載調單位皆為音拍,各音調出現的位置整理於表八。

表八、南岸方言雙音節聲調形態
地理分界
與形態
方言一聲旋律二聲旋律
σσ
南段1A   Flekkefjord(年長者)
南段1B   Flekkefjord(年輕人)
Kristiansand
HL
西段1B-2A
Egersund
HL
西段2A   
Stavanger
HLHL
東段2B   
西段2B   
Oslo
Haugesund
LH
Note:
南岸2B方言的載調單位為音節,其餘均為音拍。
在此分析中,南岸1A方言的聲調形態與卑爾根方言相同。
(Jan K. Hognestad 2007)

高調方言的 IU 邊界調若是高調,那麼在此 IU 邊界高調前方的 AP 聲調旋律會改變,但二聲的詞彙調與顯著調不受影響。此改變整理於表九。

表九、IU 邊界高調對高調方言的影響
聲調形態一聲旋律:H%之前二聲旋律:H%之前
σσ
1A   LHLH
1B   
1B-2A
2A   
Note:
2A方言可由1B與1B-2A方言類推。
(Jan K. Hognestad 2009)

最後,我們來聽聽西南部名人的口音:
羅加蘭口音一:樂團 Kaizers Orchestra
(節目主持人出生於東部,因長期生活在卑爾根而養成該城口音)

Kaizers Orchestra 是北歐少數不以英語演唱,卻能紅到北歐以外的北歐樂團。不講金屬樂,北歐只有挪威的 Kaizers Orchestra、瑞典的 Kent、和冰島的 Sigur Rós 能成功打破語言界線。Kaizers Orchestra 來自 Bryne,主唱 Ottesen 醒目的 Jæren 方言口音是他們的一大特色,更淪為笑梗。Kaizers Orchestra 是目前挪威最受歡迎的樂團,被開玩笑也就不奇怪了。在一部受 Amanda-prisen 及北歐理事會電影奬提名的電影《Nord》當中,主角揶揄「只有丹麥人才會喜歡聽他們的音樂」。南岸方言太「丹麥」,西南部方言更是當中的翹楚。這支樂團是挪威現場表現最出色的樂團之一,現場比專輯動聽許多,以下列出我最喜歡的三首(均為樂迷宣傳影片)。
Kaizers Orchestra - Ompa Til Du Dør (live)
Kaizers Orchestra - Tokyo Ice til Clementine (live)
Kaizers Orchestra - Prosessen
羅加蘭口音二:演員 Pål Sverre Valheim Hagen
(下方《心靈暗湧》預告片中,女主角也有相同口音,而一位女配角是丹麥人)

Pål 是 Stavanger 人。很多人都看過他在電影 deUSYNLIGE《心靈暗湧》中的精湛演出。事實上,挪威演員都是戲劇背景出身的,只有實力派,沒有偶像派。deUSYNLIGE 是鬼才導演 Erik Poppe 的作品,是奧斯陸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第二部曲 Hawaii, Oslo 獲得 2004年 Amanda-prisen 最佳挪威影片奬。Pål 還在和 deUSYNLIGE 同一年(2008年)上映的二戰電影 Max Manus 中演出,Max Manus 獲得 2009年 Amanda-prisen 最佳挪威影片奬。
deUSYNLIGE
Max Manus

其實西南部2A口音很好認。整體上,此方言的二聲雖不像瑞典語東部方言那樣容易辨認,但其一聲開頭的起伏相當大,是此方言最具識別度的地方。一聲很明顯,因為焦點的一聲旋律上升至最高峰。二聲不太明顯,因為焦點二聲旋律最高處在第二個H,雙音節 AP 常常聽不到最後的降落,因為最後一個L常常受 IU 邊界高調影響而不見,而三音節以上的 AP 的最高處不會聽到明顯降落,因為音拍數目足夠容納音調,而其開頭的降落本來就不大,因為第一個H並非是焦點 AP 中音高最高處。最後,必須注意西南部2A方言和瑞典語東部方言不同的地方是,西南部2A方言不會出現瑞典語東部方言的「高原狀」串接形態,而且複合詞的聲調旋律也不會像瑞典語東部方言那樣受到次重音影響。

羅加蘭口音三:年輕歌手 Peder Losnegård
(聲調和東部都會區相同,但R音是小舌音,東阿格達郡的口音也是如此)

他的藝名是 LidoLido,13歲參加挪威歌唱大賽,2009年開始發行單曲,2011年以單曲《Different》迅速在挪威竄紅。他的家鄉靠近 Haugesund,並與該城屬同一區,所以他的口音和該城差不多。
LidoLido - Different
LidoLido feat. Timbuktu & Yosef (Madcon) - Turn Up The Life (live)

最後一個羅加蘭口音是 Egersund。在 NRK 新聞報導 中可以聽到該城口音。該城口音和西南部2A口音的差別在於,其一聲旋律的上升幅度較小,以及二聲在重音節內沒有明顯降落,二聲開頭比東部都會方言一聲開頭高一些。

為什麼沒有南部知名人士的影音資料呢?
由於南部1B方言的聲調和北部方言相當類似,主要差在音段特色,如南部的R音和北部方言不同等,以及後綴與一些用詞,所以其聲調可以參考北部方言。不過,本系列文章還是會提供克里斯蒂安桑名人的影音資料,請見〈Scandinavian Tonal Melodies:牛刀小試〉一文。影片會在該文以考題的方式呈現,答題完即可看解答,就能明白哪一題的影片有該城口音。
★ 回到目錄


三、挪威西岸至北岸
4. 挪威西岸至北岸

圖六、挪威西岸南段

✓ Bing Map 與文字說明

傳統上,西部方言分成西南和西北兩群,而卑爾根方言自成一格:
  • 西南方言群 Sørvestlandsk
  • 南挪威西岸沿海如 Flekkefjord、西挪威羅加蘭郡 Rogaland、霍達蘭郡 Hordaland、和內松恩 Indre Sogn 等地區的方言。在此群方言當中,除了霍達蘭北側地區和內松恩地區的R音是彈音,其餘地區的R音都是小舌音,當然還是有一些零星地區的R音是彈音,主要位於卑爾根四周。
  • 西北方言群 Nordvestlandsk
  • 包含南默勒 Sunnmøre、羅姆斯達 Romsdal、北峽 Nordfjord、南峽 Sunnfjord、與外松恩 Ytre Sogn 等地區的方言。此群方言的R音都是彈音。
  • 松恩 Sogn 地區分成內外兩部分,外松恩地區指從 GulenHøyanger,而內松恩為剩下之地區。其中,內松恩地區的 Jostedalen 的方言劃入北峽方言組,屬於西北方言群。
  • 前面已提過,圖六 (13) 位於北默勒,其方言屬中部方言群,而非西北方言群。
  • 西岸地區霍達蘭郡以北的方言,聲調類形可依二聲調形分成兩大類,一類為卑爾根調形,另一類為南默勒調形。而羅姆斯達北鄰北默勒,因此鄰近北默勒處會出現中部方言的聲調調形。

類型一聲旋律二聲旋律
σσ
卑爾根型
南默勒型HL

卑爾根方言的二聲,在後來的分析中,沒有詞彙調L,因此旋律對立不是詞彙調的有無,而是相同旋律HL的時間差異(Kristoffersen 2006b)。不只是卑爾根方言,卑爾根南邊 Sunnhordland 地區 Tysnes 與南岸 Flekkefjord(年長者)的方言聲調也是如此(Jan K. Hognestad)。卑爾根方言的錄音檔如圖六 (1),而卑爾根市區四周的方言,有些沒有聲調,例如圖六 (3) 之處。若要聽類似圖六 (2) Tysnes 方言的1A聲調,可翻出圖六 (4) 的錄音檔。

卑爾根口音:
女歌手 Sissel Kyrkjebø
-男歌手 Sondre Lerche
-男歌手 Lars Vaular

西絲兒的名氣太響亮,電影《鐵達尼號》的空靈旋律就是她的歌聲!
Sissel Kyrkjebø - Velkommen Hjem (live)
Sissel Kyrkjebø og Odd Nordstoga - Upp Gläd Er Alla (live)
Sondre Lerche 是富有才氣的創作歌手,將 Jazz 風格融入 Indie Pop 的清快曲風。
2012年與同鄉饒舌歌手 Lars Vaular 合作推出單曲《Øynene Lukket》,曲風非常奇特。
Sondre Lerche - Private Caller
Sondre Lerche - Domino
Lars Vaular & Sondre Lerche - Øynene Lukket

找圖六 (1) 卑爾根的錄音檔,辨別這些二聲 AP 的差異:
➀ 四音節六音拍/長母音 ²(nora|vinn å)
➁ 三音節四音拍/短母音 ²(stærkeste)
➂ 五音節六音拍/長母音 ²(gåene me en)
發現 ➀ 和 ➂ 的重音節音高變化和雙音節 AP 的重音節一樣,皆明顯上升。而 ➁ 則沒有上升,而且第二音節的音高比重音節高,這是因為音高走勢在子音組rk之處中斷了(r受k影響而無聲化),原本音高最高處就因此聽不到。若視卑爾根方言的載調單位是以音節為主,而以音拍為輔,那麼在上述三者中,載調單位都是音節,那麼H都對應到第二音節。可是 ➀ 和 ➂ 的第二音節音高已在下滑,因此以音節作為載調單位是否真的合適?或許音節數從二變成三以上時,高峰處已從重音節尾後移到第二音節開頭,但耳朵是聽不出這樣細微差異的。高調方言的二聲調形幾乎都有高峰處隨著音節數變多而後移的現象。無論怎麼分析,親耳聽到的二聲音高變化,二音節和三音節以上 AP 的重音節都沒有什麼差別。

南默勒 Sunnmøre 是西挪威松恩峽灣 Sognefjorden 以北人口最多的地區,文化中心是奧勒松 Ålesund。南默勒方言的二聲有詞彙調L,而且詞彙調的載調單位是音節,而顯著調與邊界調的載調單位是音拍(Abrahamsen 2003)。範例如圖六 (6) 至 (12) 等地方言的錄音檔。

南默勒口音:年輕歌手 Bjørn Johan Muri

他來自奧勒松,選秀節目出身,2010年參加挪威歌唱大賽,參賽曲《Yes Man》打開知名度。
Bjørn Johan Muri - Yes Man (live)

根據錄音檔和名人的影音資料,卑爾根方言和南默勒方言的二聲調形聽起來有一些小差異。多數時候,卑爾根方言的二聲上揚幅度小而且開頭相當平順,而南默勒的方言二聲上揚幅度較大而且開頭較不平順,聽起來類似南岸1B方言的二聲。從基頻走勢圖來看,卑爾根方言二聲調形並未在母音前端下凹,但南默勒方言二聲調形在母音前端明顯下凹。因此卑爾根方言被視為缺少詞彙調L,而南默勒方言則有詞彙調L。對於三音節以上的二聲 AP 而言,南默勒方言的高峰處落在第二音節。打開位於圖六 (10) 之處的錄音檔,該地緊鄰奧勒松。聽聽這些二聲 AP 的差異:
➀ 四音節六音拍/長母音 ²(nora|vinn å)
➁ 三音節四音拍/短母音 ²(stærkæste)
➂ 四音節五音拍/長母音 ²(gåæne me n)
在 ➀ 當中,高峰處落在第二音節尾端,而於第三音節陡降,與卑爾根方言相差甚遠
在 ➁ 當中,音高同樣在rk處中斷,所以聽起來和卑爾根方言差不多
在 ➂ 當中,開頭可以聽到十分明顯的下凹,而音高在重音節上升,高峰處落於第二音節,音高在第三音節才開始聽到下降的走勢。這同樣與卑爾根方言相差甚遠。
正因為這樣的特色,所以南默勒方言的分析方式較為特別,如下所示:
'σσ'σσσ'σσσσ
μμμμμμμμμμμμ
一聲 AP
二聲 APHL
Note:
詞彙調L之載調單位為音節
顯著調H與邊界調L之載調單位為音拍
(Abrahamsen 2003)

南默勒地區較南邊的方言,複合詞的主重音會出現在構成該複合詞的第二部分的後一詞,因此複合詞會被 AP 邊界分開。複合詞如:
➀ herre¹pelsˌhuve [ herre +[ pels + huve ] ]
➁ ˌherreˌpels¹huve [ [ herre + pels ] + huve ]
(Abrahamsen 2003)
錄音檔如:
圖六 (8) ˌnåra¹vindi [ nåra + vindi ] 此地方言即 Abrahamsen 分析的方言
圖六 (9) ˌnora¹vinde [ nora + vinde ]
這個複合詞是第一句的第一詞,第一個 AP 為 ¹(vindi å)/¹(vinde å)
南默勒地區較北邊的方言,例如奧勒松與其鄰近地區,如圖六 (10) 之處的方言,並無此特色。

南默勒的二聲調形,在南默勒以南的方言也可聽到,如圖六 (5) (6) (7)。西南方言群的錄音檔只有圖六 (5) Voss 有此調形。而西北方言群只有在南默勒以南地區才有。羅姆斯達南鄰南默勒,北鄰北默勒,圖六 (11) Molde 之二聲類似卑爾根,而圖六 (12) Fræna 則出現中部方言的調形。可見,羅姆斯達地區包含有多種聲調調形,有類似卑爾根的,有類似南默勒的,也有類似中部的。
羅姆斯達莫爾德口音:女歌手 Ane Brun

她來自莫爾德,創作型女歌手,在瑞典發展歌唱事業。
Ane Brun - To Let Myself Go (live)
Ane Brun - Do You Remember
Madrugada feat. Ane Brun - Lift Me

圖七、挪威西岸北段

✓ Bing Map 與文字說明

傳統上,北部方言分成三群,前兩群屬諾德蘭郡 Nordland,第三群屬特倫姆斯郡 Troms 和芬馬克郡 Finnmark:第一群是海爾格蘭方言 ,為扣除 Bindal 南端地區的海爾格蘭 Helgeland 地區之方言,而 Bindal 南端地區方言屬於中部方言。第二群是諾德蘭方言,為 SaltenLofotenVesterålen、與 Ofoten 等地區之方言。而南海爾格蘭地區的 Brønnøy 方言、以及位於特倫姆斯郡北端至芬馬克郡的北部方言沒有聲調,其餘北部方言皆屬1B方言,包含北部最大城 Tromsø。北部1B方言的範例如 Nordland (15) 至 (20) 與 Troms (22) 至 (24),而無聲調方言的範例如 Brønnøy (14) 與 Sør-Varanger (25)。

北挪威諾德蘭郡與特倫姆斯郡的文化中心分別是布德 Bodø 和特倫姆瑟 Tromsø,都位於北極圈以內。北部1B方言的旋律類似南部1B方言。而 Ofoten 地區的 Narvik 方言具有連結現象 connectivity,即連結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節律主位 metrical head,亦即複合詞的次重音影響二聲調形,使高調維持,直至最後一個次重音才引發降落:選擇音節為載調單位,詞彙調對應第一個音節,顯著調H從第二個音節對應到帶有次重音的最後一個音節,而邊界調L對應剩餘音節(Kristoffersen 2004)。事實上,北部1B方言應該和南部1B方言一樣,載調單位應選擇音拍。除了 Ofoten 地區的 Narvik 方言,Lofoten 地區的 Vestvågøy 方言(Abrahamsen 2003),以及 Salten 地區的 Bodø 方言(Bye 2004),都有連結現象。由此可見,連結現象應該是諾德蘭方言的特色。另外,Tromsø 方言並無此特色。

特倫姆瑟口音:
男歌手 Espen Lind
電音雙人組 Röyksopp

特倫姆瑟是挪威最北的城市,也是挪威的音樂之都,音樂人才輩出。挪威流行樂天王 Espen Lind 替美國流行樂壇創作了許多暢銷金曲(請見上面訪談節目)。雙人組 Röyksopp 是挪威當代最享負盛名的電子音樂團體,風格獨一無二,許多單曲已成經典。
Espen Lind feat. Sissel - Where The Lost Ones Go
Espen Lind - Scared of Heights (live)
Röyksopp - What Else Is There
Röyksopp - Remind Me
諾德蘭方言蘇特蘭口音:男歌手 Sivert Høyem

Sivert Høyem 的家鄉在北挪威的蘇特蘭郡 Sortland,屬 Vesterålen 地區。Sivert 是挪威最受歡迎的搖滾樂團 Madrugada 的主唱,樂團因一位團員過世而在 2008年解散,不過 Sivert 仍持續創作。挪威是援外金額佔國內生產毛額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Sivert 的單曲 Prisoner of the Road 便是為了幫助戰亂地區的人民,單曲所有收入全捐給挪威難民委員會來援外。Sivert 還在 2010年諾貝爾和平奬音樂會上演唱這首歌。
Sivert Høyem - Moon Landing
Sivert Høyem - Prisoner of the Road
諾德蘭方言布德口音:雙人組 Sirkus Eliassen

這對兄弟檔在2011年夏天以充滿濃厚布德口音的一曲《Hjem Til Dæ》在挪威竄紅
Sirkus Eliassen - Hjem Til Dæ
在 Eliassen 兄弟兩人的布德口音,以及 Sivert 的蘇特蘭口音中,兩聲調都是先升後降,二聲在母音開頭會凹下而讓高峰延後至輕音節,聽者得以辨別兩聲調。其中,不難聽出 Eliassen 兄弟兩人的布德口音很有識別度,音調起伏相當大,一聲尤其明顯,這正是 Salten 方言的特色。而在 Espen 以及 Röyksopp 他們的特倫姆瑟口音中,一聲則是非常平緩,二聲的起伏也不大。

閱讀:〈Tonelag i norsk〉
文中第三張圖是諾德蘭 Bodø 方言之一聲調形,詞彙為雙音節,且重音音節主音是短母音,音高在開頭即上升,於長子音前端(即在重音節內)達到高峰。第四張圖是同一方言之二聲調形,其詞彙與前一張圖之詞為最小對立體,基頻走勢於短母音處凹下,於長子音尾端(即輕音節開頭)達到高峰。

翻開錄音檔,比較南岸 1B 方言、諾德蘭方言、海爾格蘭方言、與特倫姆斯方言的兩聲調差異,可以聽出前三者非常相似,而特倫姆斯方言較為不同,其二聲起伏小,一聲近乎平坦。細聽錄音檔中第一詞「北風」的音高變化,可發現前三類方言音高之高峰處明顯落在第二音節尾,聽起來和南默勒方言一樣,而特倫姆斯方言聽起來則和卑爾根方言一樣,音高在第二音節已經降落。
★ 回到目錄


5、瑞典語方言
本質上,挪威語和瑞典語在聲調及語調上沒有明顯的差異。因為學者的觀點不同,所以挪威語和瑞典語才會分別有兩套不同的語調描述系統。近十年來,也有學者採有無對立假設來分析瑞典語的聲調。與 Gårding-Lindblad Typology 相對應,瑞典語聲調旋律之解析如下表所示:
類型詞彙調顯著調邊界調
1A
1B
2ALH
2B
(Riad 2006)

在這個觀點下,瑞典語和挪威語是一併分析的,詞彙調連同顯著調的載調單位是音步,而邊界調則是對應到焦點範域的末端。事實上,這樣的分析過於簡略,很多細節並未詳細探討。因此,在本節中,以此觀點為輔,而以前幾節的內容為主,結合挪瑞兩語不同的觀點來看瑞典語各方言的特色。

表十、瑞典語各方言聲調形態之地理分布
形態地理區域代表城區
城區 Tätort所在之郡 Län
1ASödra GötalandMalmö
Lund
Helsingborg
Kristianstad
馬爾摩
隆德
赫爾辛堡
克里斯蒂安斯塔德
Skåne
Karlskrona卡爾斯克魯納Blekinge
Halmstad哈爾姆斯塔德Halland
Jönköping tätortJönköping延雪平Jönköping
1BBergslagenBorlänge
Falun
博倫厄
法倫
Dalarna
GotlandVisby維斯比Gotland
1B-2AÖstra NorrlandUmeå
Gävle
Sundsvall
Luleå
于默奧
耶夫勒
松茲瓦爾
呂勒奧
Västerbotten
Gävleborg
Västernorrland
Norrbotten
UpplandUppsala
Norrtälje
烏普薩拉
北泰利耶
Uppsala
Stockholm
2AStockholm tätort
/Södra Mälardalen
Stockholm
Södertälje
Eskilstuna
斯德哥爾摩
南泰利耶
埃斯通納
Stockholm

Södermanland
Västra MälardalenVästerås
Örebro
韋斯特拉斯
厄勒布魯
Västmanland
Örebro
2A?Jämtland, HärjedalenÖstersund厄斯特松德Jämtland
2ABSmåland, ÖlandVäxjö
Kalmar
韋克舍
卡爾馬
Kronoberg
Kalmar
2BVästra GötalandGöteborg
Borås
Trollhättan
哥德堡
布羅斯
特羅爾海坦
Västra Götaland
ÖstergötlandLinköping
Norrköping
林雪平
北雪平
Östergötland
VärmlandKarlstad卡爾斯塔德Värmland

瑞典有三大傳統地區 Land,即北中南三段。中段是斯韋阿蘭地區 Svealand,是瑞典文化核心地,首都即位於此地東側。南段是約塔蘭地區 Götaland,人口比斯韋阿蘭多一些,西側靠近挪威東部都會區,包含第二大城哥德堡,而南側與丹麥相鄰,包含第三大城馬爾摩。北段是諾爾蘭地區 Norrland,是瑞典人口密度最低之處。而在這三大地區之內,有較小層級的傳統分區,即舊行政區「省」 Landskap。新行政區「郡」 Län,乃是合併省或是重新劃分而來的。傳統分區的地理位置,請參考《維基百科》

斯韋阿蘭地區的聲調形態種類就和挪威南岸地區一樣多。斯德哥爾摩以西與以南為 2A 方言區,但西南邊的 Värmlands län 屬 2B 方言區;斯德哥爾摩城區之外的奧普蘭地區 Uppland 屬 1B-2A 中間形態;三郡交界的 Bergslagen 文化區屬 1B 方言區,即前面幾節所謂的「中部方言區」,此區包含達拉納郡 Dalarnas län 最大都會區「法倫-博倫厄」;達拉納郡內陸地區之 MoraOrsa 屬 1A 方言區,最內陸的 Älvdalen 則屬 2A 形態,這內陸三地方言,和挪威語北古德布蘭谷方言一樣,保留古北歐語的等重音;而達拉納郡其他地區皆是 1B 方言區。

諾爾蘭地區大致上有兩個人口集中處,一處在東側沿海地區,另一處在西南側內陸地區,緊鄰中挪威。沿海地區方言的聲調形態與烏普薩拉城區相近,而西南側內陸地區方言的聲調形態較為特殊,在原本 Gårding-Lindblad Typology 的方言地圖中標為 2A 方言區,但其邊界低調常常聽不到,很可能是受到挪威中部方言的影響。

約塔蘭地區可將南瑞典 SkåneBlekinge 兩郡,以及 Halland 郡南半部獨立出來,此地區屬 1A 方言區。在此 1A 方言區之北,除了延雪平城區屬 1A 方言區,以及外海 Gotland 屬 1B 方言區,其餘地區皆是雙峰方言區。靠近挪威的西部地區,以及延雪平城區之北,屬於 2B 方言區。而在南部地區之北,延雪平城區之南,則是 2A-2B 過渡地帶。

現在,來檢視最基本的四大方言類型。
以歌唱節目名稱 Allsång på Skansen 之發音為例:
第一詞是複合詞,包兩個單音節之單純詞,指「歡唱會」,首音節帶第二重音。
由於前後兩個重音節之間沒有其他音節,所以不會出現複合詞的方言特色。
第二詞不帶重音,是地方介詞。
第三詞是戶外博物館「史堪森」的名稱,單純詞,首音節帶第一重音。

若第一詞是焦點,那麼前後兩個主重音節之間的兩個音節會出現串接形態:
  • 〔東部方言〕
    第一音節從高處落下,並於第二音節拉升到更高處,第三音節音高維持,而在第四音節落下,第五音節沒變化。
  • 〔西部方言〕
    第一音節從高處落下,並於第二音節開始漸升,直到第三音節尾端達到高峰,而在第四音節落下,第五音節沒變化。
  • 〔南部方言〕
    第一音節即上升至最高峰,並於第二音節落下,第三音節沒變化,而在第四音又從高處落下,但此高處音高較低,且落幅較小,第五音節沒變化。
  • 〔中部方言〕
    第一音節開頭下凹,讓高峰延後至第二音節開端,達高峰後漸降,直到第三音節尾落底,而第四音之音高較高,但比前一高峰低,而且相當平緩,幾乎聽不到上升,第五音節沒變化。

若第三詞是焦點,那麼不會出現串接形態,因為最高處位於第三詞:
  • 〔東部方言〕
    第一音節從高處落下,第二與第三音節沒變化,而在第四音節升至最高峰,並於第五音節落底。
  • 〔西部方言〕
    第一音節從高處落下,在落下的過程中,前半段緩,而後半段陡,第二與第三音節沒變化,而在第四音節下沉至最低處,並於第五音節升至最高峰。
  • 〔南部方言〕
    第一音節即上升,但升幅非常小,第二音節落下,降幅也非常小,第三音節沒變化,而在第四音從最高處落下,降幅非常大,第五音節沒變化。
  • 〔中部方言〕
    第一音節開頭下凹,讓高峰延後至第二音節開端,但升幅小,升至高峰後即落下,第三音節沒變化,而在第四音節上升,但升幅依然不大,最後於第五音節落下。

一般來說,這個歌唱節目名稱的焦點多半在「史堪森」,而非「歡唱會」,所以通常不會出現串接形態。若焦點在「史堪森」,那麼在瑞典語語調分析中,西部方言上述第三音節之音調不會變化,但實際上還是會聽到這音節的音高比前一音節還高。合理的解釋是西部方言的「漸升」串接形態還是會出現,只是不明顯而已。另一個解釋是西部方言可以用挪威語特隆罕姆模型來分析,第三音節正是第一個 AP 之邊界高調所對應之處。挪威語東部方言和瑞典語西部方言很接近,挪威語東部方言也會出現瑞典語西部方言的漸升串接形態,這兩地方言的差異在於挪威語東部方言焦點的升幅是瑞典語西部方言的兩倍,這也是為什麼瑞典人總是認為挪威語東部方言很可愛的原因。

哥德堡口音:歌手 Håkan Hellström

東約塔蘭口音:
〔林雪平〕歌手 Frida Modén Treichl
〔北雪平〕2012年 Allsång på Skansen 網路幕後節目主持人 Robert Rydberg

Håkan Hellström - Jag Vet Vilken Dy Hon Varit I
雪平 köping 一詞即市集之意。瑞典帶有雪平一詞的城鎮共有九處,其中三處位於斯韋阿蘭東部,即雪平 KöpingEnköping、與 Nykköping;兩處位於西約塔蘭地區,即 Lidköping、與 Falköping;三處位於東約塔蘭地區,即林雪平 Linköping、北雪平 Norrköping、與南雪平 Söderköping;一處位於斯莫蘭地區,即延雪平 Jönköping。林雪平人口最多,其次是延雪平,第三是北雪平。林雪平是東約塔蘭郡的首府,位處於該郡中央,也是瑞典著名大學城。位於海岸地區的北雪平,雖然人口略少於林雪平,卻是該郡的音樂重鎮。

既然挪瑞兩語的聲調及語調特性幾乎一樣,為什麼沒有瑞典學者以特隆罕姆模型來分析瑞典語呢?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瑞典語可以套用特隆罕姆模型,那麼聲調旋律的範域就不是詞,而是重音詞組。但是,在此模型下,瑞典語東部方言會較難分析,因為焦點和非焦點的情況並不一樣:焦點單純詞後方會出現中部方言的複合詞當中的高原調形,也就是挪威語諾德蘭方言複合詞的連結現象;而非焦點單純詞所構成的重音詞組尾端會出現邊界高調,如同西部方言。

瑞典語東部方言中,埃斯通納方言的複合詞的調形和斯德哥爾摩不太一樣,差別在於最後一個構成複合詞的單純詞的調形:斯德哥爾摩方言的調形和一聲相同,而埃斯通納方言的調形則是南部方言的二聲,開頭即落下。此特性整理於下表。除了複合詞,埃斯通納方言的聲調和典型的東部方言沒什麼不同,而且此方言的R音和斯德哥爾摩方言一樣都是以齒槽近音為主,唯獨字首之R音為不咬合的捲舌摩擦音,只有在強調時,R音才會發齒槽顫音。埃斯通納與斯德哥爾摩的R音特色和法羅語的R音非常相似,時而發齒槽近音,時而發齒槽顫音。
載調單位:音節
方言首單純詞末單純詞
σσˌσσσ
斯德哥爾摩
埃斯通納 
(Kristoffersen 2004)

埃斯通納口音:樂團 Kent 主唱 Joakim Berg

他的小名叫“Jocke”!他是瑞典最紅的搖滾樂團 Kent 的主唱,雖然都以瑞典語演唱,但在全球各地都有非常多的歌迷,台灣的 Kent 歌迷就相當多。挪威是瑞典以外 Kent 歌迷最多的國家。Utan Dina Andetag 已經成為瑞典國民情歌,公主結婚典禮音樂會的曲目就有這首!
NRK 在 2005年採訪 Kent 的節目
Kent - Dom Andra
Kent - Max 500
Kent - Palace & Main
Kent - Den Döda Vinkeln
Kent - Columbus

斯德哥爾摩城區包含奧普蘭南端,離開斯德哥爾摩城區往北走,不久就會來到大學城烏普薩拉市。昔日的奧普蘭地區,在今日,部分地區屬斯德哥爾摩郡,部分地區屬烏普薩拉郡。而烏普薩拉市位於烏普薩拉郡南端,最靠近斯德哥爾摩市。奧普蘭西端是 Bergslagen 文化區,屬 1B 方言區,而其他地區屬於 1B-2A 過渡形態,愈靠近 Bergslagen,聲調就愈接近典型的 1B 方言,而最靠近斯德哥爾摩市的烏普薩拉市,其聲調形態較接近 2A 方言,但仍不是雙峰方言。烏普薩拉市以及奧普蘭東側靠海地帶以北,與整個北部沿海地區的聲調形態都很接近。此地方言聲調的調形像極了挪威語 Egersund 方言。其二聲相當於拿掉東部方言的第一個H,因此開頭的音高取決於前一詞組的邊界調,二聲開頭的降落自然不像東部方言那樣明顯。其一聲與中部方言相同,而串接形態與中部方言相同,都是呈「下坡狀」,但其複合詞不像中部方言呈「高原狀」,即沒有連結現象,而是和東部方言一樣呈「低平狀」。然而,烏普薩拉市因為是最靠近斯德哥爾摩的大學城,所以也會出現 2A 方言口音。

烏普薩拉口音:歌手 Veronica Maggio
北部沿海口音(于默奧):歌手 Lisa Miskovsky

Veronica Maggio - 17 År
Veronica Maggio - Måndagsbarn
Lisa Miskovsky - Why Start A Fire (live)
烏普薩拉市和于默奧市都是瑞典著名大學城,前者位於東部地區,而後者則位於北部沿岸地區。比較 Veronica 和 Lisa 兩人的口音,會發現兩人二聲開頭的音高有所差異,Veronica 比 Lisa 還高,而且兩人在一聲的升幅也有所差異,Veronica 比 Lisa 還大。這很顯然是因為烏普薩拉市受到斯德哥爾摩口音的影響,所以會較接近 2A,但仍舊不是 2A 調形,因為二聲開頭沒有明顯降落。而在她們兩人的口音中,都沒有出現東部方言的串接形態。

瑞典語有一個挪威語沒有的特色,那就是邊界高調後方的一聲單音節詞組的音高會陡降。瑞典語各地口音幾乎都有這個特色,很可能也是受到斯德哥爾摩口音的影響。

斯韋阿蘭和諾爾蘭地區有 1B-2A 中間形態,約塔蘭地區也有中間形態,是 2A-2B 中間形態,稱為 2AB 型,一聲聽起來與 2A 差不多,二聲聽起來像是在 2B 二聲尾端加上一個低調,而其串接形態和 2A 一樣。原則上,愈往東,或愈往南,2AB 方言愈普遍。斯莫蘭地區 Småland 主要是 2AB 型,東約塔蘭地區也有此型分布,而在西約塔蘭地區和哥德堡幾乎沒有。另外,在諾爾蘭地區與中挪威相鄰的耶姆特蘭郡,也有特別的混合型聲調形態。有些方言的一聲是 2A 形態,但二聲卻是 2B 形態,很可能是受到挪威語中部方言影響。而 Öland 地區也有相似的混合型聲調形態(Bye 2004)。

斯莫蘭地區有三座較大的城市:延雪平 Jönköping、韋克舍 Växjö、與卡爾馬 Kalmar,分屬於不同的郡。在卡爾馬以南地區,和南部一樣,R音都是小舌音。而延雪平城區屬 1A 方言區,北鄰 2B 方言區,南鄰 2AB 方言區。耶姆特蘭郡是舊省 JämtlandHärjedalen 合併而來的,最大城厄斯特松德 Östersund 位於湖泊 Frösön 東畔。
斯莫蘭口音(韋克舍 2AB):樂團 The Ark 主唱 Ola Salo
耶姆特蘭口音(厄斯特松德 2A):歌手 Annika Norlin ( Säkert! / Hello Saferide )

The Ark - It Takes A Fool To Remain Sane
Säkert! - Vi Kommer Att Dö Samtidigt

中部方言 1B 聲調形態是瑞典語最少見的聲調形態。口音中聲調調形屬此類的人口集中在達拉納兩座相鄰的城市法倫 Falun 與博倫厄 Borlänge,這兩座城市形成一個都會區。另外,在約塔蘭地區外海的哥特蘭 Gotland 也是 1B 方言。瑞典語 1B 方言的複合詞如同挪威語諾德蘭方言一樣具有連結現象,在瑞典語語調分析中描述為「高原狀」之調形。

達拉納口音:樂團 Mando Diao

Mando Diao 是支來自博倫厄的另類搖滾樂團,以獨特嗓音和復古唱腔打開全球知名度。
Mando Diao - Mr. Moon
Mando Diao - Dance With Somebody
Mando Diao - Gloria

南部 1A 方言區是最邊陲的方言區。南部以外地區,1A 方言主要散布在斯莫蘭地區,例如延雪平城區,以及孤立在達拉納內部。南部 1A 方言區和延雪平城區之方言除了聲調相同以外,R音都是小舌近音。因為南部口音和絕大多數瑞典地區不同,所以部分人對南部口音帶有一點偏見,認為此地方言比較像丹麥語,這大概是不習慣所致。事實上,根據調查,南部人對丹麥語的理解能力就和東部人一樣低,遠不如挪威人。但是,馬爾摩都會區早已和哥本哈根成為一個跨國的都會區了。北歐最大的醫藥聚落就位於這個跨國大都會區。馬爾摩都會區以馬爾摩為核心都市,都會區中的第二大都市是大學城隆德,位於馬爾摩東北方15公里外,而此都會區最南端的城鎮是特瑞堡。馬爾摩和隆德是北歐移民和旅居者所佔該地總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是北歐最具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而隆德又以眾多留學生為一大特色。

南部 1A 方言的聲調形態聽起來就和挪威語卑爾根方言相當,應該是沒有詞彙調L的。在瑞典語語調分析當中,此地方言的二聲開頭並未像 1B 方言一樣從最底端上升,因此可以合理推斷此地方言如同挪威語卑爾根方言一樣沒有詞彙調L。

南部 1A 口音:
歌手 Per Gessle 和 Marie Fredriksson
脫口秀主持人 Robin Paulsson 與歌手 Eric Saade

Per 的家鄉在 Halmstad,Marie 的家鄉在 Össjö。Halmstad 和 Össjö 分屬 Halland 郡和 Skåne 郡。Robin 來自馬爾摩都會區的衛星城鎮 Åkarp,歌手 Eric Saade 來自赫爾辛堡。

由於南部方言區相當邊陲,北鄰雙峰方言區,因此南部方言的聲調容易受到雙峰方言影響而出現適應性的變異。最常見的就是適應東部方言,一聲開頭變成上升,而二聲開頭變成下降,但仍保持單峰方言形態與原本「漸降」的串接形態。愈靠近斯莫蘭地區,適應東部方言的變異型所佔的比例就愈高,例如此種變異在 Kristianstad 高達四成。而愈靠近西北邊,則愈受到 2B 方言區的影響,而適應 2B 方言,一聲開頭變成下沉,而二聲開頭變成降落,此種變異在 Halland 郡南半部高達五成。另外,在靠近西北邊的地區,有些則是兩聲調的音高變化都變得非常平緩。在馬爾摩市,典型的 1A 形態約佔六成,而適應東部方言之變異約佔四分之一。此段內容乃根據參考文章(Bruce 2009),但該篇文章僅說明位居詞組首位、帶有邊界高調、且帶有第一焦點重音之詞的音高變化出現適應性變異,而觀察其所附的音高走勢圖,的確可以看出兩聲調均出現適應性變異。


6、起源與演進
一、北歐聲調起源假說
挪瑞兩語的聲調起源不是那麼清楚,但目前最受推崇的假說是古北歐語假說 Old Norse Hypothesis。根據此假說,古北歐語 Old Norse 的聲調對立約在西元 1050–1350年期間產生。最初,古北歐語有兩種旋律,用來區分單音節和多音節,所以這兩種旋律可從音節數目來預測,因此不具有辨義功能,故沒有聲調對立,純屬音高重音。之後,到了中世紀後期,一些具有阻礙音+響音的單音節字彙如 akr 和 vápn 等,在阻礙音與響音之間加入了母音,因此形成雙音節。但是,這些雙音節字彙的旋律並未隨著音節增加而改變,所以雙音節字彙出現兩種旋律,聲調對立因而形成。接著,因為把定冠詞當成後綴而接上名詞,又不改變原來的聲調,於是有大量的一聲多音節字彙出現。複數後綴的使用,又把一聲字彙變成二聲。而加入前綴的字彙或是加入後綴時發生母音變音的字彙通通是一聲。因此,挪瑞兩語的聲調,和字源與語法有關。

閱讀:〈Tonelag i norsk〉
挪威語中部 NordmøreTrøndelag 等地區,以及北部 SaltenLofoten、與 Vesterålen 南部等地區方言的聲調發展有所不同,單音節字彙加入後綴之後,又把後綴的主音省略掉,聲調卻是二聲。這種單音節字彙出現二聲的情形稱為抑揚調 cirkumfleks。以中部方言為例,單數不定形式的名詞 mann 是一聲,而單數定形式 mannen 是抑揚調;單數不定形式的名詞 lån 是一聲,而其動詞的不定形式 låne 是抑揚調。
★ 回到目錄


二、北歐聲調演進
從圖一來看各方言區的分布,可約略看出各種方言聲調演進的先後順續。判斷方式為:假如a區被孤立在b區當中,則a比b老;假如b區在c區的邊陲地帶,則b比c老;假如d區的範圍比c區還連續,則c比d老。很明顯地,1A、1B、2A、2B分別就是a、b、c、d。
(Bye 2010)

推理過程如下:
  1. 1B方言區有孤立的1A方言區,所以1A比1B老。
  2. 延雪平方言屬1A,孤立在雙峰方言區,所以1A比雙峰方言老。
  3. 南瑞典的1A區位於邊陲地帶。
  4. 西挪威的1A區位於東挪威和中挪威2B區的邊陲地帶。
  5. 挪威南部只剩老人帶有1A口音。
  6. 由1至5可知:1A→(1B、2A、2B)
  7. 瑞典中部1B區位於中部2A區的邊陲地帶,所以1B比2A老。
  8. 哥特蘭方言屬1B,位於2A-2B過渡地區的邊陲地帶,所以1B比雙峰方言老。
  9. 挪威北部與南部1B區位於東部與中部2B區的邊陲地帶,所以1B比2B老。
  10. 由6至8可知:1B→(2A、2B)
  11. 挪威東部與瑞典西部的2B區比瑞典東部的2A區還連續且範圍廣大,所以2A比2B老。
因此,這四種方言聲調形態形成的先後順續為:1A→1B→2A→2B。

另外,觀察圖三中1A到2B的調形特徵,發現音高的高峰處從1A後移置1B,再後移至2A,最後後移至2B。這個觀察的結果和圖一的推論結果一致,因此這四種方言之間應該存在某種關係,即較晚的聲調形態應是由較早的聲調形態演變而來。學者認為卑爾根方言的聲調形態是最古老的,也就是說詞彙調L是後來才演變出來的。我們從卑爾根的歷史獨特性的角度來看,應該能接受這種說法。各方言的聲調特色是逐步演變而來,以二聲為例:
  • 1A:旋律為HL,H較晚出現,如 Bergen
  • 1B:H後移,詞彙調L加入,如 Kristiansand、Bodø
  • 2A:H後移,L前加入H,如 Stavanger
  • 2B:邊界L去掉,第二個H移到邊界,如 Oslo、Trondheim

有趣的是,挪威南岸和瑞典中北部的方言聲調形態分布極為相似,2A、1A、1B彼此相鄰:
/﹉﹉﹉﹉﹉﹉\  挪威:Stavanger、Flekkefjord、Kristiansand
2A-1A-1B
\﹍﹍﹍﹍﹍﹍/  瑞典:Älvdalen、Mora、Bergslagen

Egersund 和 Uppsala 與周圍方言區的分布也很像,均是兩區之間出現過渡區:
西北 → 東南:Stavanger-Egersund-Kristiansand
東南 → 西北:Stockholm-Uppsala-Bergslagen

觀察圖二,一聲H的後移情況也和圖三的觀察結果一致:1A→1B→2A→2B
  • 1A:旋律為HL,H較早出現,如 Bergen
  • 1B:H後移,如 Kristiansand、Bodø
  • 2A:H後移,前方加入L,如 Stavanger
  • 2B:邊界L去掉,H移到邊界,如 Oslo
★ 回到目錄


§ References
    【挪瑞兩語總論】
  • Allison Wetterlin. 2007. The Lexical Specification of Norwegian Tonal Word Accents. Available at http://kops.ub.uni-konstanz.de/handle/urn:nbn:de:bsz:352-opus-73846
  • Patrik Bye. 2010. Mapping Innovations in North Germanic with GIS. Available at https://www.journals.uio.no/index.php/osla/article/view/112
  • Patrik Bye. 2004. Evolutionary typology and Scandinavian pitch accent*. Available at http://www.hum.uit.no/a/bye/papers/pitch-accent-kluw.pdf
  • Kristoffersen, Gjert. 2004. The development of tonal dialects in the Scandinavian languages. ESF workshop on Typology of Tone and Intonation. Available at http://nora.hd.uib.no/NTT/Cascais/0404ManusCascaisRevised-filer/frame.htm
  • 【挪威語總論】
  • Moen, Inger., Kristoffersen, Gjert. 2006. Norwegian Prosody. In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Nordic and Baltic Prosody. Copenhagen.
  • Kristoffersen, Gjert. 2006b. Is 1 always less than 2 in Norwegian tonal accents? In Germanic Tone Accents. Michiel de Vaan (ed.). 63-71.
  • Kristoffersen, Gjert. 2000. The Phonology of Norwegi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挪威語方言各論】
  • Abrahamsen, J E. 2003. Ein vestnorsk intonasjonsfonologi.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brahamsen, J E. 1998. Remarks on the oxytonic accentual pattern in a West Norwegian dialect. In: Werner, S (ed.). Nordic Prosody VII, 23–33. 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Europäischer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
  • Jan K. Hognestad. 2009. Intonasjon som tekstbinding. Maal og Minne 2: 170–202.
  • Jan K. Hognestad. 2007. "Jeg hører det på tonefallet". Om tonale forhold i norske dialekter med særlig fokus på Agder. Agder Vitenskapsakademi. Årbok 2007, edited by T.E. Hanisch, 61-81. Kristiansand: Høyskoleforlaget.
  • Jan K. Hognestad. FLEKKEFJORD REVISITED: Word accent realiz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stød-like phenomena in the far South of Norway. Unpublished manuscript. Available at http://conference2.sol.lu.se/waatisp/presentations/hognestad.pdf
  • Kristoffersen, Gjert. 2006a. Dialect variation in East Norwegian tone. Available at https://bora.uib.no/handle/1956/2536
  • 【瑞典語總論】
  • Bruce, G., Schötz, S., Granström, B., Enflo, L. 2008. Modelling intonation in varieties of Swedish. In Proceedings of Speech Prosody 2008. Campinas, Brazil.
  • Bruce, G. 2005. Intonational Prominence in Varieties of Swedish Revisited. in Sun-Ah Jun (ed.). Prosodic Typology: The Phonology of Intonation and Phras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Bruce, G. 2004. An intonational typology of Swedish. In Proceedings of Speech Prosody 2004, 175–178, Nara, Japan.
  • Riad, T. 2006. Scandinavian Accent Typology. Sprachtypol. Univ. Forsch. (STUF), Berlin 59 (2006) 1, 36–55
  • 【瑞典語方言各論】
  • Bruce, G., Schötz, S. 2009. Phrase initial accent I in South Swedish. Proceedings, FONETIK 2009, Dept. of Linguistics, Stockholm University.
  • Bruce, G. 2003. Late pitch peaks in West Swedish. In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 245–248, Barcelona.
  • 【其他】
  • Cruttenden, A. 1997. Intonation (2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Harry van der Hulst and Norval Smith (eds.). 1988. Autosegmental Studies on Pitch Accent. Dordrecht: Foris Publications.
  • Sun-Ah Jun (ed.). 2005. Prosodic Typology: The Phonology of Intonation and Phras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Inkelas, Sharon, and Draga Zec. 1988. Serbo-Croatian pitch acent: The interaction of tone, stress, and intonation. Language 64:227-248.


〈附錄〉北歐一詞的地理與語言意義
中文「北歐」一詞,可以指北歐五國(Nordic countries),或指斯堪地那維亞三國(Scandinavia)。
在地理方面,「北歐」五國(Nordic countries)
=斯堪地那維亞三國+冰島+芬蘭+屬地(奧蘭群島+法羅群島+格陵蘭)

  • 奧蘭群島是芬蘭屬地,位於瑞典東部外海,島民講瑞典語,文化較接近瑞典。
  • 法羅群島是丹麥屬地,位於挪威與冰島之間,有自己的語言和貨幣。
在語言方面,「北歐」諸語(Scandinavian languages)
=堪地那維亞三國語言+法羅語+冰島語

北歐諸語都是從古北歐語演變而來的現代語言,所以這裡的北歐一詞是指語言的源頭:斯堪地那維亞。挪瑞兩語和丹麥南日德蘭語保留了古北歐語的聲調,而丹麥語、法羅語、和冰島語在演變途中失去了聲調。丹麥語從挪瑞兩語的聲調系統演變出一種特別的重音系統,名為 Stød,它的功能和挪瑞兩語的聲調相當。丹麥語 Stød 有無之區別,相當於挪瑞兩語二聲調重音之區別。丹麥語之 Stød,相當於挪瑞兩語之第一聲調重音。《民族語》將北歐諸語分成東西兩群,東群是斯堪地那維亞三語,所以又稱為大陸北歐諸語(East/Mainland Scandinavian Languages),而西群是法羅語和冰島語,所以又稱為離島北歐諸語(West/Insular Scandinavian Languages)。北歐的芬蘭語和薩米語是與上述語言完全不同的語言,不屬於印歐語系,而是烏拉爾語系,聽起來神似日語,所以芬語芬蘭人學瑞典語或英語,並不會比使用漢語的人還輕鬆。值得一提的是,瑞典語同時是瑞典和芬蘭的官方語言,芬蘭為瑞芬雙語並行的國家。

§《民族語》的語言分類
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北支:
北歐諸語東群
-瑞典與丹麥語言組
----1. 瑞典語(swe)
--丹麥語言組
---丹麥波克默語言
----2. 挪威語(nor)
---丹麥國家語言
----3. 丹麥語(dan)
----4. 南日德蘭語(jut)
北歐諸語西群
----5. 法羅語(fao)
----6. 冰島語(isl)
Source: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 回到目錄

1 意見:

シグ 提到...

文章詳細到要花個兩天才能研讀完
最近雖然是在看德文和冰島文,不過順路看看挪瑞兩語,沒想到這麼多的學問
很謝謝原PO願意寫文章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