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無奈,「尊重」一詞往往變成掩飾內心排斥的用語,例如:「我尊重你們,但你們是社會的負擔」、「我尊重你們,但你們是潛在的危險份子」、「我尊重你們,但你們是心理病態的一群人」、「我尊重你們,但你們罪有應得,可憐人必有必恨之處」…。所謂的尊重,並非僅是基於表面行為的不排斥,而是必須打從心底不排斥。
在〈談少數族群議題,何謂友善?包容?〉一文中談到「大眾察覺的接納度」和實際上的落差。在一些社會,人們覺得環境對少數族群很好,但同時卻很多人認為應該「差別待遇」少數族群,或是在自己的道德立場上認為少數族群並非「正道」。讓人相當好奇的是,「大眾察覺接納度」較高的社會,有多少人帶有排斥少數族群的態度?此外,「大眾察覺接納度」和「少數族群察覺的不友善氣氛」會有多少落差呢?在此,提供一些跨國的社會統計來答解這個疑惑。
資料表:WVS_EU
延伸閱讀:《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第五篇與第六篇
Part Ⅰ. 排斥心態
WVS 的資料有一項是「不願和誰做鄰居」的調查,調查各社會有多少比例的人不願和移民/外籍勞工、同性戀、不同族裔、不同信仰、說不同語言、甚至是罹患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的人做鄰居。剛好第六回合的資料將於明年發布,在此整理出第五回合的資料以做為跨時比較的基準。
瑞典和挪威在這五項的比例均很低。在移民與外籍勞工、以及不同族裔、與信仰方面,加拿大僅次於瑞典,然而在同性戀與AIDS方面,比這些項目還要高。美國在族裔與信仰的項目,接近加拿大的水準,但在其他項目與加拿大的差異較大。荷蘭在同性戀與不同信仰的項目,接近瑞典,但其他項目則高出瑞典較多。
台灣非常特別,在不同族裔、信仰、與語言方面,都位於低水平,但是在移民與外籍勞工這項目,卻高出不同族裔這項許多,或許是反映出台灣人對於外籍勞工的不滿。世俗理性的台灣,卻在同性戀與AIDS這兩項,比宗教與威權氣氛強盛的一些西方國家還要高出許多,正說明台灣民眾對於這兩種特質的認知太有限,而使負面標籤強化成為威脅感。
國家 | 移民與 外籍勞工 |
同性戀 | 不同族裔 | 不同信仰 | 不同語言 | 罹患AIDS |
---|---|---|---|---|---|---|
![]() | 2.3 | 4.4 | 1.8 | 1.5 | 1.5 | 6.2 |
![]() | 4.6 | 15.7 | 2.5 | 2.3 | 3.7 | 13.5 |
![]() | 7.8 | 8.3 | 4.1 | 3.4 | 2.7 | 9.4 |
![]() | 13.2 | 26.0 | 4.1 | 2.6 | 11.1 | 15.9 |
![]() | 7.9 | 18.6 | 4.4 | .. | .. | 21.7 |
![]() | 5.9 | 22.4 | 4.8 | 3.0 | 9.2 | 17.1 |
![]() | 15.9 | 18.8 | 5.4 | 2.1 | 6.3 | 13.6 |
![]() | 8.0 | 12.4 | 6.2 | 5.1 | 4.6 | 10.1 |
![]() | 24.4 | 56.0 | 8.2 | 5.0 | 7.4 | 73.7 |
![]() | 9.8 | 4.9 | 8.5 | 3.1 | 10.7 | 11.0 |
![]() | 15.7 | 17.3 | 8.6 | 5.1 | 10.3 | 18.3 |
![]() | 8.3 | 9.4 | 8.6 | 7.2 | 4.1 | 20.5 |
![]() | 17.0 | 23.5 | 12.2 | 10.4 | 9.3 | 20.4 |
![]() | 16.3 | 25.4 | 12.9 | 11.7 | 7.5 | 36.0 |
![]() | 23.0 | 50.0 | 17.3 | 17.1 | 10.8 | 47.2 |
![]() | 21.2 | 42.4 | 17.5 | 15.7 | 10.9 | 37.4 |
![]() | 43.2 | 34.1 | 26.8 | 30.3 | 27.6 | 37.4 |
![]() | 38.5 | 87.1 | 36.4 | 26.2 | 31.9 | 93.6 |
-
Note:
- 對於移民就業之態度、以及對於外籍人士的信任感,請見〈信任感誇國統計〉
- 對於同性戀族群之態度,請見〈性別平等之樂活價值觀〉
移民與外籍勞工,皆是不同族裔的族群,為何這兩項會有什麼大的差異?或許這就是負面標籤的作用。當一項特質受社會觀感影響而與負面標籤有所連結時,如果這項特質未被提及,人們心中的負面印象不會被喚起,因此排斥感未浮現出來,反之,如果這項特質被強調,那麼排斥感就會浮現出來。
在這些國家當中,關於不願和穆斯林做鄰居的項目,只有加拿大、瑞典、和德國有數據。德國僅 5% 的民眾不願和不同信仰的人當鄰居,卻有高達 29.5% 的民眾不願和穆斯林做鄰居,而加拿大兩項分別為 2.3% 和 12.5%,瑞典分別為 1.5% 和 10%。這表示信仰伊斯蘭教的族群,在西方被貼上相當負面的標籤。
依人口比例,法國和瑞典是接納中東與非洲難民最多的西方國家。但是在移民與外籍勞工、或是在不同信仰的項目中,這兩國的數字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德國的穆斯林比例,不比瑞典高,但為什麼德國排斥穆斯林的比例會高出瑞典這麼多?這都是相當耐人尋味的問題。
瑞典南部從2007年起發生移民社區移民後代青少年縱火的騷亂,直至2011年,每年都有這些亂事發生。今年這些騷亂首度出現在南部以外的地區,包含首都與一些東南部城市。右派政府減少部分社會福利,加上社區移民集中背後的教育問題與就業問題,而使這怒火化為騷亂的衝動。這說明即使排斥心態相對較少的社會,還是會因為社會結構中的不平衡而出現族群的紛亂。即使瑞典如此重視反歧視教育,只要社區移民集中,弱勢移民後代的教育成果與就業機會的不平等依然是無解的課題。很無奈,只要在人間,沒有一個社會可以化解這個不平衡。
儘管如此,減少排斥心態是可以有所做為的。政府應加強反歧視教育與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讓大眾更能了解少數族群的處境,例如:學校公民與人文課程增加了解少數族群的主題、透過媒體傳達少數族群的心聲、以及透過公共服務如「圖書館真人服務」讓民眾能直接和少數族群對話。
如果一個社會不設法減少排斥心態,那麼只會惡化原本不平衡的狀態。少數族群受到龐大的壓力,容易罹患精神疾病或是物質成癮,因而增加社會負擔。在台灣,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已進入青年前十大死因。這個疾病減損愈來愈多的勞動力,原因不僅是感染人數增加,還包括許多患者受到龐大壓力而減少治療意願,而使病情一發不可收抬。而患者一旦減少治療意願,又容易使他人遭受感染,使感染人數增加,最後使罹患這個疾病的人數增加,因此加重社會負擔。
Part Ⅱ. 不友善的氣氛
在這裡,結合〈談少數族群議題,何謂友善?包容?〉一文中 Gallup 民調的 2012年更新資料,以及「2012年歐盟 LGBT 調查結果」,比較大眾的「自我感覺良好」和少數族群感受到的不友善氣氛,到底有多少落差。
圖一與圖二的橫軸數值是四項常態化的算術平均值。
這四項分別是 LGBT 族群認為社會上針對自身族群的
-仇恨與厭惡 hatred and aversion
-侮辱與騷擾 assaults and harassment
-冒犯的言語 offensive language
-日常生活笑話 casual jokes
「非常盛行」與「相當盛行」的比例總合。
(題目上的選項有四個:非常盛行、相當盛行、相當少見、非常少見)
圖一、真的是個好地方嗎?

相關係數:-0.58,僅中度相關
瑞典 LGBT 族群所察覺的不友善行為略少於荷蘭,但瑞典民眾較少人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對同志族群而言是個好地方,而有較多人選答「不清楚」。義大利和捷克呈明顯對比:義大利有過半人認為環境良好,但義大利的 LGBT 族群所察覺到的不友善行為卻是圖中最多的;捷克不到一半的人認為環境良好,但捷克的 LGBT 族群所察覺到的不友善行為卻相當少──和瑞典與荷蘭相近。
圖二、大眾認為的不好 VS 少數族群察覺的不友善氣氛

相關係數:0.69,僅中度相關
兩軸數值的相關係數,圖二高於圖一,即大眾否定環境的比例和 LGBT 所察覺的不友善態度較有關聯。否定環境的瑞典人,略少於荷蘭人。而捷克和義大利否定環境的比例相當,卻在橫軸出現這麼大的差異。
比較遺憾的是,歐盟這份調查並沒有包含冰島、挪威、和瑞士這三個非會員國。這三國對應圖一和圖二縱軸數值,分別是:冰島 79/4、挪威 66/8、瑞士 65/15。冰島否定環境的比例最低,而挪威次之,這兩國均低於所有的歐盟會員國。
從圖一和圖二可知,大眾認為少數族群的處境,和少數族群自認為的處境,是有很大的落差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