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簡單介紹 PPP 的計算方式與總和方式,以及各國 PPP 在計算上的差異。而 PPP 的編製背景與歷史、國民所得帳的介紹、以及物價調查的詳細說明,請見以下幾份報告:
- “購買力平價指數之編製”, 行政院主計處, 2000
- “Eurostat-OECD Methodological manual on 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 ”,European Communities / OECD, 2006
- “ICP Handbook”, World Bank
§ Contents
…… 1. PPP計算基本概念
…… 2. PPP計算方式總覽
…… 3. 基本支出項之PPP計算公式
…… 4. PPP加總公式
…… 5. 計算全球各國PPP指數
…… 6. 外插法
…… 7. 數據使用方式
1、PPP計算基本概念
PPP 其實是很生活化的概念,因為它代表兩地物價的比值,在大家出國自助旅行的準備當中就廣泛被應用。例如為了估算旅遊支出,會查尋目的地的交通費、住宿費、以及各種餐飲的價格,而且我們很直覺地會拿當地價格和本地價格做比較,了解兩地的物價差異,這樣才方便做經費的規畫。
國家 | 握壽司 /個 | 大麥克/個 | 匯率 當地貨幣/台幣 |
台灣 | 30 | 75 | 1.00 |
日本 | 300 | 320 | 2.50 |
挪威 | 25.0 | 45.0 | (5.20)-1 |
美國 | 2.50 | 4.07 | (30.0)-1 |
看到上表,我們很直覺地做出各國兩兩的物價比較,而不是同時比較所有國家的物價。一次僅做出兩國的比較,稱為「雙邊比較」,而一次同時做出多國的比較,稱為「多邊比較」。
(式一) PPPi j, k = Pi k / Pi j
上式是 PPP 最基本的雙邊比較公式,只比較單一商品i,此 PPP 讀做「k國對j國的 “商品i” PPP 指數」,j 國稱為「基準國」,而兩國的物價都是以「當地貨幣」計。
另外,物價水平定義為 PPP 指數與匯率的比值,再乘以100。
以表一為例,以台灣為基準國,各國的 PPP 指數與物價水平如下表所示:
國家 | 握壽司 PPP | 大麥克 PPP | 握壽司 物價水平 | 大麥克 物價水平 |
台灣 | 1.00 | 1.00 | 100 | 100 |
日本 | 300/30 =10.0 | 320/75 =4.27 | 10.0/2.50×100 =400 | 4.27/2.50×100 =171 |
挪威 | 25/30 =0.833 | 45/75 =0.600 | 0.833/(5.20)-1×100 =433 | 0.600/(5.20)-1×100 =312 |
美國 | 2.50/30 =0.0833 | 4.07/75 =0.0543 | 0.0833/(30.0)-1×100 =250 | 0.0543/(30.0)-1×100 =163 |
計算上表這些PPP指數除了可以看出各國間的相對物價,我們還可以看出一筆支出在各國間能購買的商品數量。在此以時薪水平最低的餐飲業為例,台灣時薪為台幣98元,日本為980日圓,挪威為140克朗,美國為8美元。我們能計算在這些國家工作每一小時,之後將實拿的所得全數花完,可以買到握壽司或大麥克的數量!
我們所花費的金額稱為「支出」,購買到的商品數量稱為「物量」。
支出e等於物價p和物量q的乘積:
(式二) ei j = pi j × qi j
將不同貨幣單位表示的支出以「匯率」 轉成相同貨幣單位,稱為「名目支出」。
將不同貨幣單位表示的支出以「PPP」轉成相同貨幣單位,稱為「實質支出」。
一國的支出在該國能購買的商品數量,等於其實質支出在基準國能購買的商品數量。
因此,各國兩兩間物量的比值,等於其實質支出的比值。
國家 | 握壽司 支出 | 握壽司 物量 | 握壽司 名目支出(台幣) | 握壽司 實質支出(台幣) |
台灣 | 98 | 98/30 =3.27 | 98/1.00 =98.0 | 98/1.00 =98.0 |
日本 | 980 | 980/300 =3.27 | 980/2.50 =392 | 980/10.0 =98.0 |
挪威 | 140 | 140/25 =5.60 | 140/(5.20)-1×100 =728 | 140/0.833 =168 |
美國 | 8.0 | 8.0/2.50 =3.20 | 8.0/(30.0)-1×100 =240 | 8.0/0.0833 =96.0 |
國家 | 名目支出(台幣) 時薪 | 實質支出(台幣) 握壽司 | 實質支出(台幣) 大麥克 |
台灣 | 98.0 | 98.0 | 98.0 |
日本 | 392 | 98.0 | 230 |
挪威 | 728 | 168 | 233 |
美國 | 240 | 96.0 | 147 |
以上例子只包含四個國家、一項支出、與兩種商品。但對於GDP最終支出各項PPP的計算而言,包含數個國家與其整體支出,以及選入物價調查的上千種商品。多種商品的物價數據要怎麼合併成為整體的PPP數據呢?在以下各節中,會詳述這個部分。
2、PPP計算方式總覽
- 發布PPP之機構有三:歐盟統計局、OECD、與世界銀行。
- 世界銀行的 ICP 計畫,將全球分為六大區域:
Eurostat-OECD、CIS、南美、西亞、亞太、與非洲。 - 歐盟統計局與OECD計算Eurostat-OECD各國之PPP,而世界銀行計算另外五區之PPP。
- 在計算PPP之前,必須將GDP最終支出分別若干項。
Eurostat-OECD 把GDP的最終支出分成:
- 7個「主要總類」 main aggregate
- 13個「類別」 category
- 43個「組別」 group
-109個「層級」 class
-148個「基本項目」 basic heading
基本項目為能夠估計支出比重的最細分類項目。 - 基本項目依調查資料的性質可分為五類:
-家戶消費:「家戶最終消費支出」與「政府個體消費支出」底下的基本項目
-住宿: 「家戶最終消費支出」底下的基本項目
-薪資報酬:「政府個體消費支出」底下的基本項目
-設備: 「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底下「設備類別」的基本項目
-營建: 「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底下「營建類別」的基本項目
這五類基本項目的計算方式都不同,而且各區域也使用不同的計算方式。 - 只有Eurostat-OECD國家與CIS國家,在主要總類項目當中存在「NPISH消費支出」這項,
其他國家則視該國的國民所得分類把此項併入「家庭最終消費支出」或「政府個體消費支出」。 - PPP計算步驟為:
每個區域先獨自計算區域內各國之基本項目PPP,
再選取各區代表國家,並額外統一計算這些國的PPP以求得區域間之PPP,
再以區域間之PPP連結各區域內各國之PPP,以求得全球各國之PPP。 - 當全球各國的基本項目PPP指數計算完成,就能使用總和公式計算出更高加總層級的PPP指數。
Eurostat-OECD | CIS | 南美 | 西亞 | 亞太 | 非洲 | 跨區連結國家 | |
基本項目PPP公式: 家戶消費 | EKS* | EKS* | CPRD | CPD | CPD | CPD | CPD |
總和PPP公式 | EKS | EKS | EKS | EKS | EKS | IDB | EKS |
- 第3節介紹四種基本項目PPP的計算方式「EKS、EKS*、CPD、CPRD」。
- 第4節介紹三種總和PPP的計算方式「EKS、GK、IDB」。
- 第5節介紹國際跨區連結的計算方式。
- 第6節介紹基準年以後的估計方法。
3、基本支出項之PPP計算公式
【計算範例】
BH_PPP.xlsx
【名詞中英對照】
(以下多數名詞的英文解釋請參考 Eurostat-OECD 手冊)
購買力平價指數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空間平減指數 Spatial deflator
貨幣轉換因子 Currency converter
基本項目 Basic heading
加總 Aggregation
個體商品 Individual product
個體財貨或勞務 Individual good or service
商品清單 Product list / Item list / Basket
商品規格 Product specification
價比 Price relative
總和 Aggregate
參照國/基準國 Reference country / Base country
可轉換性 Transitivity
代表性 Representativity
雙邊比較 Binary comparison
多邊比較 Multilateral comparison
雙邊法 Binary approach
群組法 Group approach
單位共通性 Commensurability
基準國無差異性 Base-country invariance
4、PPP加總公式
【計算範例】
AG_PPP.xlsx
【名詞中英對照】
(以下多數名詞的英文解釋請參考 Eurostat-OECD 手冊)
拉氏物價指數 Laspeyres price index
裴氏物價指數 Paasche price index
費氏指數 Fisher index
雙比例矩陣 Biproportional matrix
雙比例矩陣配適模型 Biproportional matrix fitting model
特徵性 Characteristics
可加性 Additivity
葛氏效應 Gerschenkron effect
5、計算全球各國PPP指數
某國全球PPP指數=該國區域內PPP指數 × 該國所屬區域之區域間PPP指數
例如,若A國屬於甲區,B國屬於乙區,甲區是參照區,A國區域內PPP指數=10,B國區域內PPP指數=2,乙區之區域間PPP指數=15,則A國全球PPP指數=10×1=10,則B國全球PPP指數=2×15=30。
區域間PPP計算公式為CPD:
Pij = βi δr νijr
δ1 = 1
i = 1, 2, ... n; r = 1, 2, ... 6(六個區域,第 1 區即參照區 Eurostat-OECD)
其中,Pij = pij / αj
而 αj 為欲計算基本項目的PPP指數,此PPP指數在之前計算區域內PPP的步驟已求得。
上式等號兩邊取自然對數後,使用虛擬變數而進行複迴歸,所得 ln δr 之迴歸係數估計值,即為第 r 區區域間PPP指數的自然對數值。
6、外插法
基準年外的GDP PPP指數以外插法求得:
PPPy = PPPb × ( Dy / Db ) / ( Dy1 / Db1 )
y表示基準年以外的年份,b表示基準年,D為GDP平減指數,1表示基準國:美國。
此法的缺點為計算出來的實質GDP,剛好等於經時間平減的實質GDP乘以美國GDP通膨率,和實際值有些微差異。換句話說,這種簡單的外插法所求得的GDP,僅是以基準年的實質GDP,經GDP成長率調整而已。
GDPy / PPPy
= GDPy / ( PPPb (Dy/Db) / (Dy1/Db1) )
= [ ( GDPy / (Dy/Db) ) / PPPb ] (Dy1/Db1)
= ( GDPb / PPPb ) × ( 1+ Growth rate ) × ( 1+ Inflation rate of the U.S. )
負責編製PPP指數的機構只有三家:歐盟統計局、OECD、世界銀行。世界銀行僅對非OECD會員國做外插法的簡單估算,世銀資料庫中的OECD國家數據,隨著OECD更新而更新。IMF使用的PPP數據是取自世銀ICP的二手資料,而且對所有國家均做外插法的簡單估算,因此IMF資料庫中的OECD國家數據,和OECD更新後的數據有不小的差異。
【思考】在IMF的資料庫中,台灣的人均實質GDP高於韓國,但事實上就是如此嗎?
從以上各小節可知,因為台灣和韓國的數據在編制上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無法斷言就是如此!
一、分屬不同區域,韓國位於Eurostat-OECD,台灣位於亞太。
二、因屬不同區域,故商品清單和基本項目的計算基準有很大的差異。
三、因屬不同區域,故基本項目PPP公式不同,韓國為EKS*,台灣為CPD。
四、以區域間PPP來計算全球PPP有其限制,因只以各區區域內極少數國家做為比較國。
五、因CPD未考慮代表性,故台灣區域內PPP與亞太區域間PPP,均有比較上的限制。
六、IMF資料庫中的韓國數據,是以外插法做簡單估算,並非是OECD更新後的數據。
7、數據使用方式
在〈仲夏之日〉這一章當中的許多跨國比較都使用大量的PPP數據。
總共使用了六種PPP數據,對應的支出項和數據使用方式如下表所示:
支出項 | OECD非歐洲國家 | OECD歐洲國家 | 非OECD歐盟會員國 | 台灣 | 新加坡 |
GDP | OECD發布 | EUS發布 ➀ | ICP基準年 +外插法 | ||
民間消費 | |||||
實際個體消費 | EUS發布 +OECD發布 ➁ | ICP基準年 +外插法 ➅ | ICP基準年 +外插法 ➆ | ||
政府個體消費支出 | OECD基準年 +外插法 ➂ | OECD基準年+EUS發布 ➃ +外插法 ➄ | |||
醫療保健之實際個體消費 | OECD基準年 | ICP基準年 +外插法 ➇ | |||
教育之實際個體消費 | |||||
Note:
➀ 直接除以美國對歐盟27國之PPP ➁ 直接乘以歐盟27國對美國之PPP ➂ 參照數據為「政府個體消費支出」,但紐西蘭為「政府最終消費支出」 ➃ 乘以當年之PPP,再除以2008年之PPP,再乘以歐盟27國對美國之價格變化(外插法) ➄ 參照數據為「政府最終消費支出」 ➅ 參照數據分別為「實際個體消費支出」與「政府個體消費支出」❶ ➆ 參照數據分別為「實際個體消費支出(依假設估算*)」與「政府最終消費支出」❷ ➇ 參照數據分別為「醫療保健之民間消費」與「教育之民間消費」❸❹ ➊ 主計處-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國民所得統計年報 (99年) ➋ “National Accounts”&“Public Finance”, Singapore Statistics ➌ 主計處-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表「歷年各季國民生產毛額依支出分」 ➍ “National Accounts”, Singapore Statistics *假設有二: -政府個體消費支出和用於社會發展之政府支出成正比 -政府個體消費支出之平減指數變化和政府最終消費支出相同 |
1 意見:
握壽司物價水平
10.0/2.50×100=400才對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