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6, 2024

2023年各國員工平均薪資、物價、消費、及物質生活水平

依照2023年OECD最新統計的平均薪資數據,加進台灣及新加坡相對應的數據,範圍含蓋所有經濟活動,並非只有工商服務業,還包含農業及軍公教。平均薪資以全時約當量呈現,數值介於全時員工平均值和整體員工平均值之間。本文使用來自OECD、台灣主計處、及新加坡統計局的資料,比較33個先進國家的平均薪資水準,並透過OECD的稅捐模型計算領有平均薪資水準的民眾,以未婚無子青壯年的身份,扣除所得稅及社會安全捐而剩的淨所得,再列出各國物價水平,消費水準、及實物社會福利水準等數據比較。最後使用上述資料,比較各國員工的物質生活水平。

2023年瑞士幣值相當高,物價水平高居第一,薪資所得與淨所得,在匯率轉換下都位居第一。冰島物價水平僅次瑞士,薪資所得高居第四位。挪威幣值與日本雷同,較十年前相比大減,挪威與日本的物價水平皆低於美國,經匯率換算下的所得數值相對較低。總薪資所得經PPP轉換後,前三名分別是盧森堡、瑞士、及美國。新加坡與其他國家不同,數據僅計國民及永居身份者,並不含其他常住的外籍工作者,在此統計範圍之中,新加坡的薪資水平經PPP轉換後位居第四位。淨所得經PPP轉換後,前五名分別是新加坡、美國、瑞士、盧森堡、台灣。在員工物質生活水平方面,前五名分別是盧森堡、新加坡、瑞士、挪威、台灣。

§ 資料表:EMW2023

2025年以後的更新資料整理於下兩表
更新資料➀:OECD與歐盟先進國家
更新資料➁:台灣與新加坡

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PPP而非匯率,做為約略比較各國物質生活水平的轉換率(由各國貨幣單位轉成美金以比較),OECD網站提及PPP並不能用來衡量各國貨幣幣值被高估或低估的指標,其用途之一是反映各國整體家庭的生活消費成本,但也因此有所限制,即無法比較單一城市的生活消費水準,僅是全國整體的概念。世界銀行ICP計畫於2024年五月公佈了各國於2021基準年的各項PPP數據,由2021基準年開始,可推算台灣與新加坡在後續年份的數據。(台灣2021基準年各項PPP資料請見附錄表)

2023年台幣幣值相對較低,經匯率轉換下,台灣的平均薪資低於日本與韓國,但經PPP轉換則遠高於日韓,再扣除稅捐,實拿所得甚至位居先進國家第五位。台灣的物價水平和稅捐負擔都是先進國家最低,消費水準是亞洲先進國家之首。台灣的醫療服務水平相當強大,即使一般員工的稅捐非常低,卻能得到普及的醫療服務,這反應在台灣的實物社會移轉水平,與稅捐負擔相較之下易常的高。反相之下,以私人保險為主的國家,或政府服務較少的國家,民眾的醫療、教育、生育相關等支出,佔總消費的比重較大,所以僅從實拿所得的角度,並不能完全反應出生活水平。這裡以實拿所得加計實物社會移轉水平,來比較物質生活水平,計算結果顯示台灣位居先進國家第五位。

2023年員工物質生活水平、平均薪資報酬、稅捐負擔、消費水準、及物價水平
國家 物質生活
US=100
總薪資
匯率 US$
總薪資
PPP US$
強扣比例
%
淨所得
匯率 US$
淨所得
PPP US$
物價水平
US=100
實際消費
PPP US$
實物社福
PPP US$
盧森堡
109.187,48887,82533.957,85858,08199.653,87715,479
新加坡*
105.461,22277,27922.647,40259,83579.240,0925,622
  瑞士
102.1105,18481,42027.875,96158,799129.245,6986,040
挪威
101.665,24470,63127.247,47051,39092.449,17016,928
台灣
101.528,07358,9466.226,31955,26547.641,0788,909
美國
100.080,11580,11526.159,16759,167100.060,9264,773
澳洲
97.364,65567,67424.748,68250,95695.546,74812,964
荷蘭
94.860,05669,05333.939,69045,63587.047,16518,165
加拿大
94.360,03166,76525.344,83749,86789.942,87811,097
冰島
92.379,91168,22931.354,85946,839117.146,95614,844
奧地利
90.257,56969,28031.739,33147,33183.145,10111,944
英國
88.853,53860,61322.741,40746,87988.344,61410,626
丹麥
88.772,28166,98837.045,54442,209107.942,80717,450
瑞典
86.647,78156,19224.336,16942,53585.041,88715,986
  比利時
86.561,28670,22139.437,16842,58787.344,44114,769
德國
85.152,22664,73135.433,75741,84080.747,05514,487
法國
84.847,13556,48728.333,80340,50983.441,85215,992
愛爾蘭
83.958,37457,23725.743,36542,520102.038,98812,701
芬蘭
82.452,19656,43429.836,61639,58992.542,22015,858
紐西蘭
79.746,70950,98322.636,15739,46591.640,57812,694
韓國
79.535,06349,11114.629,94941,94871.432,2628,405
西班牙
76.534,54151,01322.626,72939,47767.735,8799,712
日本
75.434,91848,20022.926,91737,15572.435,15112,179
以色列
74.753,87052,65824.840,50739,596102.332,4458,919
義大利
67.935,08848,24527.925,28334,76472.739,5359,107
斯洛維尼亞
64.136,69455,11935.923,50635,30866.631,2149,291
捷克
61.724,15235,03420.219,26227,94168.931,94913,824
愛沙尼亞
57.426,55035,37520.921,00127,98275.129,5769,593
葡萄牙
53.423,79536,88927.717,20326,67064.533,5837,899
立陶宛
53.128,89147,32338.517,77629,11861.030,65710,723
斯洛伐克
50.320,46332,82724.915,36524,64962.330,2438,140
拉脫維亞
50.224,45640,08528.717,42628,56161.025,3748,217
希臘
47.319,12229,99421.415,02223,56463.831,6957,083
Note:
  • 物質生活:調整後的所得,為淨所得加上實物社會移轉(即對家庭服務之政府消費)人均值,以民間實際消費PPP平減,再將美國定為100。
  • 實物社福:指實物社會移轉之人均值,為對家庭服務之政府消費除以年中人口,以其PPP平減。
  • 總薪資 :總薪資所得,為所有經濟活動的薪資總額除以受僱人員數,乘以全時約當數轉換率(即全時員工與所有員工的每週經常工時比值);所有國家的薪資數據取自國民所得統計之所得面,即含蓋所有常住民居,唯獨新加坡的數據並非來自國民所得統計,其薪資數據的範圍僅限該國國民及永居身份者。台灣的部份工時員工,即每週經常工時小於30小時者(採OECD定義),所佔整體員工的比例相當低,因此全時約當數轉換率相當小。日本及韓國的非典型就業者較多,全時約當數轉換率理應大得多,由此換算出的平均薪資數據會更加偏離整體員工的平均值。在上表中,此項分別以匯率及民間消費PPP轉換。
  • 淨所得 :依OECD稅捐模型計算,為總薪資所得扣除所得稅及社安捐等,再加上就業狀況之免稅額,身份設定為30歲未有家庭及子女;台灣為總薪資所得扣除其所得稅及勞健保自付額;新加坡為總薪資所得扣除其所得稅及CPF之提撥額。在上表中,此項分別以匯率及民間消費PPP轉換。
  • 強扣比例:(總薪資所得 - 淨所得) / 總薪資所得 ×100%
  • 物價水平:民間消費PPP / 匯率 ×100
  • 實際消費:為人均民間實際消費,以其PPP平減。
  • 資料來源及說明,詳見資料表。文末列出台灣平均薪資報酬的資料取得說明。


2023年台灣物價水平為先進國家最低,原因之一為該年台幣較弱,且物價成長幅度低於美國,兩者相乘之下(即幣值改變幅度乘以物價相對於美國的改變幅度;例如幣值貶10%,而物價相對美國減少10%,物價水平則僅有原先的0.9×0.9=0.81倍),物價水平比2021年還低許多。依據2021年基準年的資料,台灣的食品遠比美國貴(為美國的120.8%)、非酒精飲料亦高出一些,台灣儘管旅宿價格較高,但外食相當低廉,因此在餐廳及旅館這一項目的消費物價遠低於美國(僅有美國的43.8%)。台灣物價最低的主項目為醫療保健,僅有美國的24.7%,其餘物價不及美國四成的項目尚有通訊(30.4%)、住宅水電燃料類(33.1%)、和教育(34.2%)。這四項除了通訊,其餘三項的一部分,即是構成對家庭服務之政府消費的主幹,而對家庭服務之政府消費的物價水平僅有美國的30.6%,主要是政府壓低貨品價格及人事成本,加上過低的匯率。此外,台灣政府負擔這些項目的龐大開支,而民眾只需負擔低廉的開銷。台灣民間消費整體物價水平僅有美國的56%,民間消費加計對家庭服務之政府消費,即為民間實際消費,此物價水平僅有美國的52%。國內生產毛額亦有固定資本形成(如用於生產之設備支出)及進出口(其PPP即為匯率)等,所有支出面的價格水平僅有美國的51.4%,即台灣GDP以PPP轉換的數值,會是GDP以匯率轉換數值的1.9倍以上。(台灣、日本、韓國的數據列於附錄表)

此類跨國比較,會與民眾既定的印象有所出入。其中之一,這類數據是看國家整體,而非單一行政區。城市的薪資水準會遠高於平均值,同樣房租支出高出許多,消費水平劇增。另外,購屋並非消費,而是一種金融投資,並非此類統計的項目。

PPP固然有其限制,例如有其選定的商品與服務,選定出的項目有一定的品質與可比性,但市場上各樣商品及服務的品質,在各國有很大的不同。PPP轉換後是比較可得商品與服務數量的概念,但品質則否。此外,物價很大層面受到人事成本的影響,若一國的低薪資水平,遠低於平均值,則領有平均值薪資的民眾,其享有的購買力,一部分建立在這些低報酬的民眾身上。簡單來說,PPP的數值無法看出商品及服務的品質,且薪資報酬分佈較不均的國家,PPP轉換後的數值會較有優勢。美國、韓國、和新加坡都有這種薪資分佈相當不均的問題。台灣近年來ICT產業膨勃發展,若中低階層勞動收入跟上的幅度很有限,PPP轉換後的數值同樣會有前述國家的問題。


附錄、ICP2021年報告,2021基準年資料:台灣、日本、韓國之物價水平比較(美國=100)
項目台灣日本韓國
民間實際消費(AIC=PC+GICE)52.0 89.7 76.1
民間消費(PC)56.0 99.5 82.5
對家庭服務之政府消費(GICE)30.6 49.5 46.3
食品120.8 169.8 177.7
非酒精飲料108.7 117.8 148.1
菸酒87.3 88.5 86.2
衣著鞋襪及服飾用品61.3 109.5 137.2
家具設備及家務維護85.7 118.6 102.6
交通74.7 129.7 98.7
通訊30.4 101.5 62.6
餐廳及旅館43.8 104.1 99.8
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33.1 82.7 50.6
醫療保健24.7 46.7 38.8
休閒與文化62.3 123.5 96.0
教育34.2 54.0 62.4
其他54.2 85.5 70.3
政府集體消費(GCCE)43.5 79.9 58.7
政府最終消費(GFCE=GICE+GCCE)37.3 62.6 53.1
消費總計(PC+GFCE=AIC+GCCE)50.9 88.6 73.9
固定資本形成57.7 96.0 68.2
國內生產毛額51.4 89.9 72.3
匯率:
台灣 28.02 TWD/USD
日本 109.75 JPY/USD
韓國 1143.95 KRW/USD
Note:
  • 民間實際消費,或稱為實際個人消費(actual individual consumption)。
  • 民間消費(private consumption),為家庭最終消費支出(household 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加上對家庭服務之民間非營利機構(NPISH)最終消費支出。
  • 對家庭服務之政府消費,即為政府個人消費支出(general government individu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補充說明:台灣平均薪資報酬之資料取得
(一)國民所得統計:國內生產及要素所得
受僱人員報酬:10,291,427百萬元
(註:台灣的國民所得統計並未細分出薪資報酬資料)

(二)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
2023年受僱員工每人勞動報酬 (工商服務業)
勞動報酬 817,121元
薪資報酬 701,040元
假設全經濟活動的薪資報酬佔總報酬比例與工商服務業相同
約等於 85.8%
➀受僱人員薪資報酬總計約為 8,829,417百萬元

(三)2023年就業相關統計數據
民間就業受僱者 9,306千人
(註:台灣的就業人數統計僅計國民,並排除現役軍人及監禁人口)
產業及社福移工人數 753,430人
外國專業人員有效聘僱許可人次 48,506人
六月國軍領有軍人眷屬身分證眷戶數 158,929
➁國內受僱者人數總計約為 10,267千人

(四)人力運用調查
每週經常工時
全體就業者 40.8小時
全時就業者 41.5小時
➂全時約當數轉換率 = 1.0172
即僅增加 1.72%
(註:缺乏受僱者之工時平均數資料)

平均薪資報酬全時約當量 = ➀ / ➁ × ➂
約為 874,746元


補充說明:台灣國民所得統計與薪資調查之資料差異
國民所得統計當中的「受僱人員報酬」是所得面當中,「要素所得」的組成之一。要素所得另一個組成即是「營業盈餘」,包含雇主、自由工作者、及無酬家屬工作者之收入。勞動報酬調查目前有每五年一次的「工商服務業普查」,及每年一次的受僱員工動向調查,兩者都是廠商面調查。後者當中的薪資報酬數據,目前已調整至與「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的數據相同。國民所得統計當中的數據與調查的差異不小,調查的行業範圍不僅只是排除軍功教,仍有許多行業未涵蓋其中。普查當中的「製造業」範圍,理當盡可能包含整體。事實卻是,國民所得統計的數據,與普查,及薪資抽樣調查的數據有不小的落差。以普查年份2021年為例,國民所得統計當中,製造業的受僱人員報酬為2,926,992百萬元,但是在普查當中,製造業的勞動報酬為2,684,629百萬元。結合薪資調查的平均薪資數據及受僱員工人數,以及受僱員工動向調查的非薪資報酬數據,可得出製造業的勞動報酬為2,456,365百萬元,數值小於普查結果,且其受僱人數也小於普查結果。薪資調查的平均薪資數據為726,540元,也小於普查結果761,167元,薪資調查的數據有明顯低估的情形。國民所得數據又高於普查的勞動報酬數據,若由國民所得當中細分出薪資報酬,理應會高於普查數值。再者,透過國民所得統計數據,計算平均每位受僱者的薪資報酬,即總額除以受僱者人數,主要及次要職業的薪資會加總在同一人身上,數值因此再放大。最後,國民所得統計很可能反映出高薪資報酬者對於平均數值的影響,而這個影響在薪資調查中還不夠明顯。將國民所得統計的平均薪資報酬估算數值(未經過全時約當量調整)放入政府所展示的薪資分佈查詢系統中,得出第86百分位數。

0 comments: